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期 Chit Chat湊仔經】從爭執中學習

其他
更新時間:19:36 2021-05-10
發佈時間:00:00 2021-05-06

我喜歡參加兒子學校的家長講座,學習一下老師們處理幼童的情緒技巧,除了可幫助我了解兒子,最重要是幫我自己處理情緒,看清楚孩子的需要。


在自己公司的野外活動中,孩子間的衝突是常見的。有次,有兩名五歲的孩子,為了一條橙色膠衣包着的腸仔而爭吵。「這條腸仔是我的!」兩名孩子,同一句說話吵來吵去。先口角,後動手。「是他先動手,然後我動手,然後他還手⋯⋯」。


旁邊再多一名孩子想當正義使者:「其實腸仔是我的,然後你們⋯⋯」我的好夥伴先把其他孩子帶走,好讓我專心和兩名孩子溝通。制止兩名孩子動手後,我讓他們知道,打人是不被容許的:「不好意思,我不能夠讓你們動手。」我不參與審判,只說出我所見的:「你們兩人都想要這條腸仔,你們兩人都說腸仔是自己的。」


然後孩子說出心情:「好生氣啊⋯⋯好想要啊⋯⋯但又得不到⋯⋯氣得要打人了。」孩子的心情被理解了,情緒平穩了。這個時候,其中一名孩子提議說:「我們一人一半啦!那大家不用爭了。」「好啊!」然後請我去把腸仔分為一半。


「其實我不喜歡腸仔。」其中一名孩子走開了,另一名孩子吃着腸仔,我反而被冷落了。早一刻的爭吵,下一分鐘就完結了。我很高興兩名孩子自己想辦法去解決了問題。孩子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提升自信心。我亦很高興自己不用做判官,說一堆孩子一早明白的道理,只需要幫忙把腸仔分為一半便可。


以前我讀過一些企業課程也提及過,下屬問你問題,自己的責任是協助下屬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員工的能力才得以提升,不用每次都跑來問你。帶領孩子活動,一小時可出現幾十個孩子之間的投訴。例如「他撞到我」、「他跑」、「他叫」、「他阻止我跳」等等,雖然這些投訴很累人,但就是培養孩子解決問題能力的好時機。


受訪者:歷奇體驗機構創辦人張秀儀


圖:資料圖片


註:以上內容只供參考,如有疑問應諮詢醫生或專家意見。




張秀儀
張秀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