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食外賣用洗頭水吸入塑化劑可致癌?化學博士K Kwong列14種高危用品

2023-03-16 00:00

食外賣用洗頭水吸入塑化劑可致癌?化學博士K Kwong列14種高危用品
食外賣用洗頭水吸入塑化劑可致癌?化學博士K Kwong列14種高危用品

塑化劑無處不在,吃外賣、用洗頭水也會吸收塑膠污染物,可致癌不育?本港化學博士鄺士山(K Kwong)發文指,在日常生活中有14種用品及食物所含有塑化劑,有機會被人體吸收,常見用品包括外賣餐盒、杯麵。有研究指出,經常接觸塑化劑產品可致癌。本港食安中心提供6大建議,助大眾減少攝入塑化劑。

14種用品含塑化劑 被人體吸收或致癌

化學博士K Kwong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列舉14種在生活中常見的塑膠污染物。這些日用品及食物容器所含有的塑化劑容易被人體吸收:

含塑化劑的用品食品
含塑化劑的用品食品
含塑化劑的用品食品:食物/日用品容器
含塑化劑的用品食品:食物/日用品容器
含塑化劑的用品食品:藥膏
含塑化劑的用品食品:藥膏
含塑化劑的用品食品:杯麵
含塑化劑的用品食品:杯麵
含塑化劑的用品食品:外賣餐盒/膠杯
含塑化劑的用品食品:外賣餐盒/膠杯
含塑化劑的用品食品:化妝品
含塑化劑的用品食品:化妝品
含塑化劑的用品食品:護膚品
含塑化劑的用品食品:護膚品
含塑化劑的用品食品:沐浴露
含塑化劑的用品食品:沐浴露
含塑化劑的用品食品:沐浴露
含塑化劑的用品食品:沐浴露
含塑化劑的用品食品:洗面霜/洗面奶
含塑化劑的用品食品:洗面霜/洗面奶
含塑化劑的用品食品:軟膠製品
含塑化劑的用品食品:軟膠製品
含塑化劑的軟膠製品:人造皮
含塑化劑的軟膠製品:人造皮
含塑化劑的軟膠製品:膠拖鞋
含塑化劑的軟膠製品:膠拖鞋
含塑化劑的軟膠製品:運動鞋
含塑化劑的軟膠製品:運動鞋
含塑化劑的軟膠製品:瑜珈墊
含塑化劑的軟膠製品:瑜珈墊
含塑化劑的軟膠製品:嬰幼兒玩具
含塑化劑的軟膠製品:嬰幼兒玩具
含塑化劑的軟膠製品:手機套
含塑化劑的軟膠製品:手機套

 


 

塑化劑容易被人體吸收的原因

化學博士K Kwong解釋上述物品的塑化劑容易被人體吸收的原因:

塑膠劑污染物1:藥膏

K Kwong表示自己每日會搽關節修補軟膏,該軟膏的容器由軟膠製成。若每天塗抹會否令人體吸入塑化劑?他表示,塑化劑為油溶性物質,但該藥膏主要成分為水溶性,故不能夠溶解太多油溶性塑化劑。

塑膠劑污染物2:杯麵外賣用的餐盒

杯麵的膠杯由發泡膠(聚苯乙烯,簡稱「PS」)製成,屬於油溶性物質。杯麵的油分會否把聚苯乙烯溶掉,令我們把塑膠吃進肚子裡呢?他表示,除了杯麵,平時外賣用的餐盒、飲品膠杯的物料,也有機會含有聚苯乙烯,很可能令我們每個月不知不覺吞了1克聚苯乙烯。常見的例子有:叉雞飯盒、乾炒牛河飯盒、熱檸茶、熱奶茶,其中熱檸茶的檸檬油,熱奶茶的奶脂可能把聚苯乙烯溶掉。

塑膠劑污染物3:化妝品/護膚品/個人護理產品

K Kwong表示,女士每天使用的化妝品、護膚品、洗髮露、沐浴露、洗面奶的容器,大部份由軟膠製成。部份質素欠佳的容器含有軟膠劑,很大機會被入體吸收。

塑膠劑污染物4:軟膠製品

他指出,軟膠製品包括人造皮、膠拖鞋、運動鞋、瑜珈墊、BB玩具、手機套等,也含有一定份量的塑化劑,同樣很大機會被人體攝入。

【同場加映】易潔鑊釋出微塑膠可致癌

易潔鑊釋出微塑膠可致癌
易潔鑊釋出微塑膠可致癌
易潔鑊釋出微塑膠可致癌的研究
易潔鑊釋出微塑膠可致癌的研究
易潔鑊釋出微塑膠可致癌的研究
易潔鑊釋出微塑膠可致癌的研究
研究發現,若易潔鑊釋出微塑膠,致癌風險高4.5倍。
研究發現,若易潔鑊釋出微塑膠,致癌風險高4.5倍。
研究發現,若易潔鑊釋出微塑膠,致癌風險高4.5倍。
研究發現,若易潔鑊釋出微塑膠,致癌風險高4.5倍。
研究發現,若易潔鑊釋出微塑膠,致癌風險高4.5倍。
研究發現,若易潔鑊釋出微塑膠,致癌風險高4.5倍。
研究發現,若易潔鑊釋出微塑膠,致癌風險高4.5倍。
研究發現,若易潔鑊釋出微塑膠,致癌風險高4.5倍。

