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二代成功須苦幹

2021-01-08 00:00

星二代中,不乏投身樂壇的音二代。一如許多星二代,起步時雖有父母庇蔭,佔上先機,然而往後還得靠自己。從許多例子可見, 音二代要突圍而出、青出於藍,還須講求天分、努力和耐力,成功,豈能一蹴而就!

這幾個月來,岑寧兒(EP《Bedtime Story》)、竇靖童(專輯《GSG Mixtape》)及鄭欣宜(新歌《小夜燈》)等多位歌手先後推出唱片或派台歌曲,觀乎這些樂壇音二代,走出父母光環後,或平坦、或崎嶇,終憑實力、努力和抗壓力,開墾不同音樂領域,走出個人風格,擁有自己歌迷族群,在樂壇佔上一席位。

不少音二代遺傳了父母的音樂細胞、唱作才華,自小在潛移默化熏陶下,對音樂事業產生了興趣,因而踏上聲途(有些兼作戲劇發展)。比起一般新人,這些音二代在父母星光帶領下,無疑贏在起跑線,但並不保證就能名成利就,往後能否脫穎而出,還得靠自己。演藝事業畢竟是場考驗實力和耐力的長途賽,能出線的,固然欣喜,但後勁不繼,半途轉換跑道,甚至退出的例子也不少。


細數繼承父母衣缽的音二代歷來不少,較早一點為人熟悉的有張露兒子杜德智跟杜德偉;曉華女兒劉雅麗;成龍兒子房祖名,近年例子則有鄭少秋、沈殿霞女兒鄭欣宜;劉天蘭女兒岑寧兒;竇唯、王菲女兒竇靖童;著名填詞人陳少琪、前DJ及填詞人黃靄君女兒陳明憙等。

台灣方面,例子同樣多不勝數。首先想說說2008年出道便一炮而紅的著名音樂人王治平女兒王若琳,她發行首張專輯《Start From Here》,贏得銷量和口碑,但她聲言這並不是她想做的音樂,甚至感到委屈。個性特立獨行、創作天馬行空的她,對音樂追求自有想法,其後她終能隨自己意願製作了《博尼的大冒險》及《銀河的危機》等多張充滿個人特色和理念的專輯,去年更憑翻唱專輯《愛的呼喚》摘下金曲獎「最佳國語專輯獎」。

另一備受注目的音二代,就是資深女歌手葉璦菱兒子OZI,這位唱作歌手,2018年發行首張專輯《OZI:The Album》,便入圍翌年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最佳新人獎」、「最佳國語專輯獎」、「年度專輯獎」、「最佳單曲製作人獎」、「最佳編曲人獎」六項大獎,風頭一時無兩,最後摘下「最佳新人獎」,音樂才華備受同業欣賞,紛紛邀請合作,歌約不斷。

至於其他音二代,還有資深唱作歌手林隆璇兒子林亭翰、藝人歌手李亞明兒子李玉璽(曾演出電影《我的少女時代》,飾演歐陽非凡一角),以及國、台語天后李翊君女兒王敏淳等等。

就以上例子可見,作為音二代,不管走流行、唱作或文青等路線,首要定位清晰和有特色,更不能少的要擁有良好的心理質素,勇於面對事業的起落得失、批評是非,尤其是面對不負責任網民的惡意批評、無事生非,少點抗壓力,便難以堅持下去。好像鄭欣宜,自小便與母親沈殿霞合唱,推出大碟,亦曾於電視節目上表演士的舞、一字馬,及後纖體投身演藝界多線發展,2011年推出首張個人大碟《有故事的人》,到母親離世,獨立自主,決意做回自己,不再減肥,也不理會外界或網民的雞蛋裏挑骨頭和酸言酸語,終於找到更好的發展平台和定位,贏得更多人的尊重和欣賞,2016年終憑歌曲《女神》吐氣揚眉。

由此可見,很多音(星)二代即使享有父母的蔭庇與人脈關係,也要學會自立,否則只會令人覺得沒出息,難以獲得認同。演藝聲途,滿是不可預料的衝擊考驗,音二代要怎樣練就強韌的耐力和適應力,茁壯成長,衝破更多卒然臨之的驚濤駭浪,都成為他們往後的重大挑戰。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