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4期 升學教育】保良局陳守仁小學 高級副校長接任校長 嘗結合靜觀天文 加強身心靈發展

其他
更新時間:10:35 2021-08-05
發佈時間:00:00 2021-08-05

校長,作為一校之首,被視為一所學校的靈魂人物。著名直資學校保良局陳守仁小學(下稱陳守仁),其現任校長楊永明早前宣布退休,任期將於八月三十一日完結,新學年開始會由原為高級副校長的周智銘接棒,成為陳守仁下任新校長。


候任校長周智銘自一九九九年學校創立以來,便一直跟學校並肩而行,共同成長。今期《親子王》特意走訪陳守仁,跟周智銘候任校長作專訪,詳談在做到薪火相傳的同時,如何帶領學校面對日後的挑戰和改變及未來的發展,包括實體課和網上教學如何並行、怎樣把靜觀納入正規課程並與天文觀星活動結合,以及開設更多水上運動項目等等。


而訪問期間,周智銘坦言,陳守仁向來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學校會繼續以團隊形式運作和發展,因不同領域的教職員都各有所長,互補不足,而不論自己站在哪個崗位,初心不變,「一定是以學生利益為依歸,用心建造安全的學習環境,一直愛護小朋友,讓他們愉快學習和成長。」









保良局陳守仁小學小檔案
創校年份:1999年
類別:直資男女校
2022/23學年學費:$19,800(分10期)
2022/23學年小一學額:165個(共5班)
網站:www.plkctslps.edu.hk



鍛煉抗逆能力
談到近年疫情的衝擊和社會環境的改變,周智銘直言,學生具備抗逆能力去適應轉變和面對逆境是非常重要,故學校本學年的年度主題是Into the Unknown - Building Resilience(培養抗逆力)。「不少人面對逆境和未知數時都會感到擔心和害怕,故調整心態去裝備自己甚為重要。我經常跟小朋友說要保持Growth Mindset(成長思維),畢竟並非所有人的步伐都是一致,即使在學習上或在待人處事上,會面對困難或感到迷惘,只要肯不斷努力,從錯誤中學習,就會有進步,總有機會可達致目標。」


推行B.Y.O.D.計畫
疫情對學習的另一影響,周智銘認為從正面角度看,是學校網上教學得以急速發展。「疫情關係,學生現可隨時隨地利用電子設備進行學習,加速他們自主學習的步伐,而教師則成為輔助者,設計合適的教案供學生學習用。」


陳守仁為配合網上學習需要,今個學年起在五年級試行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攜電子設備)計畫,周智銘直言,計畫只推行短短一個學年已初見成效。「學生透過科技可隨時隨地進行學習,若發掘出感興趣的題目,或對某些知識產生疑問,都可自己嘗試尋找答案,答案背後又可引申出更多的問題,令他們學得更多更快。」而2021學年開始,陳守仁會將B.Y.O.D.計畫推展至五年級和六年級。


實體與網課並行
網課雖漸獲大眾接受,但周智銘形容,陳守仁是一所具人情味的學校,着重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故日後還是會繼續實體課,並使實體課和網課達致相輔相成的效果。「網上教學始終有其好處,像學校一直有反轉教室,會將教學內容影片放上網,讓學生預習或在課後進一步鞏固知識。他們想看多少次都可以,變相學生可因應自己的能力、興趣和進度,調整學習節奏,以提升學習效能和彈性。所以不會在全面復課後,就把網課完全忘記。」


提升網絡素養
網課成趨勢,但亦使大眾擔心:學生經常接觸網絡資訊,容易被誤導或接收到不良的信息,故周智銘指出,學校已進一步教導學生如何分辨資訊的真偽,以及學習選取適合自己瀏覽的資訊。「電腦堂會教學生慎思自己在網上的言論,不應施行網絡欺凌,以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和學懂在網絡世界尊重別人。」


靜觀納入正規課程 天文觀星助覺察感受
疫情爆發至今,學生的身心靈健康發展,成為學校的重點關注項目。陳守仁下學年的年度主題為Into the Unknown - Living in the moment(活在當下),周智銘計畫為學生創造The Joyful Heart Journey(愉快的學習旅程),並透露學校下學年將重點推行靜觀教育。


