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溝通|基福小學教家長靜觀 全面紓壓建融洽家庭【592期】

其他
更新時間:19:39 2021-09-29
發佈時間:00:00 2021-09-30

近年靜觀練習愈來愈普及,聖公會基福小學於二○一九年起參加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下稱賽馬會「樂天心澄」),過去兩年已向全校師生推廣靜觀文化,並於本學年將之推廣至家長層面,計畫與賽馬會「樂天心澄」合作開設家長靜觀課程,並開放校內靜觀室給家長使用,期望助他們紓緩壓力,有助建立融洽家庭。


善用靜觀文化 改善家庭關係
賽馬會「樂天心澄」於二○一九年展開,一直與九所種子學校合作,包括三所小學、三所中學、三所群育學校,並每年與九所協同學校、多所聯繫學校互相支援,至今已向逾百所學校提供靜觀課程及推廣靜觀文化。種子學校獲賽馬會撥款建立靜觀室,並由賽馬會「樂天心澄」團隊提供培訓、協助推行學生靜觀課程、提供課堂設計和教學支援等,期望種子學校能成為所屬地區中的靜觀文化先驅。


聖公會基福小學(下稱基福小學)是賽馬會「樂天心澄」的種子學校之一,過去兩年已為校內約十名老師及全校學生開設靜觀課程,並把該文化融入校園生活。踏入計畫第三年,該校於本學年更把靜觀文化推廣到家長層面,希望能夠改善家長情緒,令他們與孩子建立正面溝通。基福小學老師徐向暉坦言:「因為學校位於深水埗區,學生和家長遍布不同階層,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難題要面對,例如子女的學業成績(欠佳)、家庭困境等,加重家長的壓力並影響其情緒,繼而影響家庭健康。故此,學校想把靜觀文化推廣至家長層面,希望可協助他們改善情緒、減輕壓力、建立健康家庭。」


新學年延伸至家長
徐向暉續說:「因為我和副校長於七年前已經接觸靜觀文化,眼見計畫確實令老師們的工作效率提高、情緒壓力減少,學生的情緒也變得穩定,對溫書學習有一定好處。所以希望家長亦能接觸靜觀文化,從而改善和加強家庭關係,避免出現家庭悲劇如家暴、子女輕生等。」


她表示,學校於開學時收集了家長對靜觀文化的意見,於本學年將開設每周一節(共八節、每節兩小時十五分鐘)的靜觀課程,供三十名有興趣的家長參加。賽馬會「樂天心澄」教育心理學家兼課程導師關匡宏補充:「聖公會基福小學與賽馬會『樂天心澄』合作推行『靜觀教養家長課程』,希望引入更多靜觀相關活動,並配合校內靜觀室舉行,期望能為家長帶來具成效的課程。」他說課程每班有十五名家長,第一班將於十至十一月上課,第二班則在明年二至四月,當中會與家長探索如何在教養孩子上應用靜觀,且特別針對改善親子關係,支援家長以靜觀的態度面對和處理親子衝突;課程將有不同的靜觀練習,包括靜觀呼吸、身體素描、靜觀步行等。


率先推行課程培訓老師
基福小學兩年前已向老師和學生推廣靜觀課程,徐向暉說:「計畫初期,賽馬會『樂天心澄』派出靜觀導師到校為老師教授八星期、每星期一堂的.b基礎靜觀課程(.b Foundations),該課程由英國慈善組織『學校靜觀計畫』(MiSP)設計,內容主要是讓老師體驗靜觀和培養個人修習,然後再向他們推薦靜觀導師課程。」


她表示,後續的靜觀導師課程約有十名老師參加,課程介紹基本靜觀概念、讓老師學習以有趣的方式教授學生靜觀技巧,以及如何帶領學生練習靜觀等,令他們了解靜觀文化可如何幫助處理學生情緒。


關匡宏補充,老師完成課程後,要連續六個月、每天練習靜觀最少二十分鐘,才可參加Teach .b(四天培訓課程)及Teach Paws b課程(三天培訓課程),以取得MiSP認證的專業導師資格,為校內學生講授靜觀課程。


徐向暉透露,該校的靜觀室於本學年開始投入使用,內設靜心區供家長靜靜坐下以冷靜心情,又放有關於靜觀文化的海報和單張,令家長可更了解該文化並產生興趣;靜觀室以暖色系配上綠色作布置,營造溫暖、和諧、舒服的環境氣氛,期望進入靜觀室的人都感到舒適,在不知不覺間放鬆心情。


