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快活爸梁繼璋|爸媽一言既出【593期】

其他
更新時間:13:16 2021-10-08
發佈時間:00:00 2021-10-07

信用,在任何時候、任何事情上,對於任何人皆十分重要。守信的人,無論他的工作能力怎樣,起碼可贏得一份尊重。相反,不守信用的人無論怎樣能幹,與他合作的人也難以感到心安。


同樣,作為父母,答應過孩子的事,一定要履行諾言,即使心裏有一千個不願意,也不能以諸多藉口推搪。


「守信」不只在鼓勵時要堅持,懲罰時也應該堅持。家長有時可能因盛怒而把罰則說過了頭,之後心軟想改變主意,但如果不想以後喪失威信,說了罰就應該要罰。


家長緊記的要點
因此,如果不想提出「罰」之後又後悔,家長要緊記以下事項:


1. 莫說過頭話
有些父母因情緒激動,或想把孩子犯錯的後果誇大一點,於是順口講出一些罰則,冷靜下來後,又覺得這樣做好像不太好,把「責罰」重重舉起後,便輕輕放下了。


當家長經常說了罰但不罰,或說了這樣罰卻不然的話,孩子慢慢便會看透你的做法,再也不會把罰則當真。到時要把孩子教好,就不容易了。


2. 家長的話就是合約
就如商業合約,列明的條文是不容更改的。父母對孩子說的話,雖然不涉商業交易,但它的堅實程度,應與合約條文一樣,既然說出口了,就沒有可能更改。


3. 執行罰則是因為愛孩子
部分父母說了要責罰孩子,但最後改變主意,是因為心軟、因為捨不得。


其實,作為父母必須明白,你懲罰孩子不是要令他們難受,而是為了令他們將來不會犯同樣的的錯。「罰」的出發點,是關心、愛心,也是孩子需要的。當家長懂得這樣想的時候,便不會那麼容易改變主意。


4. 讓旁人加入
如果家長與孩子僵持不下,又想不到更好的解決方法時,可以讓旁人暫時接手,緩和一下緊張的情緒。旁人的加入,也可以讓父母有個下台階,如果真的想改變罰則,就由他「出面」好了,起碼家長沒有自打嘴巴、推翻說法。


5. 先放下爭拗
如果與孩子的爭論沒有結果,他也不願接受懲罰,家長倒不如先離開現場,讓爭拗降溫。待雙方冷靜後,才重新討論整件事的對與錯,家長並向孩子解釋一下懲罰他的原因,令他知道為甚麼會受罰。


作為過來人,筆者的經驗是,無論孩子犯了甚麼錯,父母也要保持冷靜,不在極度生氣的時候作出任何決定。


筆者曾經在斥責孩子時,一怒之下把他的玩具擲進垃圾桶。事後,滿滿的內疚感驅使我默默地把它拾回,清洗乾淨後放回玩具箱。可是,已說出的話無法收回,它可能造成的傷害,也無法減輕。


如果家長不想事後內疚,在懲罰孩子前,應好好思慮一下,不要太快將一些不會執行的罰則說出來,因為這樣只會令你更加不可信,對於孩子的教誨也再沒有阻嚇力了。


作者:梁繼璋(傳媒人,曾服務本地多家電視台、電台、唱片公司及教育機構,擔任主持人、宣傳及行政經理、專欄作家及口才班培訓導師。近年以照顧家人為首要任務,寫過不少親子文章,其中以〈給孩子的備忘錄〉最為人熟悉。)


延伸閱讀


開心快活爸梁繼璋|父母的責任列表【592期】


開心快活爸梁繼璋|冷漠爸爸的成因【591期】


【590期 開心快活爸梁繼璋】孩子六個健康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