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幼唔收細B?部署考熱門幼稚園 專家剖析「大B細B」效應

更新時間:11:18 2022-11-01
發佈時間:11:18 2022-11-01

每年踏入報考幼稚園旺季,選校迷思之一,必然是「大細B」的抉擇:不少知名的私立幼稚園,表明不接受該入學年度9月出生的「細B」報名,就算不明言,歷年來名幼偏向取錄「超大B」及「大B」儼如公開的秘密,升學部署果真由計畫生育那刻開始……從幼兒成長的學習進程來看,同一班房內,「大B」確實因較年長,各方面的成長步伐較年幼同學快,然而從教育心理學家,以至兒科醫生的角度,當升讀小學後,彼此能力差異將縮窄,所謂「大細B」效應已不復見,因此「細B」絕非注定輸在起跑綫,後天栽培似乎更重要。

撰文:羅惠儀
攝影:伍明輝、蔡建新、黃頌偉

 

「細B」絕非注定輸在起跑綫,所謂「大細B」效應隨着幼兒成長,升小學時已不復見。
「細B」絕非注定輸在起跑綫,所謂「大細B」效應隨着幼兒成長,升小學時已不復見。

名牌幼稚園傾向收「大B」

何謂「大B」、「細B」?簡單而言,按本地幼稚園開學日期為九月計,將該年入學年度出生的幼兒月齡劃分為3段時期,即1至4月出生屬「大B」,9至12月出生則屬「細B」,惟「細B」亦可選擇翌年入學,成為「超大B」。
若以明2023 / 24學年九月入讀幼兒班(K1)解釋,當「超大B」是2019年9至12月出生,與「細B」2020年9至12月出生,當中已經有近9至12個月的月齡差異;若1月「大B」和 12月出生的「細B」相比,前者入學時已是3歲8個月大,而後者則只有2歲8個月大。至於兩歲入讀的學前預備班(即Pre-nursery,俗稱N班或PN班),有名幼甚至在校網列明入學年齡為「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出生之幼兒,可申請報讀2023年8月入學的幼兒預備班」,即不接納9月出生的「細B」申請。

“”

有曾任職名幼的資深幼稚園校長,不具名受訪指出,名幼向來不喜取錄「細B」,純粹從容易照顧及覺得「大B」整體發展較「細B」成熟。「你在班房壁報板見到那些每月生辰學生,9至12月出生的普遍較少。」現時本地不少知名私幼有開辦PN班的,多數獲原校取錄升讀幼兒班(K1),「變相」要家長讓子女做「大B」,皆因整體發展較「細B」成熟,以便鋪路考直資、私立小學。「某些名幼是8月開學,開學時一定要夠兩歲,因此便不取錄九月出生的小朋友,學校又不可以等你夠歲數才取錄,始終要賺錢。」現時亦有學校於翌年1至3月取錄夠兩歲的學生。「不過,名幼不會特別講,除非學校仍未收滿人。他們始終想收『大B』,不過依現時收生狀況,很多私幼應該任何月齡都收。

 

■若想幼兒進步,按鷹架作用理論,大人從旁按其能力協助他們慢慢進步較理想,像疊積木,大人可透過示範、鼓勵等,令他們疊得更高。
■若想幼兒進步,按鷹架作用理論,大人從旁按其能力協助他們慢慢進步較理想,像疊積木,大人可透過示範、鼓勵等,令他們疊得更高。

 

自然成長達不同里程碑


根據教育局頒布的《學前兒童成長發展:2至6歲兒童的發展特徵》,幼兒自2至3歲、3至4歲、4至5歲、5至6歲,就體能(大小肌肉)、認知、語言、情意和群性發展列出不同里程碑。教育心理學家楊潔瑜表示,剛入學的幼兒,單是「大細B」的各項能力明顯見到差異:從PN班面試來看,1月份出生與年底出生相比,已經有會否步行之別,彼此的學習里程碑亦很不同。「我們有平均標準,亦有個人差異,就算『細B』都有發展特別叻。歲半與兩歲,差半年已經有分別,年紀愈細,能力差距愈明顯,以語言能力為例,去到K2、K3,基本上大家都已經懂得講出句子,反而有機會受家庭及環境不同刺激下而見到影響,這已非『大細B』問題。」因此,升小學時,已不再見「大細B」因月齡而出現的能力差距。

就兒童體能發展,如步行、跑跳、攀爬,均屬於不同里程碑,若在那個年齡仍未做到有關里程碑所需做到的能力,便要看有否落後、遲緩情況,須按健康院的量表,察看孩子是否已達該階梯。「剔除小朋友有障礙,彼此都會識做,除了個別技能要學習,像踏單車;如果純粹是一項動作,是大家都應該識做。」

初入學的幼兒,正是透過觀察同儕,互相學習、模仿,令自己慢慢進步。
初入學的幼兒,正是透過觀察同儕,互相學習、模仿,令自己慢慢進步。

 

個人能力影響與人差異

若「細B」的家長很有意識在家訓練幼兒,包括訓練大小肌肉、加強語境提升語言能力等,又能否拉近與同班「大B」的學習差異?楊潔瑜強調,就着人類自然發展,只要達到所屬的里程碑,其實不需要特別受訓。「你不用特別教,小朋友自然識跑,只是家長想他們跑得特別快,便找個教練訓練。如果幼兒仍未到那個里程碑,家長不住訓練,也不會令他們達標,那是自然發展急不來。」

