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名|將軍澳/鳳凰山今昔地名 皇后大道譯錯名 街道命名誰負責?

2023-02-11 00:00

將軍澳/鳳凰山今昔地名
將軍澳/鳳凰山今昔地名

香港由廣東小漁村,經歷殖民地年代,地名、街名取名很有特色,而且中英並列,當中故事,你知多少?

香港地名|將軍澳:帆船灣


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藍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大橋2022年底通車後,市民多了一個周末好去處,帶動將軍澳區內人流增加,香港電影文化中心(香港)主席曾肇弘早前撰文,提到將軍澳今昔地名變化,讀來頗為有趣。

將軍澳:Junk Bay
對將軍澳的英文名改變,曾肇弘提到:「將軍澳區的一些中、英文地名,這些年來也有微妙的轉變。記得小學時,老師教將軍澳的英文名為Junk Bay,即『帆船灣』,但也有人指可解作『垃圾灣』。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將軍澳的英文名改為音譯的Tseung Kwan O,只有少數地方仍然沿用Junk Bay舊稱。」

將軍澳地名變化

將軍澳Cheung Kwan O
將軍澳Cheung Kwan O
將軍澳市民多了一個周末好去處,帶動將軍澳區內人流增加。
將軍澳市民多了一個周末好去處,帶動將軍澳區內人流增加。
將軍澳現時只有少數地方仍然沿用Junk Bay舊稱。
將軍澳現時只有少數地方仍然沿用Junk Bay舊稱。
將軍澳(圖中最左下角)在1595年《粵大記》有記錄。
將軍澳(圖中最左下角)在1595年《粵大記》有記錄。
「將軍澳 Tseung-kwan-o」1866年首見於地圖中。
「將軍澳 Tseung-kwan-o」1866年首見於地圖中。
將軍澳以「Junk Bay (Chung Kwan O)」的名稱,出現在1896年地圖中,及後將軍澳則以「Cheung Kwan O」或「Chung Kwang O」的英文名標示。
將軍澳以「Junk Bay (Chung Kwan O)」的名稱,出現在1896年地圖中,及後將軍澳則以「Cheung Kwan O」或「Chung Kwang O」的英文名標示。
在1922年的軍部地圖,將軍澳陸地部分標示為Tseung Kwan O,而海灣部分則標示為Junk Bay(意為帆船灣)。
在1922年的軍部地圖,將軍澳陸地部分標示為Tseung Kwan O,而海灣部分則標示為Junk Bay(意為帆船灣)。
 1937年,Junk Bay的中文譯名為「佛頭灣」。
 1937年,Junk Bay的中文譯名為「佛頭灣」。
將軍澳地名,近年官方統一以Tseung Kwan O稱呼陸地部分,海灣仍然多以Junk Bay標示。
將軍澳地名,近年官方統一以Tseung Kwan O稱呼陸地部分,海灣仍然多以Junk Bay標示。
港鐵將軍澳站,英文名「Tseung Kwan O」。
港鐵將軍澳站,英文名「Tseung Kwan O」。
將軍澳舊貌,上世紀80年代的山景、海景、樓景。
將軍澳舊貌,上世紀80年代的山景、海景、樓景。
將軍澳本來是人煙稀少,只是一條小漁港,填海前沿岸有名為「將軍澳」的鄉村,現在已是高樓林立的新市鎮。
將軍澳本來是人煙稀少,只是一條小漁港,填海前沿岸有名為「將軍澳」的鄉村,現在已是高樓林立的新市鎮。

將軍澳:康城
曾肇弘最近重訪將軍澳康城:「康城原屬小赤沙的範圍,現在卻因大型發展項目『日出康城』而定名。一直以為『日出康城』的靈感來自法國南部城市康城,上網搜尋才知是『健康之城』的意思云云。至於英文名LOHAS Park,是從『Lifestyl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各取首個字母得來。不過,諷刺的是,該區毗鄰垃圾堆填區,跟名字所強調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難免背道而馳了。」

