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養出子女良好品格 可以妥協但不能背離原則

更新時間:00:22 2022-08-04
發佈時間:05:00 2022-08-04

看電影的時候,經常出現一些比較專橫的父母會說:「不要再討論,我說了就算。」而我亦相信,在現實生活中,這句台詞並不是虛構的,有些父母真的會把它掛在嘴邊。

可能有些父母會覺得:「我是爸媽,最後決定權當然在我手上,我說甚麼你都要照着做。」但隨着孩子長大,這種心態和做法只會損害兩代之間的關係,而且也實在不太公平,因為就算是孩子也應該有若干程度的決定權。

「妥協」代表雙方以和平的方式,找出一個雙方也滿意的做法。到底,在父母和孩子之間,應否有妥協存在?

 

妥協不等於失去威嚴

作為父母的你或者會覺得,一旦妥協就好像承認自己做錯了決定,又或者放下了應有的威嚴。但其實妥協不單止是一種文明的做法,也是改善兩代溝通的最好方法。父母應該知道,在討論的過程中,針對的只是事情,而不是向父母的角色挑戰,就算最後得出一個新的方案,也不代表父母是做錯了甚麼。

  1. 父母和孩子有不同的意見是正常事,不需要感到被挑戰,認為孩子對着幹。只要雙方保持冷靜,不以「自己一定對」的立場去討論,是沒有問題的。
  2. 要達成和平的妥協,最好雙方也作出一點讓步,如果某一方要全盤取勝,對方完全遷就的話,這種就不是妥協了。

  3.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是解決紛爭的好辦法。因為孩子不是成年人,對於同理心的概念還是比較模糊。父母可以教導他們,怎樣站在別人立場,考慮人家的感受,這樣他們就不會那麼堅持了。

 

捉緊原則養出好品格

撇除以上所說的,在教導孩子時,有些原則、價值觀及立場是不可以妥協的,如尊敬父母、不說謊、不以暴力解決問題等,這些都必須堅守,如果犯了以上的錯,就必須得到應有的懲罰。

活在這個群體社會,基本上每一天每一個人,都在和其他人和事上作出妥協,好比說在一部很擠擁的公共車上,雖然你拿着一個大公事包,但座位不夠,你只能將公事包放在地上,讓其他乘客可以有多一個位置,如果心目中只有自己,對自己的一切喜惡過分執着的話,將很難和別人共處。

請由今天開始,以身教的方式去讓孩子明白妥協的重要性。如果到了成年人的階段才慢慢去學習,一定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誤會和紛爭。

 

作者:梁繼璋(傳媒人,曾服務本地多家電視台、電台、唱片公司及教育機構,擔任主持人、宣傳及行政經理、專欄作家及口才班培訓導師。近年以照顧家人為首要任務,寫過不少親子文章,其中以〈給孩子的備忘錄〉最為人熟悉。)

 

延伸閱讀

【親子育兒】孩子一定要學會的5個技能

【育兒心得】長子長女較可靠謹慎?研究指3大原因令他們比細路妹聰明能幹

【親子Moment】愛錫爸爸的5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