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後小心三高/骨質疏鬆 多吃魚防中風 醫生解構40歲以上女性常見疾病/保健重點

2025-03-07 00:00

更年期後小心三高/骨質疏鬆 多吃魚防中風 醫生解構40歲以上女性常見疾病/保健重點
更年期後小心三高/骨質疏鬆 多吃魚防中風 醫生解構40歲以上女性常見疾病/保健重點

【女性健康/更年期飲食】女性進入更年期,除了心煩易失眠,身體容易出現甚麼問題?要如何抗衰老?藉著3月8日國際婦女節,《星島頭條》邀請外科專科醫生林子倩講解各年齡層女性須關注的保健重點,本文將講解40-50歲或以上的女性常見健康風險及檢查建議。

40-50歲女性有何常見疾病?醫生解構保健重點

40-50歲女性保健重點:

進入此階段的女性卵巢功能逐漸衰退,開始失去雌激素的保護,更年期的警號亦逐漸顯現,需留意的保健重點包括:

  • 心血管健康與代謝管理:更年期雌激素下降易致血脂異常,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需注意監測血壓、血糖及膽固醇。
  • 骨質密度維護:更年期後,骨質流失加速,骨骼開始變薄,令女性面臨患骨質疏鬆的風險,建議補充鈣及維他命D。

40-50歲女性的日常生活和飲食重點:

處於此階段的女性在日常飲食方面需作出針對性調整:

  • 增加進食大豆、亞麻籽、鷹嘴豆等富含植物雌激素食物,以緩解更年期症狀。
  • 攝取深海魚、奇亞籽、核桃等富含Omega-3的食物,有助於抗炎及保護心血管。
  • 多食粗糧、蔬菜及水果,促進腸道健康。
  • 減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攝入,控制總熱量,預防肥胖及慢性疾病。

40-50歲女性建議進行哪些體檢項目?

在選擇體檢項目時,建議可在以前基礎上增加以下項目:

  • 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監控心臟血管的健康狀況,及早發現潛在心血管疾病風險。
  • 骨質密度檢測(DEXA掃瞄):測試骨骼強度及評估骨質疏鬆風險,尤其是更年期後的女性。

相關文章:女士這歲數後婦科病/癌症風險增 醫生解構18-40歲女性保健重點/常見疾病 多喝綠茶抗衰老?

50歲以上女性有何常見疾病?應如何保健?

50歲以上女性保健重點:

  • 心腦血管疾病與認知衰退預防:罹患高血壓及中風風險隨年齡倍增,注意監測腦血管的健康狀況。
  • 骨質疏鬆與關節健康:本港65歲以上女性髖部骨折發生率位居亞洲前列,需每年檢測骨質密度,並評估跌倒風險(如居家防滑措施)。

50歲以上女性常見健康風險或疾病:

  • 在此階段,女性大多步入更年期或絕經期,乳腺癌、大腸癌、肺癌等癌症風險增加。
  • 此外,雌激素水平下降致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提升,關節與肌肉功能或有機會出現異常,神經退化性疾病、慢性病及併發症亦在潛伏威脅。

50歲以上女性的日常生活和飲食重點:

  • 此階段的女性日常飲食應注意營養的精準補充,保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有助於維持肌肉量。
  • 適當補充維他命B群、維他命D、鈣及鐵,預防貧血及骨質疏鬆。
  • 選擇易於消化的食物,減輕胃腸負擔。

50歲以上女性建議進行哪些體檢?

此階段女性在挑選體檢項目之際,可考慮額外加入以下檢查項目:

  • 腸胃內窺鏡檢查:隨著年齡增長,腸胃疾病發病率顯著上升。透過腸胃內窺鏡檢查,可及早發現病變,採取治療措施。
  • 腦部磁力共振掃瞄:能夠幫助評估腦血管健康狀況,預防中風等嚴重併發症,亦可及早發現腦血管病變等問題,有助於及時干預與治療。

乳癌卵巢癌遺傳風險較高 應盡早定期檢查

上述建議的體檢項目基於年齡區分,主要針對無家族癌症史且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的女性群體。若家中有乳癌、卵巢癌、腸癌等癌症家族史,則意味著個體可能面臨較高的風險遺傳相關癌症。因此,這類女性無論年齡大小,均應盡早接受相關檢查,以便及早發現並排除潛在的癌症隱患。

預防之道重於治療。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睡眠及壓力管理等,有助於提高身體免疫力,預防各類疾病的發生。病雖可懼,卻非無跡可尋。無論處於何種年齡階段,女性都應時刻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

撰文:林子倩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澳洲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香港外科醫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外科)

