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6期 幼稚園升學】家長做足準備選校更精明 拆解幼稚園教育模式

其他
更新時間:10:44 2021-06-10
發佈時間:00:00 2021-06-10

相信這刻不少學校的期末考都已完結,父母們都應該可以鬆一口氣了。然而,卻有批家長可能此時才開始要緊張,不是因為孩子要面對來年的考試,而是要幫他們找學校。 尤其是新手父母,若孩子下學年要開始報讀幼稚園的話,相信都會非常之緊張。


說實在,全港不同類型、大大小小的幼稚園共一千零四十六所。除了要考慮就近上學外,父母還會問:「坊間幼稚園有那麼多種類的教學法,我應該如何為孩子選擇最適合的呢?」、「專題研習教學法會否沒其他的教學方法好?」、「私立學校的教學質素又是否較資助幼稚園的好?」等等。


為了解答新手父母們對選擇幼稚園的種種疑問,今期《親子王》訪問了升學專家和幼稚園校長,整理出一些錦囊:從幼稚園類型的分別到教學法的深度剖析,再到教學內容的特點講解等,逐一解答家長們的疑慮,好等大家能助孩子揀選到最合適的幼稚園。


三大類型幼稚園 全面解構各特色
根據教育局的網頁資料顯示,全港幼稚園皆為民間組織或機構開辦。這些機構或組織有的屬慈善或志願團體、有的屬私營;前者開辦的幼稚園多為非牟利性質,後者開辦的則為私立獨立幼稚園,而私立獨立幼稚園當中,又再細分有本地幼稚園和國際幼稚園兩類。幼稚園的學費,以全年十個月、十一個月或十二個月收取。以下為家長逐一解構不同幼稚園的基本概況和教學特色。


類型1:本地免費幼稚園 拒絕操練式抄寫
首先談的是本地免費幼稚園。這類幼稚園的辦學團體多為慈善和志願機構,如保良局、浸信會、明愛等;亦有部分屬私人性質,他們均有參與政府推出的「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下稱「免費教育計劃」)。不過免費幼稚園不代表所有費用全免,家長仍需留意有否收取一些學雜費用項目。本地免費幼稚園主要分為「半日制」(由早上九時至中午十二時,或下午一時半至四時半)、「全日制」(早上九時至下午四時半)和「長全日制」(早上八時至傍晚六時,部分還有延展服務)。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榮譽顧問趙榮德指出,「現時教育局鼓勵幼稚園以孩子為本展開教學,不鼓勵默書、盲目抄寫和測驗,故大部分本地免費幼稚園都有遵從這指引,主張幼兒玩樂中學習。不過,仍有少部分免費幼稚園沿用英國傳統做法,喜歡讓幼兒從小開始默書、過早動手書寫字,故家長為子女報讀幼稚園時,需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清楚學校的具體教學內容和方法,考慮是否想子女過早承擔學習壓力。」


類型2:本地私立幼稚園 重語言及面試
本地私立幼稚園顧名思義由私人機構或組織所開辦,如學之園、康傑、德萃和英藝等。這類幼稚園不符合或尚未參加政府的「免費教育計劃」,故家長需全資繳付學費,費用一般介乎每年一萬至十萬元不等。


至於私立幼稚園跟免費幼稚園的分別,趙榮德指出,「私立學校多着重學生的語文發展,讓孩子有更多機會接觸英文,從而增強他們的語言能力,以及增加他們入讀直資學校的機會。」


另一方面,趙榮德指,「直資小學取錄學生時會看重其面試表現,而私立幼稚園會為學生提供直資小學升學面試題目,提前為孩子準備及進行有關訓練,更會重點培養孩子面試方面的技巧。」他又指,由於私立學校收生多,變相從數據上看,能進直資名小學的人數就顯得更多。


類型3:國際幼稚園 西方教學模式
國際幼稚園乃屬私立學校的其中一種,服務對象主要是外籍人士的子女,或移民外地回流的學生,但本地學生亦可報讀。這類幼稚園學費較昂貴,每年約四萬至十五萬不等。其教學模式會採用不同國家的教學法,趙榮德指,「由於國際幼稚園的教學目的,是為學生往外國升學作準備,故他們較少以混合模式進行教學,相反多以單一國家的教學模式作為基礎。舉例若學校推行美式教學,便會側重於使用高廣度(High Scope)的教學法,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實用性亦會較強,其教學重點亦主要分為計畫、實踐和檢討三個步驟。」


