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期 IB教室】成績膨脹的啟示(中)

其他
更新時間:16:35 2021-09-11
發佈時間:00:00 2021-09-09

新冠疫情的出現,除了令各個國家和地區面臨很大的轉變,也令準備應考公開試的莘莘學子要面對不一樣的制度及模式。上期與大家分享了在疫情下,A-Level及IB不同的公開試安排,提到在以校內評核或預估成績主導的新制度下,考生若要在報讀大學時脫穎而出,需要從入學試及個人陳述着手。在本篇文章,大家可看看如何為大學入學試作好準備。入學試的目的是考驗學生是否對該學術範疇有一定的認識,以及是否具備足夠的潛能在此範疇發展。因此,若學生希望在競爭變得激烈的大學收生程序中突圍而出,就必須在入學試上多下苦功。


牛津劍橋及「神科」的入學試
對於公開試取得頂尖成績,又希望前往英國繼續學業的學生,相信不少人會以牛津或劍橋作為升學的首選。若要為兩校入學試做好準備,學生首先要留意,這兩所大學會為不同學科設立不同的入學試(Standardised Test),例如劍橋大學自然科學系要求學生應考NSAA入學試、工程系考生需要應考ENGAA考試、經濟系則設有ECAA入學試;至於牛津大學數學系考生就要先取得MAT入學試成績、經濟及管理則需完成TSA考試,才獲校方考慮。


不同的「神科」同樣要求學生完成入學試,其中報讀頂尖英國大學如Oxford、LSE、UCL、King's、Durham等法律系的學生,都會被要求應考LNAT考試;報讀醫科、牙科的考生,就需要應學校要求報考UCAT或BMAT考試。那麼,這些入學試的內容有甚麼分別呢?


部分入學試,如專為自然科學系考生而設的NSAA考試,考核學生的基礎知識,一般以高中課程為主,對於具備一定學術基礎的學生來說並非難事。然而,有部分公開試對學生來說就比較困難了。


以醫科的UCAT考試為例,內容一般是中學未曾教授的,學生需花更多時間準備;但即使有練習也未必能夠順利完成考試,因為當中需要大量常識(common sense)輔助作答。曾有成功通過考試的學生表示,他在應考前一個月,每天花上至少一小時甚至數小時溫習才覺得足夠,可見這項考試的難度十分高。


另一例子是TSA考試,題目一般不設指定範疇,例如在選擇題中,最常見的問題包括「上述短文包含了哪一項假設?(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is an underlying assumption of the above argument?)」、「以下哪一項最能闡述上文提到的原則?(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illustrates the principle underlying the argument above?)」、「以下哪一項最能闡述上述文章的瑕疵?」(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statement of the flaw in the above argument?),或是「以下哪一項最能闡述上文的結論?(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expresse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argument?)」等。


由此可見,相關題目並不如一般公開試直接問及重點,而是需要學生以獨立思考及邏輯思維推敲答案。因此,與在公開試中取得好成績相比,學生更應在入學試上多下苦功,只要在入學試取得好成績,已是成功的一半。至於要取得成功的另一半?在下期文章,筆者將與大家分享關於個人陳述的準備工夫!


作者:胡嘉瑩(Joyce)(曾是IB狀元,畢業於劍橋大學經濟系,現任Cana Academy Limited(https://www.canaelite.com/)的創辦人之一兼教育專欄作家,亦是IB考官。精通國際考試課程(IB/GCE/GCSE/AP),擁有豐富教學經驗。)


延伸閱讀


【588期 IB教室】成績膨脹的啟示(上)


【587期 IB教室】來吃一頓劍橋晚餐


【586期 IB教室】特別鳴謝嘉嘉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