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自學 ︳疫情促Homeschooling 在家學習能否取代傳統教育?

更新時間:10:00 2022-10-27
發佈時間:02:31 2022-10-27

三年來, 全港中小學生斷斷續續回校上課,網課成為替代方案。儘管暫停面授課令不少家長叫苦連天,卻令人反思另類教育,包括在家自學(homeschooling)的可行性。今次請來兩位曾經及一位正在homeschooling的家長分享自身經歷,更有心理學家分析在家自學對孩子心理發展的影響。究竟香港能否參考外國做法,以homeschooling取代傳統回校上課的教育模式?即使重回校園上課,這群家長的經驗又能否運用在課餘時間,讓其他家長借鏡?

 

教局兩年未發入學令

政府現時為六至十五歲的兒童提供九年免費普及基礎教育,並無把幼稚園納入強制教育,因此家長非必須安排子女入讀幼稚園。但現時教育局並不認同家長在家教育取代學校教育,故沒有相關申請程序或批核機制。學校須按教育局規定,在學生連續缺課的第七天,向該局申報有關個案作跟進,包括學生獲派公營學校小一學位而未有入讀的個案。若獲悉六至十五歲兒童未有定時上學的個案,缺課組將派員聯絡家長或透過家訪,了解有關兒童的教育需要是否獲適切照顧,並就有關個案作定期評估和跟進。如家長沒有充分理由而堅持不讓子女定時上學,教育局常任秘書長可根據《教育條例》向有關家長發出入學令,一經定罪,可罰款港幣一萬元和監禁三個月。

根據資料顯示,二○○九 / 一○至二○一八 /一九學年,教育局一共向八名學童的家長發出入學令,局方僅需在二○一九 / 二○學年向當中兩名學童跟進復課情況。據《星島日報》早前有關在家自學報道,引述教育局覆稱,現時需持續跟進的在家自學個案有十多宗,過去兩年亦未有發出入學令。報道亦引述有教育界人士指,一五年時,當局披露有三十三個在家自學個案,七年後則少了一半。

 

SEN家長:自行安排滿足孩子成長所需

Helene兒子Wycole今年四歲,患有自閉症,一年前開始homeschooling,在此之前曾上過一年N班。Helene表示早在Wycole很小的時候便已經發現問題,並一早申請好相關支援,在上學的同時,有到校治療師跟進兒子的情況。由於Wycole的大肌肉發展遲緩,行路不太好,Helene覺得學校的治療並不足夠,便為他安排baby gym。她指那時候一星期平均有一至兩日不上學,大部分時候都早退。「因為我們堅持讓Wycole午睡,更要抽時間進行不同治療及活動,如行公園、跆拳道、baby gym。」

本想着這樣安排也可以,更安排了好幼稚園,並交了留位費。該年暑假,Helene亦開始為Wycole升小作準備,卻發生了一件令她感到失望的事情。她憶述當時已經有感傳統學校並不適合Wycole,所以一開始鎖定主張蒙特梭利或華德福教育的學校。「當時我為Wycole找了華德福學校,參觀並試上暑期班,結果開學前學校竟跟我說他們收多了學生,無法照顧我兒子。」當時Helene便覺得連這些體制外的學校都無法容納Wycole,何況傳統主流學校?

儘管現時不受《教育條例》規限,Helene稱未來亦打算向教育局申報,繼續homeschooling。
儘管現時不受《教育條例》規限,Helene稱未來亦打算向教育局申報,繼續homeschooling。

 

為了讓Wycole在暑假期間學習,Helene在網上找到於大埔林村開辦playgroup的日本人Mabo,而Mabo亦曾有兩年在家教學的經驗。Mabo解釋,剛來港時,兒子只有四歲,因為他們一家不懂粵語,無法入讀本地幼稚園,而國際學校說最快也要等兩年才有學位,無奈之下只好自己教。對於香港教育,他認為不只是在家自學,即使學校教育同樣落後於其他國家。在他眼中,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該有着不同的教學方式,但香港的學校,老師只是試圖讓孩子融入一式一樣的教育制度當中。

Mabo的兒子已經十六歲,正在美國讀書,他相信如果兒子接受了被大多數香港人所認同的主流教育,他主動和勇於挑戰的精神就不會出現。
Mabo的兒子已經十六歲,正在美國讀書,他相信如果兒子接受了被大多數香港人所認同的主流教育,他主動和勇於挑戰的精神就不會出現。

 