而聖雅各福群會銅鑼灣幼稚園校長梁碧珊則指出,「國際幼稚園推行西方教育,要求學生自主性強。討論自由度亦高,老師會以傾談和討論的方式,跟學生展開各類話題,激發他們的思考。」


大熱教學法:專題研習 教學強調三特點
家長在揀選幼稚園時,除了考慮學校的地理位置或師資條件以外,亦需留意學校的理念,以及其奉行的教學法,以選擇最適合子女的學習模式。而坊間大部分的幼稚園選用的教學模式,主要可分為「專題教學」和「主題教學」兩類。


「專題教學」,又稱為「專題研習教學法」(下稱「專題研習」),獲大部分本地的幼稚園採用,老師會通過為學生設定不同的專題內容和方向,引領他們對專題進行研究和思考。這教學法亦着重教導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在生活當中,以下為這教學模式的三大特點。


特點1:以孩子為本 老師作輔助
專題研習講求孩子自主地將知識融入至自身的生活當中,故要求學生要有強的行動力。趙榮德說:「採用這教學模式的幼稚園裏,學習的主角是學生自己,老師只是作為輔導員的角色,事先向他們提出問題,引導他們思考。此外,老師也會建議學生之間就着一個主題進行討論,鼓勵他們多主動思考和積極與朋輩交流,從而提升創造力。」


特點2:主題緊貼生活
老師選擇所教授的主題時,往往會揀選最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從而讓學生所學能跟環境、生活經驗等相連繫,趙榮德作進一步解釋指,「若專題研習的主題是『糖』,老師則把這一主題再細分成不同的內容層次,例如有糖的種類、糖可製成甚麼等等;並會利用一個周期,進行教學。」


在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下,孩子亦會積累愈來愈多的生活體驗,對周遭事物認識得更深刻,梁碧珊校長則指,「專題研習通常不具備課本,新聞片段亦可作為教材的一部分,老師可直接就着最新發生的事物與學生進行探討。」


特點3:可增學習興趣
剛上幼稚園的孩子還沒有形成邏輯推理的能力,自然難以消化事件發生的因果關係,故讓孩子在實際體驗中學習最為重要,這樣才能增加他們對事物的興趣。趙榮德說:「孩子在幼兒期,主要以感覺為主,而非認知。在教學過程中,若幼兒能真切地感受事物,則能增加他們對事物的印象,提升其好奇心,增加創造力,從而使他們能多參與世間的事情,對學習興趣會變得更加濃厚。」他再提出:「小朋友可從不同角度,利用五官感受事物,如觸感、視覺等,進行分辨和自行感受。」









升學專家建議:培養學習興趣最重要


現時不少家長擔心,專題式教學會導致孩子的學習進度滯後,因而經常會要求幼稚園加設多些可銜接小學課程的內容,助學生快速適應小學的課業內容。


趙榮德則建議家長說:「孩子學習進度慢不要緊,不要太過關注過程的多與少,最重要是能夠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一旦能培養出學生愛閱讀的習慣,便可使他們逐漸愛上閱讀;相反,若強逼學生被動地吸收知識,往往適得其反,無法令他們對事物產生興趣,更會令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覺得不喜歡的事就敷衍了事,隨便看看,導致所吸收的內容只停留在表面一層。」



階段性學習 教學過程循序漸進
談過「專題研習」的特色後, 若家長想進一步了解幼稚園內的教學過程,可聽聽梁碧珊校長的介紹。


階段1:討論主題
由於專題研習不主張用課本形式授課,故在多數情況下老師會與學生以傾談的方式談論課堂需要教授的主題,梁碧珊校長指出,「老師會經常以孩子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探討,期間會設定不同的問題,給幼兒作思考回應。譬如主題為麵包,老師會列出『麵包在哪裏買?』、『製作麵包需要甚麼材料?』等一系列問題,給學生進行深入探討。」


階段2:分工合作
提出系列問題後,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動手動腦開始實踐,以及釐定應該以甚麼模式進行探究。「這種探索活動以小組、全班或個人的方式進行,讓學生們分工搜集資料,家長亦可幫助孩子進行,以增加互動性。」


梁碧珊校長又指,「老師以引導者的角色帶領幼兒,透過繪圖、文字、拍攝等紀錄學習內容。例如邀請嘉賓作訪問,老師便可讓孩子自行發揮,幼兒負責創作邀請信及感謝卡;圍繞該主題,各孩子將獲分配不同的角色,分工完成任務。」


