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期 升級爸媽】自閉兒子以畫代語 母親發掘天賦共成長

其他
更新時間:12:38 2021-05-13
發佈時間:07:00 2021-05-13

孩子屬於自閉兒,在世俗的眼中,都會覺得是一件很難接受的事,甚至覺得是上天的一種懲罰。


但李太卻不然。


兒子李京岸(Jack),七歲被確診患有自閉症後,李太亦曾抱怨上天的不公。


但她很快就振作起來,為兒子尋找各種的幫助, 甚至多方面發掘兒子的興趣。


只因她相信,是為兒子好的,再辛苦都值得;亦只有抱着正面樂觀的心態,才能度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


皇天不負有心人,今天的李京岸,不但小時候能由特殊幼兒中心轉升往主流小學,現在他更入讀主流中學,而且還被發掘出有畫畫天分,曾參加過不少比賽屢次獲獎。


正如俗語說的:「上帝把門關上,總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育兒路上,這話亦適用。而上天為李太所打開的這扇窗,更是無限好風光。


李京岸今年進了主流中學讀書,雖然他有嚴重的語言障礙,未能如普通的同學正常溝通,但都已經能夠用其他方法表達自己。看見兒子的進步,李太感恩他的努力終獲得回報。


李京岸七歲時,由特殊幼兒中心轉往主流小學讀書,因香港教育制度的壓力,着實令李京岸感到很難適應,亦讓李太擔心。幸好他們得到學校的支持、同學的體諒和家庭朋友的幫助,李京岸終於能順利完成小學課程,繼續升上主流中學。


在適應小學課程期間,李太指,初頭最難調適的, 正是京岸的社交模式。「開學初期,可能因為同學間都沒有接觸過SEN的學生,所以對 Jack產生好奇感,同時又會有距離感。所幸的是,經過一段時間後,大家都很接納這樣的他,又會很愛他並保護他免受歧視。」


巨大打擊改變一家
其實,李京岸出世時並未有任何自閉症的迹象,甚至沒被診斷為自閉症譜系障礙患者,而當時李太一家都認為他是一名健康的寶寶。但在他一歲時,有一次去接種疫苗後,李太發現兒子反應變得遲鈍,初時她都以為只是藥物敏感,後來情況持續了好幾天,於是李太帶兒子去看相熟的物理治療師,看看是否跟之前接受過物理治療有關。但治療師卻懷疑李京岸出現的徵狀,或跟自閉症有關,於是建議李太帶他去找專業診斷。


李太回憶道:「當刻心情猶如晴天霹靂,很希望這只是一個錯誤;不想接受這樣的現實,但又不能不接受。」及後兒子經專業診斷後,被確定為 整體發展遲緩,至七歲時,更被確診為非典型自閉症。所謂「非典型自閉症」,跟典型自閉症的不同之處,是被發現症狀的年齡多半在小朋友三歲以後;或無法完全符合自閉症的三項診斷條件,只呈現出一或兩項明顯的典型症狀。 


重新振作保持正面態度
即使如此,兒子已不再是當初活潑的小孩,但李太仍沒有放棄他。她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後,決定振作起來,想即使兒子不像以往,但他仍是自己的兒子,在信仰和丈夫的支持下,李太開始為兒子的未來作打算。


「當時想有甚麼能夠為他做?有甚麼方法可以幫助他?」這是李太振作後的第一個想法。當年她每天除了打點兒子的起居生活需要外,更多是尋找各種的幫助,如為兒子安排入讀特殊幼兒中心。但兒子入讀後兩三年,進步還是緩慢,李太卻仍不言棄,甚至親自為兒子補課;為他尋找合適的治療。漸漸地她喜見兒子開始有進步,更覺他入讀主流學校未必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這樣的念頭猶如一支強心針,為李太加強信念,堅信兒子一定能做到。她以此為目標後,即使每天舟車勞頓,李太仍讓兒子參加各種興趣班,如溜冰、跆拳道、街舞、網球、足球、鋼琴、傷健馬術等等。讓兒子參加那麼多的興趣班,李太抱着的信念是只要兒子有興趣,都想讓他嘗試,不會因為他被診斷為自閉兒,就沒殺了他任何的機會。問李太那麼多年是甚麼信念支持着她?她表示就是要保持着正面樂觀的態度,就算一切再辛苦,為了兒子的好,甚麼都是值得的。 


