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玩樂媽鄧家怡|童年的友情 【608期】

更新時間:17:25 2022-01-18
發佈時間:03:00 2022-01-20

孩子自四歲以後,開始由獨自玩樂,漸漸變成有跟朋友一起玩耍的概念,開始認識友情。即使他是在家自學的小朋友,也有非常多的社交生活,除了參與「愛童行」unschooling(非學校學習)的群體,也有各項義工服務和社 區活動,讓他認識不同年紀和背景的人。到了 五歲,他開始有best friend的概念,有時候朋友甚至比媽媽更重要!畢竟同輩能給他的反應和投入程度和媽媽相差太遠,玩得興起時當然是需要朋友多於媽媽。最近我們開始旅居的生活,要重新建立朋友網絡,原來五歲小孩也會思念玩伴,也會重視友情,也試過因思念朋友而哭呢。

學習如何分離
這令筆者想起過去有寄養孩子離別我們家的情景,是兒子非常重要的學習經歷,讓他學習生命中可能遇上非常好的同行者,在某個時刻一同經歷很多開心和不開心的事,但是畢竟很少人是自己終身的同行者,便要學習怎樣迎 接和離開這些重要的人。

最初,孩子離開香港後在異地認識新朋友,因為文化和語言不一樣,比較怕生,但經過數星期,他們都漸漸願意放開自己與新朋友互動,更愈來愈主動相約其他新朋友一起玩。 我也特意買了不少新繪本,載有世界不同文化的簡單歷史,彩色地圖上刻劃了特別的動物、 經濟知識、著名建築物和飲食文化,再介紹當地的故事,讓他對各個地方的人和事產生比較大的興趣。

筆者特別推介《我和世界的孩子不一樣的生活:生活互動繪本》,透過此書,大家可以跟着不同國家的孩子,環遊世界一周,體驗各個文化的日常一天,從他們的家人、三餐、房間、分擔的家事、教室、老師,到最喜歡的 一本書,都可藉此讓我們家的孩子一窺世界各地小孩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情。二十個單元各有一個空白頁面預留給小讀者,他們可以用文字、圖畫記錄自己的衣食住行和日常活動。孩子透過閱讀認識不同的人,就能從他們身上更認識自己,進而接受自己,因為我們,世界才如此不同。

全世界都有朋友
因為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進步,現時的孩子不再如從前一樣,離開一個地方便可能要斷絕所有友情。兒子的朋友不時以視像聯繫、網購寄送小禮物和心意卡給他,讓他感到友情沒有少了,反而更加豐富。

「媽媽,全世界在甚麼國家或地區有你的朋友?」「很多啊!印度、台灣、美國、英國、歐洲、日本、中國大陸也有⋯⋯雖然很少可以親身見面,但是我們不時會關心對方,也可以在社交媒體看到大家的生活呢。這些都是我生命中曾經一起經歷很重要的事的朋友。」

「媽媽,我也希望在超過一百個國家有我的朋友呢!那麼我便可以更加認識超過一百個國家的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