三年級先行
周智銘不諱言,新學年即使小朋友能重新回到校園上學,但很多事情都未必跟以往一樣。「例如小朋友的情緒,與家長的相處、家長自己的情緒等等都可能曾經出現問題,而重新上學後是否代表這些問題就不存在?不是的,因為當中有些情緒積壓着,仍未釋放出來。」


為了在校推行靜觀課程以助學生處理情緒,周智銘跟校內十名教職員於剛過去的學年,參加了由香港賽馬會與香港大學合辦共八周的靜觀課程,其中五名教職員更額外完成三天培訓,正式取得資格於新學年教授靜觀課程,課程將先在三年級的個人成長課推行。


管理情緒 提升覺察力
問到為何在校推動靜觀課程,周智銘舉例解釋,小朋友上學彼此間總會產生些小磨擦,可能被同學撞到會不高興,甚至怪責對方,「但會否停一停、想一想,別人是否故意?如果不是,是否可以以同理心寬恕對方?」


周智銘認為,學生學習靜觀能提升覺察力。「知道自己當刻情緒產生的原因,亦提醒自己要用慈愛的心對待自己。懂得善待自己的話,會問有否其他更好的選擇處理自己的情緒,令自己好過一點?」


教育離不開知識、技能和態度,周智銘覺得,良好的態度需要慢慢一點一滴培養得來。「我們常有很多念頭在腦海中游走,但都想適時提醒大家,要提升專注度做好當刻要做的事。靜觀並非一種工具,而是需要持續練習,所以希望小朋友能夠養成練習靜觀的習慣。」


「希望小朋友認識靜觀後,可將其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令他們更快樂成長。相信長遠而言,對他們整個人生都有不少幫助。」


推廣靜觀文化
雖然新學年暫只在三年級推行有關靜觀的正規課程,但學校仍會為其他年級安排靜觀活動。周智銘說:「可能在課節之間進行mindful breathing(靜觀呼吸);在用膳時進行mindful eating(靜觀飲食),教學生感受食物的質感、溫度和吞嚥過程。」


除了關顧學生的情緒,學校亦希望日後為家長舉辦靜觀講座和課程,讓他們亦有所得,並期望陳守仁日後能成為推廣校園靜觀文化的學校。


不過,有家長會好奇靜觀跟宗教的關係,周智銘謂,「很久以前確有不少宗教會提及靜觀,但我們教授的現代化靜觀不涉及任何宗教元素,內容主要為教授情緒管理和提升覺察力。」


靜觀跟天文結合
在推動靜觀課程的同時,周智銘亦正籌備將靜觀和天文結合,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心靈雞湯」。周智銘本身是天文愛好者,「在夏天時,當我在黑暗的地方仰望星空,伴隨着旁邊的蟲鳴,心情也會自然慢慢平靜下來,這是一個靠自己感受的過程。」


而最近,周智銘正在閱讀一本結合天文和靜觀的書籍。「此書的作者本身喜歡天文,同時有學習靜觀,他就分享如何將天文和靜觀結合,我希望能把從書中學到的應用於學校裏。」


找回內心的小王子
學習天文觀星除可激發小朋友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外,周智銘更進一步希望透過天文融合靜觀,讓學生感受到關顧自己身心靈的重要性。「當你沉浸在星空時,你會靜下來感受到自己的inner universe(內心的宇宙),才會察覺到自己的感受。」


周智銘隨之分享了名著《小王子》中的一句話:「所有大人起先都是孩子,但可能遺忘了……使生活如此美麗的,是我們藏起來的真誠和童心。」「我希望借助天文觀星和靜觀,帶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小王子,讓他們學會待人處事都能帶着真誠和童心。」


望疫後能帶隊觀星
周智銘多年來一直在學校着力推廣天文,例如在學校舉辦天文興趣班,帶學生遊歷世界各地欣賞天際,感受宇宙的奧妙。「過往曾到過台灣合歡山看銀河、往紐西蘭黑暗天空保護區看南銀河和南極光,以及到美國看日全食,全部都是很難得的體驗,相信學生都畢生難忘,我希望疫情盡快過去,可以再帶學生去感受一下。」