教學應以兒童為中心

Mabo的看法正好反映出Helene的擔憂,故Helene十分欣賞他的教育理念。該年暑假,Wycole幾乎天天都會在Mabo那裏上課。雖然在認識Mabo前,Helene亦曾上網及閱讀有關homeschooling的資料,但Wycole在過程中的轉變,令Helene對於homeschooling的念頭愈來愈強烈。「起初很抗拒,但短短一兩星期已經看到變化,Wycole的自主性提高,願意嘗試接觸一些較為骯髒的事物,不像以前一碰到便要去洗澡。」於是在開學前決定通知幼稚園退學,放棄到校治療服務的機會,她更笑言:「學校對我的決定也感到十分驚訝,最後花了兩個月才能成功退學。」

現在Wycole大約每星期參與一次Mabo的playgroup,有別於坊間playgroup,Mabo並沒有提供特定的課程或活動,反而根據孩子的意願決定教學內容。他表示在真實的環境中,到處都是學習的機會,透過實踐,提高孩子的積極性、專注力、記憶深度等,與僅僅在書本上學習不同。

訪問當日,Mabo教Wycole以及另一位女孩製作章魚燒。
訪問當日,Mabo教Wycole以及另一位女孩製作章魚燒。

 

不一定要做全職家長

部分家長誤以為homeschooling是父母拿着課本, 然後跟着每天的時間表在家上課,那豈不是要放棄自己的工作?但正如前文所述,homeschooling主要指脫離學校教育,由家長主導孩子學習,沒有特定的教法。「Homeschooling可以有很多做法,拿着課本跟時間表上課那種,我會理解為school from home,但我贊同的是unschooling,只要小朋友有興趣,提供一個動機,他們自然會學。」所以Helene平日會找一些不同的活動、支援小組,自己亦從來都不是全職媽媽。「雖然我有丈夫及工人姐姐幫忙,但小組裏沒有工人姐姐的大有人在,更有一個媽媽帶着三、四個孩子的。」

Helene提醒,所謂「自然」並不是放任不管。她會把握好的老師,即使地點偏遠、車程長都會照樣參加,例如Mabo在林村,鋼琴老師則在銅鑼灣。下課後,她會有follow up(跟進)。「主要了解他學了甚麼,孩子回到家中做不到其實我們不太介意。」儘管夫妻兩人都要工作,但她覺得兒子並沒有因此學不到東西。「他從小已經養成用英語溝通的習慣,會聽不同類型的音樂,後期會看故事書,現在更能背到裏面的內容,因為我們有用quality time陪伴他。」

雖然背出來的內容不一定正確,卻反映孩子有用心聆聽。
雖然背出來的內容不一定正確,卻反映孩子有用心聆聽。

 

毋須強逼 愉快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人不可能懂得所有知識,Helene認為家長對於不熟悉的範疇毋須強行教孩子,更重要的是陪伴及尊重孩子的興趣。 她認為主動學習的知識量會比強逼多,她亦觀察到Wycole不是強逼就可以的小朋友,奈何普遍學校的理念都不符合Helene心中期望,這亦是他們退學的另一原因。Helene覺得課程中很多東西都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學習,例如看書可以學語文、賣旗可以學常識,故不太擔心Wycole在知識方面會落後於同齡小朋友。「在我的homeschooling裏面,每一分鐘也是學習,但不是每一分鐘都是教導。」她稱退學後最大的分別是兒子比以前開心,不用再強逼自己fit in。「 作為母親,我很清楚孩子的能力是不能完成該項任務,但放學回來他卻拿着製成品。我寧願學校告訴我他不能完成,也不想學校勉強幫他,然後回家卻不能再次做到。」她更憶述當時Wycole上學的情緒出現問題,試過把過萬元的眼鏡扔到火車站再也找不回來。現在溝通時間多了,Helene對兒子有深入的了解。「以前每天都很趕,連帶自己情緒也出現問題。」

Helene說除了規矩方面設有標準外,其他都沒有刻意要求。
Helene說除了規矩方面設有標準外,其他都沒有刻意要求。

 

Helene指任何孩子都適合在家學習, 但要調整自己的標準及心態,了解何謂教育,看書籍認識homeschooling到底是甚麽一回事。「以小朋友福𧘲為依歸,為他鋪路,將來走得更高更遠更多姿多采,而且開心。」她覺得學校生活並不是一個開心的生活,但絕對不是為了逃避學制而選擇homeschooling,她笑言:「可能我的兒子最終同樣需要考DSE或IB。」Homeschooling之前家長要考慮清楚選擇的原因以及怎樣教、想孩子學甚麼,例如她認為四肢體能與頭腦發展互相配合,便安排了一星期最少三天的baby gym及跆拳道,不是一面倒在家做補充練習,她更建議homeschooling的家長盡可能不要集中在學術方面。「運動、音樂、社區等,與人有多些具深度的接觸並多觀察,包括外出吃飯、購物,把學習放在日常生活中便已經是最好的homeschooling。」

 

文:林詩敏 

圖:禇樂琪、何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