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4期 升級爸媽】罕有遺傳病影響發育 父母堅強與女兒齊打拼

其他
更新時間:21:13 2021-05-26
發佈時間:00:00 2021-05-27

今年五歲的希希,一出生被發現患有罕見遺傳病。此病至今仍未有學名,亦無文獻記載,醫生也束手無策。


希希的母親嚴太坦言,這五年以來女兒進出醫院數百次,留院的日子較留在家中的日子還要多。


雖然至今女兒的病還未有藥物可以治瘉,但嚴太仍盡心盡力為希希的成長打拼。


而希希於去年,終於可以用雙腳向前踏出第一步,可以緩緩地走路,較正常的孩子晚了四年。


不過,嚴太表示,這大概是近年最開心的事,故她十分感恩。


現有好轉要感恩
希希一出生即被確診患有不明的罕見遺傳病。她天生少了一對肋骨、有輕至中度的聽障;她患有高達六百度的遠視和二百七十五度的散光,更有輕微心漏症和隱性顎裂等;她至今仍未能講話,只能如嬰兒般發出啊啊的聲音;由於希希有吞嚥困難,只可以吃糊狀食物。


時至今日,希希定期要到醫院看多達十一個的專科,媽媽嚴太指,「以往一周覆診四次的生活,女兒真的是見醫生多過見家人。幸好現在情況較當時穩定。有好轉已經很感恩。」


產後各種壞消息
嚴太指當年做產前檢查,只看到胎兒左手有六隻手指,以及體形偏小。她亦有接受胎兒染色體檢查,卻無任何異樣。直至女兒出生後,才發現她眼距較闊、下巴較短,更甚是無法自行排便,導致肚漲,無法進食,須插胃喉。「然而護士拔出胃喉時,卻發現抽出來的都是胃液和奶,顯然希希的胃無法進行吸收。」


當時醫生跟嚴太說:「媽媽請你有心理準備,接下來都未必會是好消息。」回想當初被通知女兒患病的一刻,嚴太亦是剛生產完只有一段很短時間,其實不管生理上或是心理上她表示都很辛苦,感覺到有很多無形的壓力。


「其實當初的心情落差很大。女兒出世只是短短的兩小時,醫生已告知我她出現了一連串的問題,由於一直都沒預計會出現這些問題,所以獲通知的當下感覺簡直是晴天霹靂。而女兒當時被送進去另一間病房,只有我和丈夫可以探望,其他親戚、朋友都不可以。當然那刻我也不想有人來探望,畢竟沒心情面對其他人,但有時候看手機,見到朋友在社交媒體上發佈子女的開心健康生活照,而我和希希仍待在醫院,心情難免會不好受。」 


沒有一刻可鬆懈
希希原是在私立醫院出生,但醫生通知嚴太,希希必須要轉到公立醫院進行治療。嚴太指,「當時希希必須轉院治療,而我又未能出院,再加上連串的情況令到一家人一直處於很緊繃的情緒;亦由於所有事都發生得太突然,根本沒有空閒、時間認真地討論,所以大家只好把焦點放在轉院和治療上。」


轉院後,希希在初生嬰兒加護病房待了兩個月,「期間一直都是各式各樣的檢查和手術前的準備,以確保囡囡的身體能夠承受用麻醉藥的風險,並希望能找出病因。」但可惜之後一直未能找出真正的病因。


期後希希的情況變穩定,醫生批准她出院等待做手術,但每天仍要早上八時回到醫院洗腸,等待各種檢查報告。但嚴太仍不能鬆懈,因怕希希突然有突發情況,需要到醫院求診,例如突然不能排便、突然不停嘔、又或者是突然窒息等,隨時可能要到醫院做急救,所以「我們隨時都預備好一個『走佬袋』,當希希有突發事故可即時入院。」


三歲前接受兩次手術
嚴太形容當時的生活就好像一個惡性循環,不斷來回屋企及醫院,可見他們一家長期處於一個高壓的情緒下,一分半刻也不能完全放鬆心情。


當年希希在出院後一直在等待接受肛門改善手術,幸於六個月大時接受了手術並成功解決了異位問題。及後她於三歲時又接受了手指矯正手術,而直至三歲後她的情況漸趨穩定,但日後還是有可能要接受尾龍骨手術。 


罕見病情 未有病因
希希患的遺傳病,現時沒有病名,亦沒有文獻記載。至於成因,嚴太引述遺傳科醫生指:「希希的第十八條染色體,其中有一條長臂節之基因排組出現重複,是一種罕有的遺傳病,香港雖然也有類似的遺傳病患者,但希希的情況更為複雜和罕見。」


辭職後成全職媽
當年,嚴太除了照顧希希要不停來回醫院和家中,更有一份全職工作。「後來與老闆商量過後,我提出轉做半職員工,甚至自願減薪。幸好老闆都明白我家中情況,應許讓我轉為半職員工。但一段時間後發覺依然兼顧不了工作與女兒,加上行業壓力大的緣故,所以我決定辭職,做全職媽媽照顧女兒。」即使當年工作屬高薪厚職,但嚴太坦言辭職完全「零掙扎」,寧願全心全意照顧希希也不願把心力分散。


成為全職媽媽後,嚴太便馬上為希希日後作打算。「因為當時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評估中心排期估計要等一年,我最終先去其他機構做評估,讓希希可以提早排期作訓練,之後成功申辦學習訓練津貼後便於協康會秦石中心接受訓練。」


由於希希情況特殊,需要接受全面性訓練,包括言語治療、職業治療和物理治療,全部均由協康會的治療師提供訓練。另外亦有接受中心提供的小組訓練。


訓練有成見進步
經過中心的訓練後,希希開始有進步。「希希之前一直不會讓人觸碰她,亦不會主動拿起玩具,甚至對父母都沒任何反應,現在她肯與人有互動,例如會故意擰轉頭不望我,逗人跟她玩,有時又會欺負我。第一次見到她有這些反應時,是非常開心的。」


嚴太又指,雖然至今為止,希希依然要到醫院不同的專科覆診,但比較起初時,次數已減少了許多,故嚴太身心的壓力亦減輕不少,沒有之前般辛苦。嚴太分享指,「見到她有時候訓練完,或學習了一些技巧後,過一兩天會忘得一乾二淨時,我偶然都會覺得氣餒,但我後來又覺得可以倒過來想,學過總好過完全未接觸過的好,最起碼她下次再學時會更快上手。」


同時嚴太亦提及到,最近最開心的事,莫過於希希能開步的一瞬間。「她前幾年一直都不能以自己雙腳走路,當看到她能夠行前踏步,其實真的有種想拍手跳舞的衝動,感覺像一切努力和堅持終於有回報。」


照顧路上不懷疑自己
回想這五年走過的路,嚴太說曾直接問過醫生希希能存活多久,「但連醫生也不能給出答案,面對無限的未知數,我跟丈夫也曾感到迷惘及難以接受,然而我們並沒有想過放棄希希,亦會提供各種能力所及的幫助,讓女兒成長生活。」


嚴太指自己很幸運得到丈夫、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她亦想為各位有相同遭遇的家長打氣:「照顧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時,父母不免會懷疑自己:會否做錯決定令小朋友受苦,我當初都曾有這樣懷疑過自己,但我相信所有父母在做決定時,一定會以小朋友為先,亦會作出當時最適合的決定,所以無論結果如何,不要太怪責自己。」


文:郭子豐     圖:郭子豐、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