學校備專業級天文望遠鏡
疫情關係學生未能飛往其他地方觀星,但學校接下來會推行天文獎勵計畫,鼓勵學生多參與天文活動。周智銘說:「現在的知識垂手可得,我們反而希望學生有更多體驗的機會,故學校特別購入專業級別的天文望遠鏡,希望學生能多加善用。例如常識課教授跟星空和太陽系有關的內容時,就可以安排學生於黃昏和晚上進行相關的觀星活動。」周智銘更打算定時舉辦一些跟校長一起觀星的活動,歡迎家長和學生參加。









後記:從小對天文感興趣


周智銘談及觀星時雙眼仿如流露出星光,記者完成訪問後忍不住問他熱愛天文的原因。「我從小對天上的星星很好奇,想知道它們為何會一閃一閃、顏色不同。我的舅父曾跟我說過,會閃的星星是超人住的;不閃的是怪獸住的,後來我自己多看天文的書籍,開始了解更多。」


周智銘中一時曾加入學校的天文學會,直至執起教鞭後,「覺得可以向小朋友傳授相關知識,因為天文知識其實很廣泛,當中包括了曆法、天氣、物理和探究精神等。」但要學習天文,他覺得要能親身去觀星是很重要的。「看照片跟親身經歷是完全兩回事,當親眼看見星星後,你會發覺景象實在太美,畢生難忘。」


周智銘雖然沒有修讀過物理科,但覺得文科人帶着熱誠和好奇心也可喜歡天文,此時想到陳守仁一直鼓勵學生要實踐自主學習,而面前的周智銘便是一個好榜樣。



學校配套大提升 望開展新水上活動
除了課程及活動有新動向,學校的硬件配套也進行了更新。說的就是即將落成的新翼B座。此運動綜合大樓的三樓設有多用途室,周智銘指會用作進行靜觀練習。


而作為運動綜合大樓,內裏當然少不了運動設施。「大樓內包括有重建的全天候游泳池,之後學生可以再上游泳課。小朋友由疫情至今,運動時間真的減少了,若以後情況許可的話,都希望他們能多做運動,保持身心健康。」


雖然游泳向來是陳守仁重視的運動項目之一,「但既然有了全新的游泳池,就不應只用作上游泳課,為了善用新資源,學校希望未來數年能陸續開辦全新的活動課程,例如浮潛、徒手潛水和水上曲棍球等,令小朋友得益更多。」


延續傳統項目
周智銘形容學生六年的小學生活猶如一副拼圖,由不同的小塊(不同的學習和體驗)拼湊出來,故學校非常重視學生在學術與非學術之間的平衡發展,而當中由2011至2012年度開始的六年級Final Year Project(畢業研習)就是其中一塊拼圖。


Final Year Project為跨學科項目,每年的六年級學生會配合學校的年度主題,以小組形式進行探究,在老師的帶領和推展下,學生需要進行資料蒐集並訂立方向和主題,以及作訪問、整理和編輯資料,以至最終匯報成果。


「以往學生都會嘗試邀請學者和一些機構的負責人進行訪談,奈何今個學年因疫情未能成事,學生要改為訪問家長,不過也有好處,發現原來學生很多都未曾跟父母進行過如此深度的對話。」本學年的年度主題跟培養抗逆力有關,學生透過訪問家人,了解他們在人生中經歷過哪些逆境和克服的方法。「這不但擴闊學生對抗逆力的理解,更是非常寶貴的親子時光,讓學生學會包容、寬恕和接受。」


周智銘覺得讓學生嘗試進行訪問是Final Year Project中很重要的一環。「Final Year Project講求機動性,學生在訪問過程中不僅是一問一答,而是要懂得追問和回應受訪者的答案。」所以他也期望疫情盡快過去,能讓學生出外進行訪問。