階段3:分享成果
分工後,學生則需要開展系列行動和實踐,過程亦需要一個周期去完成,該周期約為一個月甚或更長。梁碧珊校長指出,「這些知識與學習成果將會在周期完結後由學生作分享。而專題研習的主要目的,不只是看重學生找到正確的答案,相反是在探索過程中,讓學生體會並享受動手完成任務的過程。」


主題教學六大範疇
至於主題教學,其與專題研習的分別不大;前者訂立的教學主題範圍較狹窄,後者的則較廣泛。採主題教學模式的幼稚園,會提供單元書或教材套,部分學校更有自己特定的校本課程,通常會使用繪本作為課程內容和教學主題,梁碧珊校長指出,「每個年級已預設了一些主題,例如單元書某一主題為交通工具,老師就會圍繞這個主題設計多元化的活動。」


教育局規定各幼稚園,應就着六大範疇設計教學材料,梁碧珊校長指,「單元書的主題內容,通常涉及六大範疇,包括有語文、幼兒數學、體能與健康、個人與群體、藝術與創意,以及大自然與生活。當中會涉獵到知識、態度和技能,老師會就着這些主題進行備課,設計活動,而不論設計何種活動,這些活動亦需要與以上所提及的六大範疇相連繫。」









常見混合使用各教育模式
對於各類教學模式,梁碧珊校長強調說:「幼稚園的教學法並不單只採納其中一項,就算幼稚園強調以專題或主題教學法為主,亦會滲入一些不同的教學法,以混合模式進行教學。例如專題研習中亦可結合故事教學、蒙特梭利教學法、戲劇教學或是全語文教學法。而每種的教學法均以不同元素展開,或推動各種學習活動。」



留意不同教學重點 助家長選理想校
每所幼稚園所側重的教學內容均有不同,有些會着重品格教育;有些會着重語言教學,而在揀選幼稚園時,家長要視乎各方面因素並作綜合考慮。


品格教育 滲透學習
近年來,品格教育成為教育重點,認為對幼兒至關重要,而梁碧珊校長的幼稚園,向來都有推行品格教育,她指出品格教育並不單只是口號,而是要把好的品格特質滲透到學生的學習活動和校園生活當中。


「老師的言行直接影響着幼兒,讓幼兒能培育出好的品格。課程也要結合品格教育,並鼓勵家長一起實踐。」她亦提醒家長,「家長的影響力不少於幼稚園老師,家長與老師需要共同在孩子面前樹立榜樣,讓孩子學習好的品格特質。另外,大部分幼稚園會經常開辦家長講座、教師工作坊,或與外間機構合作,推行品格教育計畫。」


語言教學 鼓勵閱讀
梁碧珊校長指出,現時愈來愈多的幼稚園着重語言方面的教學。「幼稚園會提供空間鼓勵幼兒多表達、多閱讀。日常學習活動中也讓幼兒多接觸文字,使用繪本學習語文並設計相關的學具,以及製造豐富的語境,例如是親子閱讀計畫、繪本工作坊、說故事比賽、共同設計區域遊戲規則等等。」若家長希望孩子從小在雙語環境中成長,可揀選這類強調語言教學為主的學校。


選校重點 因人而異
家長應該因應孩子的性格、氣質和能力,就着其需求和發展的不同而揀選幼稚園,梁碧珊校長建議說:「鼓勵家長參加學校舉辦的簡介會或開放日;亦可參考學校的時間表、功課量、網頁、質素評核報告、口碑等等,能幫助家長,了解學校的教學重點。例如某些學校利用戲劇教學,若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在創意方面較為擅長,則可選擇設有這類課程的學校。


另外梁碧珊校長建議家長,需留意幼稚園所使用的教材、學具以及提供的遊戲和活動等是否多元。「家長在揀選幼稚園時,要結合自身孩子的情況;換言之,是要根據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及需要來選校。」


家校合作 方可全面發展
孩子的學習除了來自老師課堂上的教學外,更需要家長親身帶領孩子去多作體驗,故梁碧珊校長建議說:「家長也需陪伴子女成長,參與其學習過程,因應主題例如『交通工具』,鼓勵家長帶子女親身體驗乘搭輕鐵、電車等,這較幼兒純粹在課堂上看老師展示的圖片或影片,來得更深刻。」除此之外,梁碧珊校長又指,「若幼兒親身經歷,就能有助幼兒主動探索,更會投入學校的學習活動,樂意與老師和同儕分享。」


文:程嘉瑜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


【575期 育兒秘笈】香港保護兒童會專家:寶寶感知遊戲探索世界 家長宜提供適當刺激


【575期 暑期活動】告別陰霾迎接戶外陽光 暑期活動上山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