私幼與免費幼稚園的學術程度各異,就學術認知發展而言,「大B」是否佔優?楊潔瑜解釋,幼兒數理能力佳須具數感,那屬於個人能力。「這跟年齡無關,亦不屬智力問題,跟語言能力一樣,同樣要有觸覺;音樂亦然,有小朋友從小已有節奏感,全都是個人能力問題,非因『大B』能力上好過『細B』。」她建議家長,當考慮子女做「大B」或「細B」,先了解家庭資源、孩子特質。

「學習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我會想若是『細B』的話,那所學校是否適合他?我曾往幼稚園觀課,好像老師教加數,有些小朋友落後(未及程度),他可能是大B或細B,但老師都會想辦法教好他,給予支援。我想,這種學校是適合,亦放心給稍為落後的『細B』入讀。」 學前教育正是發揮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Vygotsky)的鷹架作用(Scaffolding)理論:當幼童有旁人協助則發揮鷹架作用,較沒有人協助時,在認知能力上有明顯差距。「我知道有些幼稚園,確實是教甚麼都要小朋友識,老師只教一次,小朋友不明白就需要家長補足……若考試不符合要求,老師會致電家長,假若小朋友落後,家長還想讀這類學校的話,是否延遲一年入學較理想?」

 

訓練「細B」達標欲速則不達

兒科醫生張傑強調,學前教育乃按個人特質、能力發展,當家長將子女與其他月齡的孩子比較並沒有意義。「月齡相差半年,能力已有差距,因此『大細B』確實有差異存在,問題是父母的心態,以及教師怎樣與家長解釋、教小朋友才最重要。」他續指,同年出生而因月齡差距所出現的能力差異,確實待升上小學後才收窄,並且慢慢消失。

他強調,後天各式「訓練」並不會縮窄與不同人比較下的成長差異,家長須認清背後,期望「細B」子女與「大B」看齊的原因,到底有何意義。「你識打羽毛球,跟打得很出色,當中便是熟練的技巧。你『訓練』幼兒,不會令他們技巧好,因為其成長里程碑未達到,怎樣訓練也徒然。」他認同因材施教,指若「細B」學得到某種技能,便按其能力栽培,而非拔苗助長。舉例說,要「細B」執筆寫字,前三指肌肉仍未能運筆,強行訓練亦不會有效果。「小朋友未開竅,不能強求。以說話能力為例,有些幼兒完全不能理解某事物,便不會講出內容;有些理解到,又不會開腔;有些胡亂說一堆話,我們醫生的角度,是與同齡孩子比較下,完全未能理解,又怎會懂得說話?這是逼不來,應順其自然。」張傑補充,正是在校受教育的過程,慢慢建立幼兒理解事物的能力,很自然便能說出有意義的詞彙、句子。

至於男孩的說話能力是否較女孩弱?他續指,新世代兒童大概從小接觸不同媒體的經驗更多,受周遭環境刺激語言能力,過往男女生說話能力發展縱有差異,惟今日已不明顯。

學行、跑步、跳躍……全都是按個人成長里程碑,很自然便做到的能力,強求不來,亦沒有必要與其他不同月齡孩子比較。
學行、跑步、跳躍……全都是按個人成長里程碑,很自然便做到的能力,強求不來,亦沒有必要與其他不同月齡孩子比較。

 

■有指男童的語言能力,在學前階段明顯較女童落後,兒科醫生張傑指,新世代幼童接觸不同電子教材,加上語境刺激足夠,現時已不見到兩性之間的差別。
■有指男童的語言能力,在學前階段明顯較女童落後,兒科醫生張傑指,新世代幼童接觸不同電子教材,加上語境刺激足夠,現時已不見到兩性之間的差別。

 

適合位置 發揮更好

一個班房,怎樣也存在學習差異,惟學前教育重要的學習經歷之一,是同儕互相模仿、學習,促進彼此成長。
「不過,有幾多『細B』家長接受到,自己孩子遭比下去?或是換了一個月齡差距不會太大的班房,『細B』不會因為自己力有不逮,做不到某些事情感不開心?還是留給家長考慮安排子女做『大細B』問題,畢竟,個人心態都很重要。」他表示,從醫學角度,是在正常表現群體中抽出Abnormal(異常)。「我認為,應看孩子是否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傾向,而非『大細B』的差異。家長永遠認為子女是『正常』的,想搵子女是否天才,因此,學校內『細B』家長不住看子女是否可以超越『大B』。」張傑笑道,學前教育看到屬於個人天賦,即所謂「早慧」,從來跟月齡差異無關,亦非後天栽培、「催谷」而來。「每個孩子擁有的都不同,是家長放孩子在一個適合、有利的環境,才會發揮得好。」

根據教育局的《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K1生禁執 筆寫字,待幼兒培養正確坐姿、小肌肉和手眼協調的能 力發展成熟後,才開始從基本的筆劃開始學習寫字,並 且透過不同活動訓練小手肌,令高班寫字的運筆能力更 好。當家長考慮做「大細B」的同時,須了解不少私幼早 在K1已開始寫綫條,子女是否可以三年來配合學校的 課程對寫字的要求?
根據教育局的《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K1生禁執 筆寫字,待幼兒培養正確坐姿、小肌肉和手眼協調的能 力發展成熟後,才開始從基本的筆劃開始學習寫字,並 且透過不同活動訓練小手肌,令高班寫字的運筆能力更 好。當家長考慮做「大細B」的同時,須了解不少私幼早 在K1已開始寫綫條,子女是否可以三年來配合學校的 課程對寫字的要求?
兒科醫生張傑
兒科醫生張傑
教育心理學家楊潔瑜
教育心理學家楊潔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