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熱話】黃焯菴小學推天文教育 流動星象館室內觀星

更新時間:20:40 2021-05-08
發佈時間:07:00 2021-05-10

燈光璀璨的夜景,是香港的獨特景致之一。然而,密集的道路和高樓林立匯聚而成的一片燈海,雖令整座城市在漆黑晚上閃閃發亮,但同時我們卻 犧牲了一片壯麗的星空。若不是到偏遠的郊區,在城市長大的孩子或許從未親眼目睹過星夜,晚間的天空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片黑漆漆的天幕。不過最近銅鑼灣有學校開辦天文課程,增設觀星地點,讓孩子們可在繁華的鬧市中也能享受靜謐,一睹滿天星宿的夜空兼從中學習天文知識。


所說的就是位於銅鑼灣的佛教黃焯菴小學(下稱黃焯菴小學),學校於本學年新設「天文學堂」校本天文課程,主要以沉浸式學習為教學方式。學校早前獲得優質 教育基金撥款六十萬元,引入「數碼立體流動星象館」,又購置十支天文望遠鏡,以配合課程活動。為了打造一個更豐富的學習環境,老師更在校內開闢了一條「星空隧道」,並於校園四周放置有關天文的書籍和資訊,讓學生沉浸於天文世界,探索星空的奧秘。


實現常規天文課
黃焯菴小學的「天文學堂」,由校長許定國牽頭籌劃。原來他多年前還擔任老師時,曾跟非牟利機構到訪美國的青少年太空訓練營,並擔任隨團導師,「除了了解到更多美國航天科技的發展,更發現由美國太空總署所推出的一套STEM教材十分完善。


適逢當年首名中國太空人楊利偉進入太空,掀起航天熱潮,更讓我反思為何香港沒有自己的天文、航天課程呢?」之後許定國嘗試在當時任教的學校發展小型活動推廣天文知識,至三年前他轉任為黃焯菴小學校長後,更開始着手將天文課程發展得更完善和更有規模。


雖然去年新冠疫情導致停課窒礙了「天文學堂」的推展,但學校已有計畫將相關的天文教學和體驗變成常規課程,讓全校上下一同參與,而相關學習活動會安排於下午的「樂學時段」進行。


全新閱讀體驗
黃焯菴小學着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因此特別為「天文學堂」添置了更多跟天文相關的書籍。圖書科科主任黃俊安指,本學年會集中推介同學閱讀有關天文和STEM的書籍。「中國古時會利用很多神畫故事來解釋各種天文現象,而這些故事對小朋友來說都是十分吸引的。課堂又會借這些神畫故事作為切入點,配合角色扮演等活動令學習過程變得生動。」


圖書館亦於去年引入AR和VR圖書專區,當中不乏跟天文、太空相關的書籍。「當學生閱讀時,只要利用平板電腦對準書頁,書上的知識就會變成動畫在平板電腦上出現,學生便可以透過熒幕跟書本內容作『互動』。」


他認為這些書籍能令知識變得立體和易於理解,也能大大提升學 生的閱讀興趣。校長許定國期待學生復課後能應用這些新設備,更希望能在疫情減退後舉辦親子觀星夜,實現在銅鑼灣鬧市中觀星這項「不可能的任務」。


星象館提供沉浸式學習
學校在為「天文學堂」所增設的教材當中,以「數碼立體流動星象館」最令人歎為觀止,因為當中能提供「室內觀星」的虛擬體驗。


「數碼立體流動星象館」是一個透過吹氣而成的球狀裝置,進入星象館後會被圓頂天幕四面包圍,半圓空間內置「360x180度全天域魚眼高清DLP投影機」, 可以播放全天域天文主題的電影,以及模擬星空、太陽系、太空船航行等場景。


常識科科主任陳建烽表示,「希望利用新裝置配合現有的課程,能更具體地教授月相、二十四節氣、太陽系、中國曆法等常識科的教學內容。」他又認為未必每名學生都適合「坐定定」上堂,星象館提供沉浸式教學方式,能配合更多學生的學習需要。


文:王渲茼    圖:陳鐵剛、受訪者提供


原文刊於2021年1月28日#558親子王




「數碼立體流動星象館」內會播放全天域教材,當中包括介紹各星座的星象。記者體驗時也對那親歷其境的臨場感感到驚歎。
「數碼立體流動星象館」內會播放全天域教材,當中包括介紹各星座的星象。記者體驗時也對那親歷其境的臨場感感到驚歎。
校長許定國(右一)希望透過「天文學堂」作為切入點,提升學生整體的學習興趣。
校長許定國(右一)希望透過「天文學堂」作為切入點,提升學生整體的學習興趣。
學校希望能善用資源,日後或可利用星象館進行襌修,或其他沉浸式學習活動。
學校希望能善用資源,日後或可利用星象館進行襌修,或其他沉浸式學習活動。
互動書籍令抽象的知識變得立體和容易理解。
互動書籍令抽象的知識變得立體和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