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那地,此時此刻

2021-06-03 00:00

疫情下許多朋友愛上了遠足郊遊,一吐長期社交隔離和在家工作的悶氣之餘,也發掘了香港郊區美麗的一面,可說是疫境下的難得收穫。

中國傳統畫以文人畫為正宗,其中又以山水畫最具代表性,騷人墨客筆下,無論是巍峨峻嶺,還是一葉扁舟,往往是寄情於境,時而抒發對現實的不滿,時而表露對天人合一境界的嚮往。近日在香港女畫家鄧凝姿的最新作品系列《那地方》中,這種情懷和感覺油然而生,藝術家糅和了中西方繪畫傳統媒介,在畫布上以墨線勾勒山林形態,再以塑膠彩塗抹不同色塊,拼合成層次豐富的山水景致,創造了一片獨特的微妙山水世界。

《那地方:鄧凝姿采風》是位於觀塘的一新美術館目前同場兩個展覽之一,另外一個是集合了香港當代陶藝協會二十六位會員的近作展《那時代:香港當代陶藝》。雖然媒介不同,但同樣受到中國傳統影響,在傳統基礎上另闢蹊徑。一新美術館總監楊春棠介紹:「鄧凝姿以西方畫法融合中國山水畫的特點,創作出澎湃繽紛的理想世界。香港陶藝家則從中國傳統工藝品中啟發創意,從古風帶出新貌,活化傳統,並衍生當代精神。」

鄧凝姿是香港著名藝術家,曾多次參加香港和海外展覽,並投入教育和策展工作,《那地方》系列是她在去年疫情期間創作,她形容那是一個完全想像出來的地方,也許是眾人嚮往的,卻無法具體描述。作品參考了古典山水作品,但摒棄了傳統手法,而以濃烈色彩板塊營造遠、中、前景,去除了人物,然而人生活的痕迹如建築物隱隱約約存在山水間,讓觀眾在一個現實與寫意並存的曖昧空間發揮想像。楊總監解釋:「中國畫傳統中有利用幾種顏色,例如青綠山水、紅竹黃土等,而鄧凝姿同樣用了這幾種顏色,可以稱之為『五色山水』,所以她在用色方面其實是傳統的,但是用法是大膽和屬於當代的。展覽上另一批作品是她以攝影圖像轉化成繪畫,把街上拍攝到的行人影像投影到畫布臨摹,於是寫實的人物出現在抽象的空間,人物是活生生的,大家可以清楚看到衣服,但出現在這個環境中讓觀眾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那時代:香港當代陶藝》由一新美術館和香港當代陶藝協會合作,展出協會會員新作,參展會員各以一件中國古物或工藝品為靈感,包括青銅器、陶瓷、書畫和古詩,藉此探索傳統,並回應傳統工藝當下的價值與傳承,作品注入了當代元素為主題,例如何敏儀從納蘭性德《長相思》內描繪的思鄉愁緒,聯想到近年離鄉別井的朋友,以脆弱的白胎瓷造成避彈衣形狀的作品《十二份思念》,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過去一年多,一新美術館的展覽和講座的安排無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和大部分其他美術館或展覽一樣,採取了靈活的手法在網上展示和舉行講座。楊春棠總監表示,疫情激發了世界各地博物館在科技應用上更進取,是一種進步,不過實體展覽還是必須的:「科技只能屬於輔助性質,疫情下當然是需要的,但也不能將這種觀念僵化,認為藝術展覽從此就必須依靠各種科技,親身觀賞藝術品的機會是不能缺的。而且作為私人美術館,一新舉辦的學術講座等活動,其中重要原因是為了吸引觀眾來美術館參觀,只舉行網上講座的話,就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對於未來策展方向,我們還是會集中與中國傳統藝術有關的項目,而且是其他博物館和美術館較少做的範圍,例如我一直很想突出女性藝術家,試想中國傳統女性藝術家的發揮機會一直不多,但事實上很多女性在文科方面成就卓越,我很希望將女性在藝術方面的成就介紹出來。上一個展覽的廖井梅和這次的鄧凝姿就是好例子。」

香港疫情漸露曙光,藝術活動逐步恢復正常,這是我們藝術愛好者樂見的。此時此刻看着鄧凝姿筆下在山中似乎漫無目的獨行人物,回想過去兩年香港最艱難時候那刻的心情,真的感慨良多,也感謝在這段時期的藝術家、策展人及所有藝術工作者努力不懈,讓我們依然有機會欣賞藝術,從中得到慰藉。

《那地方:鄧凝姿采風》、《那時代:香港當代陶藝》

日期:即日(6月3日)至7月10日(六)

地點:一新美術館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