着重創意發展 六年來推三本著作


周智銘指學校向來非常重視創意發展,並於2015年出版有關學校的第一本著作:《期待無限的可能》,由現任校長楊永明和陳栢霖老師編著,透過散文道出學生的無限可能;而2016年就出版《園來自有機》,由有份參與種植學校有機園圃的家長共同編著,書裏他們分享從有機耕種領悟出培育孩子的心得,以及生命教育;至去年,學校出版《任何一天,任何一刻,也可以是新的開始......》一書,把手帳和書籍結合。周智銘期待着學校何時會出版第四本著作,繼續展現學校的創意元素。



家長樂意參與活動
談到陳守仁的有機園圃,亦為學生提供很好的學習場地。像是三年級學生,常識科需要他們觀察和學習有機粟米的種植過程,於是學生就在園圃內種植粟米。栗米由育苗至收成歷時三個月,期間學生要定時到園圃觀察粟米的生長,更要親手幫忙除蟲。周智銘說:「通常十一月下旬有收成,此時正值是感恩節,學生會去採摘一手種植的粟米,並一人獲發兩枝,一枝帶回家;一枝送給想感謝的人。」


有機園圃還種有超過五十種不同種類的農作物和蔬果,學校更出版了一本名為《園來自有機》的書,紀錄了園圃內的種植成果,而這些成果家長當然功不可沒,皆因疫情前學生還可以在學校用膳的日子,家長會親自採摘園圃內的有機蔬菜,煮給學生吃。「他們按照編更表,分工到園圃觀察農作物的情況。」


事實上陳守仁的家長一直都很支持學校的發展,不但在多個學科的學習周、畢業典禮幫忙布置校園和禮堂,更盡力與學校共同支援學生和家長。例如家教會在今年四至五月舉辦了不同的家長工作坊,教授伸展運動、親子如何一起玩遊戲和浮游花筆製作等。學校也留意到部分家長在疫情期間衍生出一些情緒問題,故學校希望未來能舉辦更多不同的家長講座和課程,加強家長教育。


入學面見以外 設家長分享會
陳守仁為直資名校,多年來深受家長熱捧,每年更吸引七千多人申請,相當於每四十多人爭一學位,有興趣報讀該校的家長要留意些甚麼?


周智銘指出,小一入學面見學生部分共分兩輪,全以小組形式進行。「首輪面見會留意申請學童的中英文能力,過程中主要以中文跟英文發問,內容或多或少會跟學術有關。學校多年來都會參考幼稚園的課程來設定問題,所以申請者一定應付得到。」


次輪面見,則安排申請學童完成一些活動和任務,大部分以遊戲形式進行。「老師會從小朋友的互動中留意他們在學術以外的特質,例如協作能力、領導才能、高參與度或觀察能力等,我們可多了解小朋友的不同個性和類型。當然禮貌是很重要和基本的,小朋友互動時,老師會作紀錄。」


完成兩輪面見後,校方會邀請家長參加家長分享會。此環節不會計分,會透過輕鬆傾談分享老師對小朋友在面見時的觀察,提供回饋。學校也會分享教育理念,讓家長進一步了解學校,同時學校亦希望能進一步認識小朋友及家長。


2022-2023年度小一入學申請時間表
報名日期:
8月6日上午10時至8月17日中午12時(只接受網上遞交申請)


所需文件:K2成績表副本、出世紙副本、申請人近照(最近六個月內拍攝之證件相)


報名費:$100


公布第一次面見安排:9月17日


第一次面見:10月1日、2日或9日


公布進入第二次面見的名單:10月22日


第二次面見:10月30日


公布獲邀參加「家長分享會」的名單:11月16日


家長分享會:11月下旬開始


公布取錄及備取名單:2022年2月下旬


註冊日期:2022年3月中旬


註1: 想看學校介紹及重温網上小一入學簡介會:可瀏覽https://www.we-are-camoesians.com/( 至8月31日)


註2:詳情及最新入學資訊公布請留意學校網站


文:劉嘉曉 圖:盧江球、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直資小學選校攻略】升學專家趙榮德 嚴選10所性價比最高的直資小學 助家長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