十二節課教學生靜觀
在學生層面上,關匡宏稱賽馬會「樂天心澄」採用同樣由MiSP設計的Paws b和.b學生靜觀課程,前者為七至十一歲兒童而設,共十二節,後者為十一至十八歲青少年而設,共十節課程。


基福小學現有十名老師擁有專業靜觀導師資格,並於上學年起向全校學生推行靜觀課程,徐向暉表示:「本校使用Paws b課程教授學生靜觀,他們從中學習運用及轉移注意力、應對壓力和焦慮等。課程在班主任課中推行,主要透過圖像、影片及活動,把靜觀文化融入校園生活,例如在課室加入靜觀標語、訓練學生習慣聆聽小鐘的聲響繼而靜下心神等。」


徐向暉續說,十二節課程完結後,該校沒有停止協助學生練習靜觀,例如每節小息後,老師手持的手鈴響起,學生聽到鐘聲便要靜下心神、冷靜情緒;考試前會由老師帶領學生一起練習靜觀呼吸;放學前則由老師帶領學生做靜觀伸展等。


靜觀助家長穩定情緒
關匡宏表示,靜觀有助改善個人心理狀態、整理思緒,讓參加者回想引致負面情緒的原因並反思,從而冷靜情緒。他續稱:「就家長而言,靜觀練習能夠令他們認清壓力來源並穩定情緒,可改善親子關係和家庭氣氛。不少家長在參加課程後,均表示心態變得更開放和樂觀、更接納子女意見,亦更懂得如何以合理和冷靜的手法教養孩子。」


計畫的另一名教育心理學家蘇文朗補充,坊間有不少靜觀課程都適合家長參加,大家也可以下載賽馬會「樂天心澄」手機應用程式,當中有不少簡單的靜觀小活動適合家庭採用,例如靜觀伸展,參加者透過各種伸展動作,想像壓力從肌肉放鬆的瞬間釋出。


平復心情 注意教養觀念
Rosanna的孩子就讀於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黃棣珊紀念中學。她在暑假時因學校宣傳而對靜觀文化產生興趣,故參加了.b基礎靜觀課程。


她透露接觸靜觀前,因種種壓力而感到很辛苦、壓力很大,影響到生理及心理狀況。「以往我都找朋友傾訴或聽音樂紓緩壓力,但成效不大。接觸靜觀後,短短八周課堂已令我感到多年來累積的壓力慢慢得到紓緩,情緒也變得平和,沒有以前般急躁。」她分享,現時更容易自我察覺到情緒不穩,以及不良教養觀念如體罰,並持續自行練習靜觀以平復情緒,不被負面感覺影響自己和家人。


靜觀靜心 整理情緒
基福小學六年級學生盧沛言是香港壁球青年軍的種子運動員。她表示學業加上壁球訓練帶來的壓力,有時確實令她覺得難以承受。


「但我在四年級開始接觸靜觀文化後,在情緒上變得輕鬆樂觀,學習到透過靜觀呼吸和伸展練習紓緩壓力。如今無論在學校、家裏或訓練場地,每當我感到有壓力,便會自行練習靜觀,令自己冷靜下來,整理情緒,例如在比賽前或考試前我都會利用靜觀呼吸調整心態。」她說今年要應付呈分試,但完全不感到害怕,因為靜觀練習令她學會了抱持平常心,不給自己過多壓力面對呈分試和升中結果。


該校校長朱偉基在新學年看到學生自行練習靜觀呼吸,感到很驚訝。「作為新任校長,本來我預料要處理學生各種問題,但上任後見到學生已經能利用靜觀文化處理情緒,更感受到學校氣氛因而變得非常健康輕鬆。」









簡易靜觀練習


1.靜觀身體練習
首先坐在舒適的椅子上,感受身體各個部位。將注意力如掃描般從腳板,慢慢移動到頭部,細心留意不同部位的狀況,感受各處繃緊的肌肉,然後慢慢放鬆全身。


2.靜觀呼吸練習
首先坐在舒適的椅子上,感受呼吸起伏。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留意每次呼吸的起伏,但不必控制它,順其自然即可。同時留意腹部起伏,從中感受腹部在吸氣時凸起、吐氣時自然凹下,有助肺部吸入更多氧氣,從而降低心跳速度並感到放鬆。


資料來源:賽馬會「樂天心澄」手機應用程式



文:郭子豐 圖:郭子豐、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升學教育|保良局陳守仁小學 高級副校長接任校長 嘗結合靜觀天文 加強身心靈發展【584期】


【學生心靈健康】靜觀有益提升專注 學校推廣 培養學生活好人生


感童身授|靜觀練習【57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