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便食物|早餐飲凍奶茶成最強瀉藥 醫生揭4大通便原因

2023-02-22 00:00

醫生揭喝早餐凍奶茶腹瀉原因
醫生揭喝早餐凍奶茶腹瀉原因

便秘問題令人困擾,但只要早上喝一杯凍奶茶就可通便?凍奶茶號稱「最強瀉藥」,有醫生分析凍奶茶通便的4大原因,雖然飲用後未必會狂瀉,但的確有助排便。

早餐飲凍奶茶 號稱「最強瀉藥」

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范泉山在節目《健康2.0》中表示,喝凍奶茶出現潤腸通便作用其實有4大原因:

早餐飲凍奶茶4大通便原因
早餐飲凍奶茶4大通便原因
早餐飲凍奶茶4大通便原因
早餐飲凍奶茶4大通便原因
早餐飲凍奶茶4大通便原因
早餐飲凍奶茶4大通便原因
早餐飲凍奶茶4大通便原因
早餐飲凍奶茶4大通便原因
早餐飲凍奶茶4大通便原因
早餐飲凍奶茶4大通便原因
早餐飲凍奶茶4大通便原因
早餐飲凍奶茶4大通便原因

 

通便原因1:早上飲用

  • 剛起床時,人體各個器官未完全甦醒,敏感度較高,若在早上喝凍奶茶,就會令未準備好的腸胃大受刺激,促進排便。

通便原因2:飲用份量多

  • 一整杯的凍奶茶份量並不少,如果在早上一次過飲完一大杯,其份量令身體製造更多廢物,自然更需要排便。

通便原因3:溫度較低

  • 食物溫度會刺激胃部排空,越刺激的食物,尤其過冷或過熱都有所影響,一旦胃部未經排空、缺乏消化過程,食物就會直接送到腸道。而凍奶茶正正就會刺激食物快速送到腸,從而刺激排便及引致腹瀉。

通便原因4:成分含有奶

  • 無論是用奶精或鮮奶都會刺激排便:前者含有棕櫚油或橄欖油,會刺激腸道壁;後者亦可能會引發乳糖不耐症,導致肚瀉。

范醫生表示,大部份人吃早餐時喝凍奶茶,也可達到潤腸效果,有助排便,但未必會造成腹瀉。

延伸閱讀:便秘分3大類型+通便建議

營養師李婉萍指曾發文指,便秘可分3種類型,

  • 有便意卻無法排便
  • 大便型態是一顆顆的,放屁時很臭
  • 大便黏性較強

上述3種便秘類型,若配合相應的飲食及生活方法,有助改善便秘問題:

便秘3大類型
便秘3大類型
便秘類型:有便意卻無法排便
便秘類型:有便意卻無法排便
有便意卻無法排便 便秘類型及通便飲食
有便意卻無法排便 便秘類型及通便飲食
 便秘類型:大便型態是一顆顆的,放屁時很臭。
便秘類型:大便型態是一顆顆的,放屁時很臭。
大便型態是一顆顆的,放屁時很臭。 便秘類型及通便飲食
大便型態是一顆顆的,放屁時很臭。 便秘類型及通便飲食
便秘類型:大便黏性較強
便秘類型:大便黏性較強
大便黏性較強 便秘類型及通便飲食
大便黏性較強 便秘類型及通便飲食

 

延伸閱讀:吃蔬果就可通便? 預防便秘4大飲食建議

便秘吃蔬菜水果就可有效通便?營養師李婉萍又指出,若不想腹便淤積,她建議4個方法維持腸道健康,預防便秘:

 4大預防便秘方法
4大預防便秘方法
 4大預防便秘方法
4大預防便秘方法
 4大預防便秘方法
4大預防便秘方法
 4大預防便秘方法
4大預防便秘方法
 4大預防便秘方法
4大預防便秘方法
 4大預防便秘方法
4大預防便秘方法

 

延伸閱讀:便秘出現4情況須求醫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便秘屬常見問題,多指為排便變得不頻繁,每週排便次數少於3次,而糞便的狀態太硬、太小或是很難排便。便秘時若出現以下4種情況須求醫治理:

便秘出現4情況須求醫
便秘出現4情況須求醫
便秘出現4情況須求醫
便秘出現4情況須求醫
便秘出現4情況須求醫
便秘出現4情況須求醫
便秘出現4情況須求醫
便秘出現4情況須求醫
便秘出現4情況須求醫
便秘出現4情況須求醫
便秘出現4情況須求醫
便秘出現4情況須求醫

 

衞生署列3大便秘原因

衞生署指,在醫院內科的病人中,大便藥是其中一種常見的病人口服藥物。常用的口服大便藥主要有三種;第一種番瀉葉,俗稱「草餅」,深草綠色藥片,作用刺激腸道,藉以促進蠕動作用及排便;第二種為人工乳果糖,此藥為淡黃色水劑,作用為滲透性瀉藥,從腸道中吸出水份,增加糞便水份,讓糞便容易排出,第三種為洋車前子殼纖維粉,吸水後會成為膨脹纖維,有刺激腸道蠕動作用,促進排便,但服用者必先將纖維粉與水混合,形成啫喱狀才可服食,否則效果適得其反,導致便秘。

3大常見便秘原因如下:

便秘3大成因
便秘3大成因
便秘3大成因
便秘3大成因
便秘3大成因
便秘3大成因
便秘3大成因
便秘3大成因
便秘3大成因
便秘3大成因
便秘3大成因
便秘3大成因


衞生署教預防便秘5大方法

衞生署教預防便秘5大方法,包括飲食及作息方面:

預防便秘5大方法
預防便秘5大方法
預防便秘5大方法
預防便秘5大方法
預防便秘5大方法
預防便秘5大方法
預防便秘5大方法
預防便秘5大方法
預防便秘5大方法
預防便秘5大方法
預防便秘5大方法
預防便秘5大方法
預防便秘5大方法
預防便秘5大方法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