延伸閱讀:0至80歲吃甚麼最好?營養師教終極抗衰老飲食法

多吃不同天然食物。
多吃不同天然食物。
促進腸道菌群的健康發展,為健全的免疫系統奠下基礎。
促進腸道菌群的健康發展,為健全的免疫系統奠下基礎。
孩子未來會較少機會出現過敏,而且會有足夠的免疫力免受感染及疾病傷害。
孩子未來會較少機會出現過敏,而且會有足夠的免疫力免受感染及疾病傷害。
多喝水避免孩子接觸添加糖。
多喝水避免孩子接觸添加糖。
孩子以後出現肥胖、糖尿病及部分癌症等病的風險會降低,甚至可以讓自己的牙齒保存至老年。
孩子以後出現肥胖、糖尿病及部分癌症等病的風險會降低,甚至可以讓自己的牙齒保存至老年。
多攝取鈣質/Omega-3/鐵質。
多攝取鈣質/Omega-3/鐵質。
青春期就是強健骨骼的黃金時機,如果在這時期多透過攝取鈣質,有助預防日後患上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青春期就是強健骨骼的黃金時機,如果在這時期多透過攝取鈣質,有助預防日後患上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鈣質食物:牛奶。
鈣質食物:牛奶。
鈣質食物:芝士、乳酪等乳製品。
鈣質食物:芝士、乳酪等乳製品。
鈣質食物:綠葉蔬菜。
鈣質食物:綠葉蔬菜。
鈣質食物:堅果和種子。
鈣質食物:堅果和種子。
鈣質食物:沙甸魚。
鈣質食物:沙甸魚。
青春期的少女開始出現月經,這意味著她們或會出現貧血。
青春期的少女開始出現月經,這意味著她們或會出現貧血。
貧血有機會影響免疫力、精力水平、認知功能等,因此她們這時應多吃鐵質豐富的食物。
貧血有機會影響免疫力、精力水平、認知功能等,因此她們這時應多吃鐵質豐富的食物。
鐵質食物:雞蛋。
鐵質食物:雞蛋。
鐵質食物:三文魚。
鐵質食物:三文魚。
鐵質食物:蝦。
鐵質食物:蝦。
鐵質食物:雞肉。
鐵質食物:雞肉。
鐵質食物:豆類。
鐵質食物:豆類。
Omega-3有助大腦神經發育,降低日後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
Omega-3有助大腦神經發育,降低日後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
Omega-3脂肪酸食物:油性魚類。
Omega-3脂肪酸食物:油性魚類。
Omega-3脂肪酸食物:種子。
Omega-3脂肪酸食物:種子。
忌過量攝取動物性蛋白。
忌過量攝取動物性蛋白。
動物性蛋白質有機會促進發炎,加上飽和脂肪含量高,有機會令動脈形成斑塊。
動物性蛋白質有機會促進發炎,加上飽和脂肪含量高,有機會令動脈形成斑塊。
動物性蛋白質會令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血脂)水平會逐漸升高,增加患心臟病風險。
動物性蛋白質會令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血脂)水平會逐漸升高,增加患心臟病風險。
多攝取植物性蛋白。
多攝取植物性蛋白。
促進肌肉生長,有助預防心臟病及延壽。
促進肌肉生長,有助預防心臟病及延壽。
植物性蛋白質食物:藜麥。
植物性蛋白質食物:藜麥。
植物性蛋白質食物:蕎麥。
植物性蛋白質食物:蕎麥。
植物性蛋白質食物:扁豆。
植物性蛋白質食物:扁豆。
植物性蛋白質食物:豆類。
植物性蛋白質食物:豆類。
植物性蛋白質食物:堅果和種子。
植物性蛋白質食物:堅果和種子。
多吃發酵食品。
多吃發酵食品。
發酵食品中的纖維和益生菌有助腸道菌群生長,這不僅有助促進免疫力,還可抑制發炎反應,預防心臟病。
發酵食品中的纖維和益生菌有助腸道菌群生長,這不僅有助促進免疫力,還可抑制發炎反應,預防心臟病。
每天吃2-3份發酵食品。
每天吃2-3份發酵食品。
早餐:1小杯發酵牛奶/乳酪。
早餐:1小杯發酵牛奶/乳酪。
午餐:加入酸菜或泡菜的三文治。
午餐:加入酸菜或泡菜的三文治。
晚餐:使用味噌醬入饌/喝康普茶。
晚餐:使用味噌醬入饌/喝康普茶。
隨著年齡增長,各個器官的效率慢慢降低,食慾亦因此減弱,無法像以前般消化大量食物。
隨著年齡增長,各個器官的效率慢慢降低,食慾亦因此減弱,無法像以前般消化大量食物。
食物例子:蔬菜。
食物例子:蔬菜。
食物例子:堅果和種子。
食物例子:堅果和種子。
食物例子:油性魚。
食物例子:油性魚。
食物例子:雞蛋。
食物例子:雞蛋。
多喝水及攝取纖維。
多喝水及攝取纖維。
身體對脫水耐受性會逐漸下降,即使輕微脫水也足以增加中風的風險。
身體對脫水耐受性會逐漸下降,即使輕微脫水也足以增加中風的風險。
補水蔬果:番茄。
補水蔬果:番茄。
補水蔬果:青瓜。
補水蔬果:青瓜。
補水蔬果:梨。
補水蔬果:梨。
補水蔬果:蜜瓜。
補水蔬果:蜜瓜。

---

相關文章:

更年期易有三高?喝1類湯易中招?推介1日3餐降血糖/膽固醇/血壓

集合全球9大長壽飲食習慣!2種濃味食物通便又防癌

失眠救星!中醫推介3款安神助眠食療 心火盛/更年期宜吃這款

本港乳癌年增5500宗新症 營養師推介12種食物防乳癌 多吃1種患癌風險降20%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