教養溝通|音樂助自閉童成長 一家三口玩樂團增交流【595期】

其他
更新時間:10:11 2021-10-26
發佈時間:00:00 2021-10-21

香港管弦樂團圓號手李少霖與妻子兼同團敲擊樂手胡淑徽接受《親子王》專訪,分享音樂如何幫助十七歲自閉症兒子Yannis成長。胡淑徽說,小時候的Yannis在群體中總是一言不發,三人在兩年前開始一同參加共融樂團True Colors Symphony,她看見現在的Yannis能夠在各個訪問中自如談論其原創音樂作品,「這件事我一世都會記得,他從一開始不願開口講話,到後來能對音樂侃侃而談,你說他個人是否有進步?在我看來是有的,但內心變化只有他自己知道。」夫妻倆作為旁觀者,記錄Yannis不同時期的音樂歷程,見證音樂在最初作為治療手段,到後來成為兒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歲診斷為自閉症
Yannis三歲時,母嬰健康院的醫生籲李少霖夫婦帶他到相關診所接受詳細評估,胡淑徽心知不妙,後來兒子確診自閉症,夫妻二人均感到愕然,當下不知如何處理。不過,他們很快從失落中收拾心情,把握孩子六歲前的自閉症黃金訓練期,盡力提升Yannis各方面的能力,好讓他不與正常孩子有太大差距。治療期間,Yannis慢慢嘗試學習樂器,從中訓練社交、專注、紀律及思考等能力。


胡淑徽稱Yannis是高功能自閉症患者,學習能力較佳,但於人際互動及語言表達上有一定困難。她表示,Yannis的思維與一般孩子無異,甚至更強,惟情緒控制與社交能力與常人有別,這最令夫婦感到頭痛。「尤其在青春期時,他更少與我們溝通,有時我們懷疑他(社交能力)不進反退,偶爾感到擔心。」因自閉症兒童的特性之一是難與他人溝通,故兒子確實的改善進度如何,他們難以得知,唯有從生活中觀察。


導師建議先學鋼琴
Yannis未出世,已經開始接觸音樂。李少霖說,因夫妻本身從事音樂工作,故兒子在媽媽肚內已經聽過不同類型的音樂。Yannis出生後,他們在工作時遇到適合孩子的音樂會,便會帶他前往觀賞,Yannis就在這樣的音樂氛圍中長大。「Yannis真正接觸音樂是四歲時,原本想帶他到相關機構接受多元智能的訓練,如自理能力、紀律,最後在導師建議下選擇學習鋼琴。」李少霖解釋,彈鋼琴需要靈活運用手指,有助刺激腦部運動,繼而促進思考。


胡淑徽指出,自閉症孩子需要慢慢成長,學習鋼琴對他們來說是很好的輔助成長工具。「自閉症孩子腦部構造與正常人有異,想法較為簡單,其中樞神經發展較一般孩子遲緩,不少研究證實以音樂作治療手段,能夠刺激自閉症患者的大腦中樞神經成長,腦部才可發展得(比較)成熟。」


學琴培養紀律
李少霖坦言,不是因其夫妻從事音樂,就想培養孩子成為音樂家,他們的初衷是透過音樂,助Yannis慢慢提升能力。「過程中,Yannis學會很多音樂的規範,例如準確彈出節奏、數拍子、聽音準,這些都是(幫助)他改善自閉症的一些元素。」根據加拿大麥基爾大學一項研究結果,自閉症兒童可通過旋律、節奏、和聲、音色等,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改善生理、心理、認知、精神、情緒等方面,使其精神及神經系統得到調節。


Yannis又透過鋼琴學懂基本紀律,胡淑徽指出,彈琴涉及一些基本禮儀,「學習鋼琴讓他知道要自行把琴櫈調校好、坐直、要記得琴譜擺放的位置。」她說,Yannis的智力及思維與一般人無異,通常都知道甚麼時候該做甚麼,但會故意懈怠,讓別人主動替他完成,其鋼琴老師專門教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嚴厲指導Yannis要自行完成所有要求。


胡淑徽分享,Yannis參加鋼琴考試時,沒人與他一起應試,琴櫈不夠高,他懂得自行調校,並等候及聆聽考官的指示。「練習鋼琴讓他能夠順暢地自行完成一件事,且懂得清晰接受指令,把有關紀律的能力操練紮實。」


練琴訓練專注度
胡淑徽說,學琴不像讀書,把知識背熟就能得心應手,最重要是專注鑽研琴譜,並在彈奏時集中留意琴譜細節。她稱Yannis起初常常自行背誦琴譜彈奏樂曲,教導過程中Yannis不願聽勸導,胡淑徽心急起來,雙方便有爭執。「我試過把琴譜鎖起來甚至扔在地上,勸說一番後,他也意識到背譜不對,乖乖向我道歉。」胡淑徽解釋,自閉症孩子在彈奏時懂得專注琴譜內容很重要,練習時需意識到自己何時彈錯速度、何時轉拍子,也要時常留意導師在琴譜上所寫的指示,例如音量大小、感情表達等,需留意很多細節,故練習鋼琴要求高度專注。她表示爭執過後,Yannis明白背譜對於提升音樂造詣幫助不大,之後慢慢習慣按琴譜演奏,專注力亦有所提升。


