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自煮|零廚藝火鍋 家中自煮首選 中醫教減燥食法

2022-01-21 00:00

限聚令禁食肆晚上堂食,在家自煮的機會更多,最簡易、零廚藝的火鍋,成了很多人自煮的首選。想吃火鍋這易上火之物又不致燥,便要參考中醫專業的防燥食法。

  
 

冬季本是吃火鍋的好季節,但吃了火鍋又怕上火、熱氣,有機會引起口乾澀、咽痛、舌頭或牙肉腫痛、口腔潰瘍、生暗瘡、便秘等問題,要有效減輕上火症狀,宜從吃火鍋導致會上火的原因入手,加以改善來作預防。
‧湯或調料太辛辣味濃

大部分火鍋的湯底味道香濃,但過於辛辣、肥膩或濃味的湯底及調味料最易令人上火,燥熱內生。一般來說,四川麻辣火鍋最刺激,辣椒、花椒、肉桂等一系列芳香辛辣配料全在鍋底,雖然相當惹味,但是由於過於刺激,吃多了常會使脾胃消化功能失調,內生燥熱濕邪,繼而出現上火的症狀。
‧過度食用偏溫性肉類

吃火鍋不少人都愛以羊肉、牛肉等肉食為主,而牛肉、羊肉性溫,在濃味的湯中煮後則更加燥熱,在冬天吃這些肉食,有暖身的作用,人會渾身暖和,但是如果內熱較盛的人,吃了就特別易上火。
‧進食次數太頻繁

  一般來說,一兩周吃上一次便可。火鍋多以肥甘肉食為主,加上吃火鍋的時候如氣氛熱鬧,一不小心就容易過食,會加重腸胃的負擔,使胃與大腸熱盛,出現積滯、便秘、泄瀉等情況,而熱邪上攻於肺,肺熱上攻於臉,則會導致出現牙肉腫痛、口瘡、臉部痤瘡等。
‧盲目添加滋補藥材

  湯底中加點藥材,一來養生進補,二來去除食物腥氣,因而滋補火鍋深受大眾歡迎。然而,這些藥膳滋補火鍋並非人人都能吃,像沙參玉竹老鴨湯,只適用於肺燥、乾咳、便秘等患者,對於陽虛、寒痰者則適得其反,所以不宜盲目進補,免收反效果。

擔心吃火鍋容易熱氣的人士,可改為選擇較清淡的湯底,並搭配大量天然蔬果調味,例如以蔬菜為主的湯底,即昆布、番茄或綜合蔬菜湯底等。火鍋材料應以瓜菜、豆腐、澱粉質、低脂肉類為主,大約1份蛋白質食物搭配2至3份蔬菜的比例。在食材選擇上,以平和或偏涼的蔬菜搭配溫熱的肉類,例如冬瓜、絲瓜、油麥菜、白菜、苦瓜、金針菇、蘑菇及蓮藕等。 
消化道病患者慎食

除此,也要注意從火鍋中撈出的肉和菜溫度很高,一不小心就會燙傷口腔和食道黏膜,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只能耐受50℃至60℃,而火鍋濃湯溫度可高達120℃,食物燙熟即吃的話,很容易燙傷口腔、食道和胃黏膜,再加上麻辣等刺激,容易引起或誘發各種消化器官炎症及潰瘍。因此食物最好先在碗中放涼,稍微降溫後才再慢慢食用,而本來就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吃火鍋應以少油、少麻辣的清淡火鍋為宜。
宜飲潤燥茶或果汁

通常吃火鍋時,也會搭配飲料,建議適量飲用清熱生津的茶品或新鮮果汁,例如竹蔗茅根水、酸梅湯等。竹蔗茅根水中的竹蔗清熱潤燥、生津解渴;茅根則清熱、利尿、祛濕,搭配一起有清熱、生津止渴的效果,尤其適合搭配麻辣香濃的湯底或配料。酸梅湯一般由烏梅、山楂、麥芽、冰糖等製成,有生津止渴、健脾消滯作用,其中麥芽能消米麵、薯芋等食物造成的積滯,促進澱粉性食物的消化。山楂有助消化油膩肉食積滯,故酸梅湯尤其適合在過食肉類或澱粉質、過飽的情況下搭配飲用。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