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童肌能發展 適應新常態

2021-01-23 00:00

新常態下,孩子除了學業進度、社交發展受影響外,體能鍛煉時間亦大減。專家提醒家長要留意子女的大肌肉發展,如過分「落後」,就要尋求專業指引,而在家中也應適當安排簡單的遊戲,讓幼兒即使在有限空間亦可訓練肌肉,避免影響肌能發展。

疫情停課逾大半年,公共設施仍有限度開放,防疫下不少體能活動都被逼停止,筆者好友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陸國恒(Alex)表示,除少了讓孩子往公園玩,有些家長為提高保護指數,亦減少把嬰幼兒放在地上爬行,可是這變相剝削了孩子發展大肌肉的機會,也對整體肌腱發展有不良影響。

「爬行能運動全身肌肉,讓孩子通過此訓練使大肌肉和脊椎肌肉得以發展,提升動作協調能力,同時也增強對體感系統的刺激。由零歲至一歲期間,是孩子學習翻身、坐、爬和站的階段,也是探索世界的第一步,建議家長不要因噎廢食,多點讓孩子在家中潔淨的地蓆上爬行,對他們的身體和智能都有益處。」Alex續稱。

筆者知道,兒童大肌肉發展「黃金期」由零至五歲,這段時期的成長速度最快,一些重要技巧如走路、跳躍等都應要在這時期掌握,Alex說:「啓發孩子發展大肌肉並非難事,即使疫情期間,大人和小孩不方便到郊外或運動場,在家中通過一些簡單的遊戲,孩子也可練習平衡力、控制四肢和大肌肉力量。在家中擺放一個兒童適用的彈牀,佔的空間不多,適合地方狹小的香港居所。開始練習跳彈牀時,家長可扶着孩子練習雙腳跳的動作,到熟習姿勢後,便讓他們自由跳躍,這活動十分簡單,但可訓練孩子的前庭覺,前庭覺主要掌控旋轉、平衡及專注力,對孩子的運動能力發展相當重要。」

另一個簡單的遊戲是拋波,Alex笑言疫情前,大人、小孩到公園吹番梘泡,小孩會追逐、拍打泡泡,可直接訓練四肢協調、起立蹲下等動作。現時疫情嚴峻,建議家長在家中可用氣球取代番梘泡,氣球破壞力低,在家中讓孩子拋氣球,通過拍打和跳躍,能訓練他們的「本體覺」(感覺統合元素之一),在有限空間提升大肌肉力量。

Alex提醒家長要留意孩子的發展有否「落後」,如小孩發展落後一至兩個月,家長毋須太擔心,可能只是幼兒未被啟發或未有機會做出不同動作,但如與其他同齡兒童差距多於兩至三個月,動作比較緩慢或肌肉張力過高或過低,就可能是發展遲緩,應向兒科醫生求診,作系統性評估,並安排專門的兒科物理治療訓練,減低對他們的身體和認知發展的影響。

發展性協調障礙成因現時還有待進一步確定,受影響兒童一般要到四至六歲才被發現。他們通常會出現較嚴重的大肌肉發展遲緩,並影響日常學習及生活,家長或老師多會先發現兒童有進食和穿衣因難、較遲才學懂走路、說話含糊不清、非常容易沮喪及大哭,需要成人較多的照顧。體能上有明顯肌力不足、協調能力較差、視覺認知較弱、空間感和方向感不足,或有讀寫障礙、動作次序混亂等,這些症狀不會因年紀漸長而消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