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4期 健康童年】眼科專題系列 及早防治兒童弱視

其他
更新時間:16:51 2021-08-03
發佈時間:00:00 2021-08-05

弱視又稱懶惰眼,是屬於單眼或雙眼未能正常發展引致的視力減退。


如何定義?
弱視一般在童年出現,當小孩黃金發育期三至八歲時,腦部視力功能發展因不同原因而未如理想,大腦會選擇放棄某部分視覺功能,形成弱視。


弱視定義為:屈光矯正後,在眼睛結構正常的情況下,一為視力仍未能達標,或兩眼視力相差等於或大於兩行。簡單理解,小孩戴了合適度數的眼鏡後,單眼或雙眼視力仍然沒有達標(三至五歲小孩及格標準有異),就為之弱視。


較常見成因
1. 屈光性弱視:當雙眼同時高屈光度數(近視、遠視或散光均可)而沒有被矯正的情況下,在長期缺乏清晰影像刺激下,會延遲大腦視力功能的發展,而出現雙眼同時弱視的情況。另外,當雙眼屈光度數差距大,令較深屈光度數的眼睛得不到同等的影像刺激而形成單眼弱視。


2. 斜視性弱視:當雙眼不能同時看着同一焦點,失焦的眼睛向外或向內偏移(俗稱射喱眼或鬥雞眼),這情況稱為斜視。由於雙眼焦點不同,兩眼分別接收不同的視覺刺激,導致混淆或重影。這時大腦會選擇抑制斜視眼的影像,解決重影問題,而長期抑制斜視眼就會產生斜視性弱視。


3. 綜合斜視性及屈光性弱視:此乃上述兩種弱視的合體。


如何處理?
較常見處理弱視的第一步是戴眼鏡,通過度數矯正,清晰的影像能刺激腦部感知能力而改善視力。佩戴眼鏡後三個月會覆診,大部分小孩視力均能有進步。除了眼鏡,患者也有機會視乎需要而接受遮眼訓練。遮眼訓練原理是以眼罩、眼貼或磨沙鏡片擋住好眼視綫,令小孩使用弱視眼刺激腦部感知能力從而提升弱視眼視力。每天遮眼時間及接受訓練所需日子長短,亦根據弱視嚴重程度及視力改善進度而有所調整。另外,在特定情況下,小孩也需要接受視覺訓練改善弱視。


及早發現弱視問題對於訓練成效非常關鍵,有研究比較三至七歲與七至十三歲小孩對中度弱視訓練反應的分別,發現較年幼小孩對訓練有較快的反應。在重度弱視方面,三至五歲比五至七歲也相對地有更快的反應。


資料來源:理大護眼(銅鑼灣)中心盧汶慧眼科視光師


延伸閱讀


【583期 健康童年】眼科專題系列 小孩驗配隱形眼鏡須知


【582期 健康童年】球擊眼睛可大可小


【580期 健康童年】孩童常見 睫毛倒生




盧汶慧眼科視光師
盧汶慧眼科視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