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面對SEN小朋友 旁觀者忌打量批評

更新時間:20:51 2022-09-14
發佈時間:09:00 2022-09-15

前陣子為某大主題公園主持了一個發布會,她們的水上樂園取得全港首個自閉症人士友善樂園的國際認證。當然,我不打算(亦不可以)在這篇文章為任何機構作宣傳,但這件事讓我有很多反思。

為人父母從來不易,要當一名有特別需要孩子的父母更加是挑戰!孩子因為有特別需要而出現不同的行為,在其他人眼中,可能是代表了其父母管教不善!這樣確實加重了父母的壓力,甚至有父母因為怕被誤會而減少帶孩子外出玩耍,間接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及社交發展。

 

特別需要是甚麼?

特別需要(或稱特別學習需要,英文簡稱SEN),是指在身體或心理上有特別需要的孩子,就如身高一樣,有的孩子長得高,有的長得矮,長得比較矮的,當然不能如常地坐在餐桌前吃飯,但只要給他一張高椅子,他們就可以自如地進餐。簡單的說,給予工具或協助,特別需要的孩子跟所有孩子都一樣。我會在這裡簡單的介紹一些常見的情況,但請注意,這裡只是針對部分較常被其他人誤會的行為而舉例說明,並非診斷建議或完整的診斷條件,如有懷疑,請諮詢專業人士。

 

感官過敏或低敏

部分孩子的感官可能會出現過敏或低敏的現象,即孩子對感官刺激會有過敏或遲鈍反應。舉例說,一個對聲音過敏的孩子,在比較嘈吵的環境可能會感到像站在飛機引擎下般而極度害怕,因而會不能自制的哭鬧;或者一個本體覺低敏的孩子,因為感受不到外間的刺激,因而會出現四處亂撞的行為,其實,只是需要取得與外界的聯繫感而已。

 

衝動或情緒控制

有的孩子也會遇到衝動或情緒控制困難的情況。情緒或衝動,每個人都會遇過,試想想有人在街上大力的撞在你身上,第一個反應,你可能也會感到憤怒,但我們能夠即時察覺到自己的憤怒,抑制自己的衝動行為,但有衝動控制困難的孩子就可能會反應激動,大哭大鬧或者出現其他行為。

 

社交功能缺損

絕大部分的孩子都希望能與其他人有社交互動,包括自閉症的小朋友。可能,有的孩子未能理解別人的感受,或者在社交場合中作出適當的社交行為。例如朋友在分享不快經歷時,他們可能會哈哈大笑,或者會拍打其他孩子的頭部代替打招呼。可能你會認為,這樣的話,教導他們不就可以了嗎?但你要明白到,要他們理解「這個行為是不能接受,並需要以另一個正面行為代替」是非常困難的事。你學過純數嗎?情況就如一個數學專家,教導你明白一條複雜的數學方程式一樣,專家覺得很容易,你覺得全是外星話!

我不是說特別需要的孩子不能被教育,老師、社工、治療師、家長等,都可以慢慢的提升孩子的能力,但孩子,以至他們的父母,都需要大眾的理解及體諒,遇到孩子在街上出現情緒或行為問題,我們不需要介入,當然也不需要拍攝或社交媒體,只需要給予父母及孩子空間,他們一定可以克服的!
 

文:程衞強

香港及英國註冊心理學家、認證靜觀發證導師,並有多個國際認證專業資格、應用心理學(特殊學習需要)及管理學雙碩士學位。曾任本港註冊幼稚園及幼兒學校校監,現時為私人執業心理學家,並擔任多所大學客席講師工作。Victor活躍於傳媒及社交媒體,曾接受電視、電台、報章及雜誌訪問超過數百次。

專頁:www.instagram.com/PsychologistVictorChing

 

延伸閱讀

【育兒】3招培育孩子毋須物質也快樂

家長亂po社交平台如何影響仔女自信 你知道嗎?

【育兒教養】先接納 再教育 3招養出孩子擔當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