將軍澳日出康城地名

將軍澳康城,取名跟法國康城無關。
將軍澳康城,取名跟法國康城無關。
將軍澳「日出康城」。
將軍澳「日出康城」。
將軍澳區的康城原屬小赤沙的範圍,現在卻因大型發展項目「日出康城」而定名。
將軍澳區的康城原屬小赤沙的範圍,現在卻因大型發展項目「日出康城」而定名。
將軍澳「日出康城」的靈感不是來自法國南部城市康城,而是「健康之城」的意思。
將軍澳「日出康城」的靈感不是來自法國南部城市康城,而是「健康之城」的意思。
將軍澳區的康城,英文名LOHAS Park,是從Lifestyl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各取首個字母得來。
將軍澳區的康城,英文名LOHAS Park,是從Lifestyl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各取首個字母得來。
將軍澳區的康城有「健康之城」的意思,諷刺的是毗鄰垃圾堆填區,跟名字所強調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難免背道而馳。
將軍澳區的康城有「健康之城」的意思,諷刺的是毗鄰垃圾堆填區,跟名字所強調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難免背道而馳。

將軍澳:調景嶺
曾肇弘細訴調景嶺的故事:「早在1905年,加拿大人倫尼在荒僻的照鏡環山旁興建麵粉廠,英文地名因此稱作Rennie's Mill。後來卻傳出倫尼因生意失敗上吊自縊,於是民間戲稱那裏為『吊頸嶺』,但這純屬以訛傳訛,倫尼實際是投海自盡。到了上世紀50年代,港府要在該區安置大批南來的國民黨軍眷,繼續沿用『吊頸嶺』不太吉利,於是才改稱『調景嶺』。回歸後區內重新規劃,英文名統稱為粵語音譯的Tiu Keng Leng。不過在往昔來往調景嶺和市區的寶琳南路上,還找到一塊恐怕是碩果僅存寫上Rennie's Mill的路牌,見證着社區的發展滄桑。」

調景嶺地名今昔

點擊看調景嶺地名變化。
點擊看調景嶺地名變化。
將軍澳區1908年的面貌,左方為調景嶺麵粉廠「倫尼氏磨坊」(Rennie's Mill)。
將軍澳區1908年的面貌,左方為調景嶺麵粉廠「倫尼氏磨坊」(Rennie's Mill)。
調景嶺英文地名舊稱Rennie's Mill,1967年調景嶺寮屋區舊貌。
調景嶺英文地名舊稱Rennie's Mill,1967年調景嶺寮屋區舊貌。
後來卻傳出倫尼因生意失敗上吊自縊,於是民間戲稱那裏為『吊頸嶺』,但這純屬以訛傳訛,倫尼實際是投海自盡。
後來卻傳出倫尼因生意失敗上吊自縊,於是民間戲稱那裏為『吊頸嶺』,但這純屬以訛傳訛,倫尼實際是投海自盡。
上世紀50年代,港府要在該區安置大批南來的國民黨軍眷,繼續沿用「吊頸嶺」不太吉利,於是才改稱「調景嶺」。
上世紀50年代,港府要在該區安置大批南來的國民黨軍眷,繼續沿用「吊頸嶺」不太吉利,於是才改稱「調景嶺」。
回歸後區內重新規劃,英文名統稱為粵語音譯的Tiu Keng Leng。不過在往昔來往調景嶺和市區的寶琳南路上,還找到一塊恐怕是碩果僅存寫上Rennie's Mill的路牌
回歸後區內重新規劃,英文名統稱為粵語音譯的Tiu Keng Leng。不過在往昔來往調景嶺和市區的寶琳南路上,還找到一塊恐怕是碩果僅存寫上Rennie's Mill的路牌
回歸後區內重新規劃,英文名統稱為粵語音譯的Tiu Keng Leng。
回歸後區內重新規劃,英文名統稱為粵語音譯的Tiu Keng Leng。

 

香港地名|鳳凰山:爛頭山

鳳凰山是大嶼山最高的山峰,海拔934米高,是香港第二高的山峰,峰頂一分為二,主峰為鳳,副峰為鳯,形如鳯凰直衝雲霄。鳳凰山的英文名稱Lantau Peak,山頂形狀就如頭部缺失了一部分,加上怪石嶙峋,故此村民稱其為爛頭山,英國人初到大嶼山時,查問地名,村民告知「爛頭」,所以大嶼山諧譯Lantau,英文名稱Lantau Island(意即「爛頭島」)亦得自鳳凰山。順帶一提,「嶼」粵語發音同「罪」,「大罪山」不吉利,因此粵語借音讀作「如」。