因緣際會發現畫畫潛能
只因兒子參加很多的興趣班,在一次機緣巧合下,獲介紹認識了一對教畫畫的夫婦。「這對夫婦都有幾名SEN的學生,Jack參加了畫班後,導師發現他對色彩特別敏感,又發現他有畫畫的天分,於是鼓勵Jack發展畫畫的興趣。」


兒子在接觸畫畫後改變了許多,開始學懂用畫作來表達自己的情緒。老師亦鼓勵他參加比賽。李京岸曾參加過不少比賽,包括2018年的「亞洲青少年藝術盛典」,他在這次比賽中獲得繪畫組金獎,而今年他亦有參加扶輪會的藝術比賽。漸漸地,畫畫成為了李京岸的一支強心針,讓他獲得了自信。


幫助自己也是幫助別人
雖然兒子在畫畫有天分,但李太並不讓兒子的發展局限於此,相信自閉兒也可以有無限可能。「其實早於兒子小時候我已經知道他熱愛游泳,甚至游得比同齡的小孩好,但作為家長不應該局限子女於單一的興趣或強項,反而要放手讓他們去發掘自己更多方面。近日Jack 喜歡上打鼓,對於SEN兒童來說,打鼓並不容易,但我都讓他去嘗試,覺得打鼓能培養出他的節奏感和對聲音的靈敏度。」


眼見兒子有所進步,李太也開始回饋社會。她現為協康會同心家長會幹事,致力為SEN家庭提供協助;並開設家庭群組,鼓勵同路人互相支持,團結力量爭取權益。李太表示,當初自己曾患紅斑狼瘡症,幸獲朋友幫忙照顧京岸;及後又得畫畫老師幫助,獲得各類資源為兒子補習輔導。「當時受惠於人,現時就想承傳恩德,以自己經驗幫助同路人。」


不想兒子成為社會包袱
而至於兒子的未來,李太說:「據現時庇護工場的資料顯示,庇護工場工作人士『每天』的工資約為三十七元左右,都會想這樣的話兒子怎能維持生活?怎能繼續他的理想?孩子的天賦才能會否因此被埋沒?」


故此,她嘗試把兒子的畫作印在T恤和布袋上 ,以及用來製作手工皂,希望藉此向大眾展示兒子的才能,推廣關注自閉症和有特殊需要孩子的訊息,令更多人對此症狀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並能獲取微少的收入以延續他的學習,「期望有天他能透過自己的作品作慈善用途回饋社會,不再成為社會的包袱!」


機構一條龍支援自閉症人士
剛過去的四月二日,是「世界提高自閉症意識日」。向來為有特殊需要人士及家庭提供服務的協康會為配合主題,特別把四月的首星期定為自閉症關注周,推出連串活動以提高大眾對自閉症的認知與關注。


該會行政總裁梁惠玲指出,「活動中我們設計了六個卡通角色代表自閉症的特質,並邀請六位本地插畫家合作,聯手以漫畫訴說出自閉症人士在社交上的困難,帶出角色所代表之特質。另外又與各界名人合作透過社交媒體,向公眾呼籲了解、包容和接納自閉症人士。」


除此之外,協康會配合疫情需要,推出自家創作外科口罩可供公眾購買,以及聯同社企「星星堂」製作曲奇;而製作過程及包裝均由一班自閉症青年一手包辦。口罩和曲奇所得之收益全數會用於協康會的自閉症支援服務。


近年,協康會於何文田的賽馬會星亮資源中心,是專門為自閉症譜系障礙之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協助和支援的資源中心,全面為自閉症人士提供由學前至成人的一條龍服務。


另外,該會又透過上月初自閉症關注周的慈善義賣之總收益,用作為自閉症兒童、青年及其家庭提供適切支援,例如個人及小組訓練、青年生涯規劃及就業支援、家庭支援服務等。 


文:郭子豐    圖:郭子豐、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