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冠心病可零徵狀 男士更易患上 全方位預防方法

2021-09-25 00:00

9月29日(三)便是「世界心臟日」,要年年提醒大家保心護心,只因心臟病依然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心臟病的種類繁多,最廣為人知的是冠心病,近年冠心病的發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四十多歲便發病絕不稀奇。醫生強調,因此症可以零預警下突襲,故別只着重留意心臟病的普遍徵狀,日常必須全方位管控生活及飲食習慣,方為保命上策。

筆者剛完成身體檢查,確診屬「三高」人士,家庭醫生林永和多番勸誡:「必須注重心臟健康,絕不要掉以輕心。雖然現時治療心臟病的方法日新月異,但心臟病依然是人類的主要致命死因,世衞指出,每年的致命人數有增無減,單在2019年便有近900萬人因心臟病致死。此外,不容忽視的是冠心病患者年齡有愈趨年輕化迹象。」

林醫生續指,「心臟病成因包括個別或多種先天及後天因素,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嗜酒、高脂飲食習慣、缺乏運動,以及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甲狀腺分泌失調、睡眠窒息症、病毒感染、肥胖、精神壓力等,都是常見心臟病成因。此症並非無迹可尋,心臟主要功能是輸送血液和氧分至身體各部分,因此心臟一旦出現問題,身體便可能預先響起警號,如果你常感到心悸,加上有胸痛、疲倦、暈眩等症狀,就得多注意,應檢查心臟是否出現毛病。」

心臟病種類繁多,例如心律不整、先天性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等,其中以冠心病最為常見,根據2019年統計資料,香港市民患有冠心病而要住院治療達34,807人次,平均每天約有10.2人因冠心病致死。林醫生指出,「冠心病的成因是心臟冠狀動脈內壁積聚膽固醇層,動脈管腔收窄,導致供應心肌的血液及氧氣減少,冠心病有時可毫無症狀,許多患者根本不知自己已經患病。此症高危因素眾多,分為可控制因素如吸煙、三高、肥胖、缺乏運動;不可控因素包括年紀、家族病史、性別。男士患冠心病風險較高,而隨年紀增長,心血管會老化並失去彈性,如家族有早發性冠心病或膽固醇過高病史,均可增加患病風險。」

林醫生建議,「要從可控制因素入手,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成年人一星期應做最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以恆久的帶氧運動鍛煉心肺;避免進食過量高脂肪及高膽固醇食物,如血液中膽固醇水平升高,會加快脂肪斑塊聚積在血管內壁,阻塞血管通道,減低血流量。若供應心臟氧氣和養分的冠狀動脈受阻塞,便會令風險大增。」大家日常亦須謹記放鬆身心,「生活中的壓力、面對環境及人生的轉變等,都易令身體作出一連串對心臟不利的反應,例如血壓上升和心跳加速,這些反應均會增加心臟工作量及負荷。若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亦易加快心臟機能衰退。」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