胡淑徽透露,平日Yannis練琴時,他們會先讓他自行練習,暫時不作干預,當發現某些音調彈得不準時,便針對曲譜,反問他是否知道哪些位置需要改善。「有關音樂的訓練很特別,讀書讀個兩三遍記熟即可,鋼琴彈奏過程中除了指尖跳動外,也需要時刻留意琴譜的細節。」


圓號助練表達力
訪問當天,Yannis能夠清晰表達想法,向記者分享其對音樂史的理解與熱愛。李少霖與太太表示,這是經過漫長時間訓練才有的成果。胡淑徽說Yannis小時候講話讓人難以理解,因表達不清晰,時常令人摸不着頭腦。「我們嘗試過不同的職能治療方法,發現對着氣球吹氣是訓練言語表達的方式之一。後來想到不如跟爸爸或老師學習圓號,一樣是吹氣。」就這樣,Yannis從六歲開始正式學習圓號。李少霖補充:「吹圓號主要是鍛煉呼吸,同時運用嘴唇肌肉與舌頭。」他指出,吹圓號時需運用不同的吹氣量和速度,以控制音高,對改善言語表達很有幫助。胡淑徽表示,在Yannis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感受到孩子說話能力的進步,表達逐漸清晰,之後別人更能完全理解其話語的意思。


音樂話題建立友誼
「合群」對自閉症孩子而言,看似是天方夜譚,但原來遇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他們也能打開話匣子暢所欲言。李少霖夫婦見證Yannis透過音樂建立社交圈子,在交友方面亦有很大進步。胡淑徽說,自閉症孩子很難合群,即使Yannis從小參與管弦樂團,也不太合群,更多時候在獨自享受音樂。中學時的Yannis正值青春期,開始懂得找同樣喜歡音樂的孩子聊天。「學校教務助理告訴我,Yannis會跟校內另一名同樣喜歡音樂的自閉症孩子暢聊,沉浸在二人的音樂世界裏,身旁的人都無法插嘴。」


Yannis找到朋友分享其音樂見解之餘,胡淑徽也從教務助理口中得知兒子透過對話,能夠抒發情感,例如對朋友說「這首歌很難彈奏」、「訓練好辛苦」等,令她感到安慰。她笑言Yannis正處叛逆期,在家不太願意分享感受,幸好他懂得向朋友訴說一些情緒與感受。


專心鑽研音樂創作史
胡淑徽稱Yannis談論的音樂話題十分深奧,有時她也不太敢即時回應。Yannis與記者分享,他喜歡了解音樂家歷史、作曲風格,「我關注的範圍很廣泛,包括音樂家如何作曲、為何創作某種特定類型的曲風、音樂家生活、當時環境和教育如何影響音樂家思想等。」


胡淑徽說,自閉症孩子總有一股倔強的勁兒,只要是他感興趣、認定的事物,便會從小開始高度關注相關資訊,且不斷發掘;有時她也要翻查資料或詢問別人,最後確認答案無誤才敢回答他。「我不敢答錯他的問題,只要他相信你,就會記住你所講的東西,然後認定你是對的,所以我會小心翼翼地跟他探討(音樂)。」


三口之家齊玩共融樂團
李少霖分享,近兩年一家三口一起參加共融樂團True Colors Symphony,與多個有特殊需求的家庭一起排練演奏,如殘障人士、特殊教育需要學童家庭等。這不僅令他們能與其他經歷相似的家庭增加音樂交流,也能維繫三人之間的關係。李少霖說:「去年疫情嚴峻,很多演出被迫取消,我們三人便自行在家彈奏音樂,把影片發給其他朋友或作為問候,更將自創歌曲發給一些團體,望能有機會合作演奏。」他欣慰地表示,True Colors Symphony讓三人第一次走在一起組成「小樂隊」,「我與Yannis負責吹圓號,太太則演奏敲擊樂,Yannis也在參與樂團的過程中,學會與團內其他人相處、交流。」


首次正式演奏自創歌曲
李少霖憶述去年父親節,由香港管弦樂團舉辦的音樂會,「既然我們一家有一次共同演出的機會,也想叫媽媽一起(參與),並將Yannis的原創歌曲改編,結合樂器圓號、馬林巴琴及鋼琴在音樂會上演奏,這也是Yannis第一次正式表演其作品。」


胡淑徽笑言,最初看見Yannis改編的鋼琴譜,她被當中的難度嚇了一跳,其他人亦驚訝Yannis能獨立完成高難度作品。「我永遠記得當演出結束後,他接受訪問時能夠對答如流,清楚詳細地表達對作曲的想法,以前他從來沒試過這樣回答別人。」Yannis的轉變,父母都牢牢記在心裏,更期望Yannis長大成人後,能夠繼續發揮自身天賦,追逐音樂夢想。


文:程嘉瑜 圖:褚樂琪、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教養溝通|自閉兒子以畫代語 母親發掘天賦共成長【5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