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秘笈】專家教路如何跟初生嬰兒溝通 BB話助語言發展

更新時間:18:28 2021-07-15
發佈時間:07:00 2021-07-13

「車車」、「貓貓」、「食Mum Mum」……這些「代代相傳」的語句,就是我們俗稱的「BB話」。有些家長非常重視小朋友的語言能力,並認為「BB話」會有礙相關發展。專家則認為父母們毋須過分擔心,「BB話」不但不會阻礙語言發展,反而會加強他們的詞彙學習能力。


何謂「BB話」?
臨牀心理學家鄒凱詩表示,「BB話」其實有正式學名:「嬰兒導向式語言」(Infant Directed Speech)。香港大學曾發布一項研究報告總括了「BB話」的十大特點:
1. 簡單且短的句型
2. 用名字代替代詞
3. 有限的詞彙量
4. 句型經常重複
5. 語速較慢,音調較高
6. 抑揚頓挫的聲調
7. 偶爾會使用耳語
8. 多為問題和命令式句子,較少從句
9. 對話內容多數與「此時此刻」所發生的事有關
10. 多使用「修正」、「擴展」,將兩三個字的短語擴展為一個完整的句子和「重鑄」,父母重複幼兒的不當陳述,但以正確的語法形式來表達。


應用「 BB話」跟嬰幼兒溝通嗎?
鄒凱詩建議家長多用「BB話」來與幼兒溝通,因為「BB話」能有效提升他們的語言辨別、語感、語音識別和讀「唇語」等能力。她還引述一項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研究。


該研究請來四十八個家庭,他們作為輔導組被隨機分配接受輔導,獲教授具體與嬰兒的溝通策略,例如善用「BB話」、直接對孩子說話等;另一組對照組則沒有接受輔導,以一般語言來跟嬰兒溝通。在14至18個月後,輔導組的孩子發聲方面有明顯進步,能說出單詞如香蕉和牛奶等的頻率是對照組的兩倍。


調查估計,輔導組的兒童在18個月學習得的詞彙約有100個;對照組較少,只有約60個。從該研究結果顯示,如果幼兒用「BB話」學習語言,他們所習的詞彙量會比一般幼兒多約一半。


宜趁機會教孩子新詞彙
「BB話」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句型簡單,字與字之間一般會分割開來,有助小朋友辨別不同的詞彙。國外早有研究發現,當嬰兒進入牙牙學語的階段時,他們大腦會開始注意詞彙的運用模式和統計其出現次數。當小孩一直在聽「BB話」時,單詞分割就容易多了,學新詞彙也會比較快。


以「媽媽覺得很開心」這句為例,「BB話」會變成「媽媽開心!」在沒有分隔的情況下,小孩有可能會不懂得分割單詞,以為「媽媽覺」是一個詞,「得好開」是另一個詞,他們需要聆聽大量對話,並注意到「得好開」這個音的配對頻率比「開心」低,才會發現「開心」是個詞而「得好開」不是。


雖然他們最終也會懂得分隔句子,但過程會比較困難和花時間。相反,「BB話」中分隔的單詞能協助小朋友認識新詞語,國外一項針對6個半月至7個半月大嬰兒的實驗也曾證實這一點,並指「BB話」能讓聽眾更容易找到詞與詞之間的分隔點。


何時停止對小孩說「BB話」
鄒凱詩表示,暫時沒有清晰指示或研究指出嬰幼兒多大左右該停止跟他們說「BB話」,但她補充指停止說「BB話」的時機,要根據個別孩子的語言發展程度。


假設小朋友語言發展正常,大約四至五歲後便要減少說「BB話」,否則他們會以為自己還是嬰兒,有機會影響兒童的語言及自我形象發展。


文:周敏聰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星島圖片庫


 


延伸閱讀:
【育兒秘笈】關注幼兒疫後發展 幼兒常對着電視電腦?培養語言發展有竅門


【育兒秘笈】幼兒發展第二語言 良好語境成關鍵




家長多用「BB話」跟幼兒溝通,能有效提升其語言辨別、語感、語音識別和讀「唇語」的能力。
家長多用「BB話」跟幼兒溝通,能有效提升其語言辨別、語感、語音識別和讀「唇語」的能力。
假設小朋友語言發展正常,大約四至五歲後便要減少說「BB話」。
假設小朋友語言發展正常,大約四至五歲後便要減少說「BB話」。
藍天心理諮詢中心創辦人兼臨牀心理學家鄒凱詩
藍天心理諮詢中心創辦人兼臨牀心理學家鄒凱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