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翔流水帳|邱良紀念展 老香港的小確幸

2022-01-20 00:00

邱良生前常用的相機。
邱良生前常用的相機。

《南柯美夢》擦鞋童幹活累了,在街頭挨着箱子小睡片刻。(黑白圖片)
《南柯美夢》擦鞋童幹活累了,在街頭挨着箱子小睡片刻。(黑白圖片)

近年舊香港攝影展時有舉辦,何藩、鍾文略及邱良等名家,通過鏡頭捕捉的昔日香江景觀、小市民生活風貌,再次映入港人眼簾,頗受大眾歡迎。最近再有邱良攝影展舉行,《百變香江》展出邱良多幅攝於約1960至70年代的老香港人文風情,盡是久違了的香港閒情逸致,氣氛樸實而情感濃郁,叫觀者很難不去念香港人的舊。
文:黃子翔

圖:黃子翔、主辦單位提供

2022年,除了是香港回歸二十五周年,還是已故香港著名攝影家邱良逝世二十五周年。「邱良一直是我欣賞的藝術家,特別喜歡他的作品,有着強烈的人情味,關懷民生。」鄭天儀創辦的藝文平台「文化者」,跟攝影平台「顯影」,聯袂策劃邱良紀念展《百變香江》,把主題定焦「民生」,把港人生活舊貌展示出來。

鄭天儀道:「邱良其中一批作品聚焦勞動者,好像鑿石工人及地盤工人等,表達當時港人雖生活艱苦卻滿懷希望,這於其他同期攝影家作品中較為少見。」「顯影」創辦人劉東佩聽後點點頭,認為邱良的作品寫實、樸素一點,「當時平民百姓生活就是這樣子。」兩人特意為展覽多選這類作品:有人給颶風吹翻了傘子,有人看「公仔書」,有人遛鳥,有人在街上席地而坐「箍煲」,通過照片,沖曬逝去了的生活趣味。

通過照片,沖曬逝去了的生活趣味。
通過照片,沖曬逝去了的生活趣味。
《六十年代太平山下香港島》宛如一幅雙聯畫。(黑白圖片)
《六十年代太平山下香港島》宛如一幅雙聯畫。(黑白圖片)

「從前人們看到那些照片反應未必很大,但現在看就有很大感覺。」也少不了映出上環舊貌的作品。「荷李活道是香港開埠後第一條興建的街道,我們想藉此表現香港初期人們集散的情境,從起點講故事。」鄭天儀繼續導賞,《六十年代太平山下香港島》宛如一幅雙聯畫,旁邊的《歧途》也有「十面埋伏」氣勢,「他的作品有中國的審美觀。」

劉東佩指出,即使沒有何藩那麼有名,不少同期攝影家的作品,都有很高的藝術性和歷史性,邱良便是其中一個本地重要攝影家,他受當時布列松等攝影大師的寫實主義攝影影響,風格上偏向寫實。有趣的是,那個年代的攝影家,某些作品無論構圖與氛圍都頗為相似,甚至叫人「認錯相」。劉東佩笑說,譬如中環街市是當年的打卡位,何藩、邱良、麥烽及鍾文略等等,都不約而同前往拍攝,加上他們注重光綫,很愛捕捉下午三、四點陽光灑落的美景,既然時間地點相仿,人物不同而已,於是拍出來的部分照片,驟眼看來似乎變化不大,「然而不同攝影家各具風格與特色,好像何藩,喜以後期製作加強光綫效果,視黑房製作為第二次構圖,邱良相對沒那麼注重後期製作。」
天真與淳樸

談到展覽中最喜歡的作品,鄭天儀選了《南柯美夢》,相片凝固1966年中環威靈頓街一瞬,一個擦鞋童幹活累了,在街頭挨着箱子小睡片刻,「我們就是想藉展覽表現這種『小確幸』。」劉東佩則愛置於牆壁中央的《停車場》,車子如貫列隊,場面震撼,也富戲劇感,「動靜皆宜,光影很美。」

鄭天儀(圖右)和劉東佩(圖左)攜手策劃是次邱良紀念展。
鄭天儀(圖右)和劉東佩(圖左)攜手策劃是次邱良紀念展。
邱良自拍照。
邱良自拍照。

鄭天儀和劉東佩都是記者出身,笑言擁有調查基因,除了在展場裏掛滿邱良照片,他們還帶來相關書刊珍藏,公諸同好,許多都是難得一見絕版貨,包括邱良的《爐峯故事》、《飛越童真》,還有可於現場購買的邱良遺作《百變香江:邱良攝影珍藏九七版(上)》等等,讓文字與照片互相輝映,以不同角度切入,烘托題旨,「有別於一般攝影展,我們想為觀者提供更多資訊。」是次展覽也羅列邱良生前常用的相機、稿件,以及他任職多年的《攝影藝術》雜誌等等,讓觀者更立體地進入邱良那個舊香港時空。

通過邱良一幀幀老去了的照片,劉東佩看見天真與淳樸,鄭天儀則欣賞到簡單美與小確幸。然而,如果只能憑藉老照片看到香港的天真與小確幸,我們應該慶幸曾經擁有,還是感概今天的失落?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