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健康︳幼兒腸胃炎痾清就無事?醫生教路痾嘔至脫水即飲這飲品!4種病徵要即求醫

更新時間:16:57 2022-11-25
發佈時間:16:57 2022-11-25

小孩子喜歡探索世界,但不小心將不潔的食物或物品放入口,就有機會病從口入。近年不時有幼稚園或幼兒中心爆發腸胃炎,數以十計學童齊齊「中招」的情況時有發生。兒童一旦感染腸胃炎,持續上吐下瀉之餘,更會發高燒,因此令家長十分擔心,大家亦不容小覷。

兒童腹痛原因眾多 病毒性腸胃炎潛伏期一至三日

臨牀上腸胃炎大致分為細菌性和病毒性兩大類,治療方面除了處方止瀉藥,近年亦有研究發現,益生菌對緩解腹瀉亦有不錯的效果。兒童出現腹痛的原因可以有很多種,其中腸胃炎最為常見,醫學上主要歸類為細菌性及病毒性的腸胃炎。病毒性的腸胃炎,大部分由諾如病毒或輪狀病毒引起,這些病毒於秋冬季節較為活躍。病毒性腸胃炎潛伏期約一至三天,幼童一日腹瀉及嘔吐次數,可以高達十至二十次,大便呈黃色及水狀。

 

喜歡探索世界的小朋友,容易因亂將東西放入口而導致腸胃炎。

 

至於細菌性腸胃炎,最常見是感染沙門氏菌或大腸桿菌,一般在夏季相對盛行,潛伏期為數小時至數天不等。患者除了上吐下瀉等,更可能持續發高燒,體溫可達四十度或以上,大便容易帶黏液甚至血絲。

誤以為患腸胃炎的孩子「痾清」或「嘔完」便會痊瘉,其實有機會導致脫水。

 

傳統止瀉藥 有機會令腸臟「唔識郁」

醫生可透過臨牀檢查或詢問病情等,分辨患者屬於哪一種腸胃炎,兩者的治療方法都大致相同,以往醫生亦會處方兒童適用的止瀉及止嘔藥物減輕症狀,傳統的止瀉及止嘔藥透過減少腸臟蠕動以紓緩不適,但服用過多或會令腸道放鬆,甚至停止蠕動,令細菌或病毒無法排走,停留在腸臟更長時間,令患者更難康復。不過就細菌性腸胃炎,由於細菌或會進
入血液,引起腦部或骨髓發炎,甚至敗血性休克,醫生會視乎情況使用抗生素作治療。

相信家長對益生菌毫不陌生,它的功能除了增加腸道益菌外,醫生亦會考慮在兒童腸胃炎期間,處方適合的益生菌,以促進腸道加快復原。

勿任由子女嘔吐容易造成脫水

不少家長認為,子女感染腸胃炎後,任由他們「嘔多幾次」、「痾清」就會痊瘉,毋須急於求診。不過,兒童連續嘔吐腹瀉,若未能及時補充足夠水分,則很大機會引致脫水。常見的脫水迹象包括:兒童小便量明顯減少、口腔或嘴唇乾燥、呆滯或神智不清等,家長應密切觀察子女有否出現以上情況,有需要時可先讓子女飲用市面上的電解質水,以補充電解質及水分,然後儘快求醫。

不同患者的病情及治療方案各異,因此別耽誤就醫。

 

如果兒童已服用口服止嘔藥一段時間而情況未有好轉,患者便有可能需要注射止嘔針。若患者脫水情況嚴重,出現相關症狀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更需要入院觀察及「吊鹽水」。但不同患者的病情各有不同,適用的治療方案亦有差異,患者應依從醫生指示用藥及覆診,有疑問時應諮詢主診醫生意見。

腸胃炎期間,避免進食刺激性及油膩食品。要有效預防腸胃炎,除了注意飲食外,家長亦應教育子女建立良好的衞生習慣,例如勤洗手,保持家居環境清潔,定期消毒子女經常接觸的玩具、日用品及傢俬等,將腸胃炎拒於門外。

港怡醫院兒科專科醫生沈澤安醫生

 

文:沈澤安醫生
圖: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