鳳凰山俗名爛頭山,因山頂兩峰怪石嶙峋,如頭崩額裂。
鳳凰山俗名爛頭山,因山頂兩峰怪石嶙峋,如頭崩額裂。
鳳凰山醒目地標。
鳳凰山醒目地標。
大嶼山昂坪遠眺鳳凰山,峰頂一分為二,主峰為鳳,副峰為鳯,形如鳯凰直衝雲霄。
大嶼山昂坪遠眺鳳凰山,峰頂一分為二,主峰為鳳,副峰為鳯,形如鳯凰直衝雲霄。
大嶼山昂坪市集遠眺鳳凰山。
大嶼山昂坪市集遠眺鳳凰山。
昂平所見鳳凰山,山頂形狀就如頭部缺失了一部分,故此村民稱其為爛頭山。
昂平所見鳳凰山,山頂形狀就如頭部缺失了一部分,故此村民稱其為爛頭山。
黃般若水墨作品,以俯瞰式繪畫昂坪、寶蓮寺及狗牙嶺,鳳凰山環在群峰之後,構成煙雲層疊、崇山起伏之景。
黃般若水墨作品,以俯瞰式繪畫昂坪、寶蓮寺及狗牙嶺,鳳凰山環在群峰之後,構成煙雲層疊、崇山起伏之景。

香港地名|皇后大道:烏龍譯名

香港早期的街道命名,部分來自英國殖民地年代的英國人港督、官員、名人名字,有了英文街名,再翻譯成中文,有時因為手民之誤出現錯漏,例如北角以前發電廠,附近的Power Street,Power原意是形容發電廠輸出的能量,卻被誤譯為力量,中文街名為「大強街」,跟發電廠風馬牛不相及。此外,港島主要街道之一的皇后大道(Queen's Road),原本以英女皇維多利亞命名,但誤譯Queen為皇后而非英女皇。最搞笑是半山區的列拿士地台(Rednaxela Terrace),英文名串法是Alexander左右反寫,卻一直沿用至今。

港島主要街道之一的皇后大道(Queen's Road),原本以英女皇維多利亞命名,但誤譯Queen為皇后而非英女皇。
港島主要街道之一的皇后大道(Queen's Road),原本以英女皇維多利亞命名,但誤譯Queen為皇后而非英女皇。
「列拿士地臺」係將「Alexander」誤寫成「Rednexela」。
「列拿士地臺」係將「Alexander」誤寫成「Rednexela」。

香港地名|地方/街道命名誰負責?

地方命名:舊地方改名,或新地方命名,工作由地政總署主持,以及相關政府部門代表組成的地名訂正委員會負責。
地方命名:舊地方改名,或新地方命名,工作由地政總署主持,以及相關政府部門代表組成的地名訂正委員會負責。
地方命名流程
地方命名流程
街道命名:地政總署按《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 132 章)為街道命名。
街道命名:地政總署按《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 132 章)為街道命名。
街道命名流程:1. 地政總署收到申請。
街道命名流程:1. 地政總署收到申請。
街道命名流程:2. 測量處審核申請條件
街道命名流程:2. 測量處審核申請條件
道命名流程:3. 如是更改現有道路名稱,要徵得助理署長同意。
道命名流程:3. 如是更改現有道路名稱,要徵得助理署長同意。
道命名流程:4. 諮詢香港郵政
道命名流程:4. 諮詢香港郵政
道命名流程:5. 將建議諮詢各有關部門及團體,和經民政事務處收集地區人士意見,再經區議會討論,修訂及通過。
道命名流程:5. 將建議諮詢各有關部門及團體,和經民政事務處收集地區人士意見,再經區議會討論,修訂及通過。
道命名流程:6. 安排在《香港政府憲報》刊登。
道命名流程:6. 安排在《香港政府憲報》刊登。
道命名流程:7. 刊憲後,通知有關部門跟進(如豎立路牌)。
道命名流程:7. 刊憲後,通知有關部門跟進(如豎立路牌)。
道命名流程:8.拍攝新路牌備案。
道命名流程:8.拍攝新路牌備案。
道命名流程:9. 地方/街道命名程序完成。
道命名流程:9. 地方/街道命名程序完成。

資料來源:地政總署(按這裡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