 

 

經常接觸塑化劑影響 患乳癌風險高90%

化學博士鄺士山(K Kwong)指,科學上未有太多有關人體吸收塑膠的研究,不過根據人體吸收塑化劑的研究結果顯示,攝取過量塑化劑,恐怕有以下影響:

  • 部份塑化劑可能是致癌物。
  • 因為部份塑化劑與女性荷爾蒙相似,有可能改變人類性別分佈。

本港食安中心指,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在2011年指出,導致DEHP在大鼠或小鼠多個靶組織(例如肝臟和睪丸)引發癌症的機理,不排除也會發生在人類身上,於是把DEHP評估為第2B組物質(或可能令人類患癌)。

台灣中研院亦曾於2014年發布一項的研究報告,指出塑化劑與乳癌的關係。研究團隊追蹤11,923名女性達20年,證實經常接觸塑化劑產品、暴露於塑化劑的女性,患乳癌風險比一般人高90%。

【同場加映】微塑膠對健康的影響

微塑膠的定義
微塑膠的定義
微塑膠對健康的影響
微塑膠對健康的影響

 

 

 

塑化劑遷移食物? 盛載1類食物要慎選容器?

根據本港食安中心資料,塑化劑是用來加入硬塑料中,使更具彈性和更加耐用。聚氯乙烯(PVC)是最常使用塑化劑的硬塑料,用PVC製成的食物容器、商用保鮮紙、用來密封玻璃瓶的金屬蓋墊片、輸送帶、手套以及黏合劑和食物包裝上的印墨都含有塑化劑。

食安中心指,採用正確程序生產和使用的PVC食物接觸物料,不會有過量的塑化劑遷移至食物中。但由於塑化劑會溶於油中,所以,含塑化劑(尤其是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塑膠物料(即PVC產品)不應用於盛載油性食物的食物接觸物料。

食安中心續指,本港及海外數據顯示,部份油性食物曾驗出含有小量鄰苯二甲酸酯,例子包括:食油、油性醬料及芝士,這可能由環境污染或不當使用食物接觸物料所致。溫度愈高及接觸時間愈長,塑化劑的遷移量就愈多。

K Kwong教1招減少吸入塑化劑

要避免使用塑膠,才可減少吸入塑化劑?化學博士K Kwong認為,完全逃避塑膠是不設實際的,消費者只可以慎重選擇有名氣的品牌,因為廠商對塑膠容器的要求特別高,他表示「貴嘢未必好、平嘢唔慌好」。

食安中心列6大建議 減少從食物吸入塑化劑

食安中心指,塑化劑是廣為使用的工業化學物。由於塑化劑廣泛存在於環境中的污染物,我們無可避免會透過食物、水或皮膚與塑膠接觸等不同途徑攝入小量塑化劑。不過,人體可有效代謝和排出鄰苯二甲酸酯等塑化劑,攝入小量鄰苯二甲酸酯不會影響健康。

食安中心列出6大建議,教大眾盡量減少從食物攝入塑化劑:

食安中心教減少從食物吸入塑化劑的方法
食安中心教減少從食物吸入塑化劑的方法
減少從食物吸入塑化劑的建議
減少從食物吸入塑化劑的建議
減少從食物吸入塑化劑的建議:小心使用塑膠食物容器
減少從食物吸入塑化劑的建議:小心使用塑膠食物容器
減少從食物吸入塑化劑的建議:小心使用塑膠食物容器
減少從食物吸入塑化劑的建議:小心使用塑膠食物容器
減少從食物吸入塑化劑的建議:慎選容器盛載油性或高溫食物
減少從食物吸入塑化劑的建議:慎選容器盛載油性或高溫食物
減少從食物吸入塑化劑的建議:慎選容器盛載油性或高溫食物
減少從食物吸入塑化劑的建議:慎選容器盛載油性或高溫食物
減少從食物吸入塑化劑的建議:小心使用玻璃瓶
減少從食物吸入塑化劑的建議:小心使用玻璃瓶
減少從食物吸入塑化劑的建議:小心使用玻璃瓶
減少從食物吸入塑化劑的建議:小心使用玻璃瓶
減少攝入塑化劑建議
減少攝入塑化劑建議
減少攝入塑化劑建議:關於材料生產商
減少攝入塑化劑建議:關於材料生產商
減少攝入塑化劑建議:關於材料生產商
減少攝入塑化劑建議:關於材料生產商
減少攝入塑化劑建議:製造食物的規範
減少攝入塑化劑建議:製造食物的規範
減少攝入塑化劑建議:製造食物的規範
減少攝入塑化劑建議:製造食物的規範
減少攝入塑化劑建議:慎選盛載食物的物料
減少攝入塑化劑建議:慎選盛載食物的物料
減少攝入塑化劑建議:慎選盛載食物的物料
減少攝入塑化劑建議:慎選盛載食物的物料

 

 

《星島申訴王》於3月1日隆重登場,節目為民請命抱不平、追蹤城中熱話,亦會搜羅溫情小故事。你申訴,我跟進,搵91999933,《星島申訴王》隨時候命!
立即報料:https://bit.ly/3IMunqd
你的獨家報料一旦被採用及報導,將獲得乙份獎品。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