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名|將軍澳/鳳凰山今昔地名 皇后大道譯錯名 街道命名誰負責?
2023-02-11 00:00
香港由廣東小漁村,經歷殖民地年代,地名、街名取名很有特色,而且中英並列,當中故事,你知多少?
香港地名|將軍澳:帆船灣
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藍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大橋2022年底通車後,市民多了一個周末好去處,帶動將軍澳區內人流增加,香港電影文化中心(香港)主席曾肇弘早前撰文,提到將軍澳今昔地名變化,讀來頗為有趣。
將軍澳:Junk Bay
對將軍澳的英文名改變,曾肇弘提到:「將軍澳區的一些中、英文地名,這些年來也有微妙的轉變。記得小學時,老師教將軍澳的英文名為Junk Bay,即『帆船灣』,但也有人指可解作『垃圾灣』。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將軍澳的英文名改為音譯的Tseung Kwan O,只有少數地方仍然沿用Junk Bay舊稱。」
將軍澳地名變化
將軍澳:康城
曾肇弘最近重訪將軍澳康城:「康城原屬小赤沙的範圍,現在卻因大型發展項目『日出康城』而定名。一直以為『日出康城』的靈感來自法國南部城市康城,上網搜尋才知是『健康之城』的意思云云。至於英文名LOHAS Park,是從『Lifestyl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各取首個字母得來。不過,諷刺的是,該區毗鄰垃圾堆填區,跟名字所強調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難免背道而馳了。」
將軍澳日出康城地名
將軍澳:調景嶺
曾肇弘細訴調景嶺的故事:「早在1905年,加拿大人倫尼在荒僻的照鏡環山旁興建麵粉廠,英文地名因此稱作Rennie's Mill。後來卻傳出倫尼因生意失敗上吊自縊,於是民間戲稱那裏為『吊頸嶺』,但這純屬以訛傳訛,倫尼實際是投海自盡。到了上世紀50年代,港府要在該區安置大批南來的國民黨軍眷,繼續沿用『吊頸嶺』不太吉利,於是才改稱『調景嶺』。回歸後區內重新規劃,英文名統稱為粵語音譯的Tiu Keng Leng。不過在往昔來往調景嶺和市區的寶琳南路上,還找到一塊恐怕是碩果僅存寫上Rennie's Mill的路牌,見證着社區的發展滄桑。」
調景嶺地名今昔
香港地名|鳳凰山:爛頭山
鳳凰山是大嶼山最高的山峰,海拔934米高,是香港第二高的山峰,峰頂一分為二,主峰為鳳,副峰為鳯,形如鳯凰直衝雲霄。鳳凰山的英文名稱Lantau Peak,山頂形狀就如頭部缺失了一部分,加上怪石嶙峋,故此村民稱其為爛頭山,英國人初到大嶼山時,查問地名,村民告知「爛頭」,所以大嶼山諧譯Lantau,英文名稱Lantau Island(意即「爛頭島」)亦得自鳳凰山。順帶一提,「嶼」粵語發音同「罪」,「大罪山」不吉利,因此粵語借音讀作「如」。
香港地名|皇后大道:烏龍譯名
香港早期的街道命名,部分來自英國殖民地年代的英國人港督、官員、名人名字,有了英文街名,再翻譯成中文,有時因為手民之誤出現錯漏,例如北角以前發電廠,附近的Power Street,Power原意是形容發電廠輸出的能量,卻被誤譯為力量,中文街名為「大強街」,跟發電廠風馬牛不相及。此外,港島主要街道之一的皇后大道(Queen's Road),原本以英女皇維多利亞命名,但誤譯Queen為皇后而非英女皇。最搞笑是半山區的列拿士地台(Rednaxela Terrace),英文名串法是Alexander左右反寫,卻一直沿用至今。
香港地名|地方/街道命名誰負責?
資料來源:地政總署(按這裡)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