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學界正向教育風 閩僑小學家校強化身心面對逆境

更新時間:18:20 2022-09-28
發佈時間:07:00 2022-09-29

近年學界致力推動「正向教育」,教育局亦全面推廣「正向心理」,加強學童面對生活中不同的困難及挑戰,延伸至「正向家長教育」,冀幫助家長建立正向思維,推廣正確教養子女的方法和態度,相關教學活動亦如雨後春筍;當社會充斥「負能量」,家校推廣正向風盛,究竟正向心理學應用層面是怎樣?從學界首批推動正向教育的校長,遠赴美國進修的社工家長分享,更了解此門新興心理學如何影響逆境下教與學的身心靈狀態。

撰文、攝影:羅惠儀(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何謂正向心理學?

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屬一門科學研究,探討人類福祉,如何活得更好,令身心靈健康 (Well-being),提升幸福感,即英文Well-being flourishing;並透過科學探討效用,從研究得出實證、有效數據(Evidence-based)得出有效介入方式。
美國正向心理學之父馬丁.沙利文(Dr. Martin Seligman)提出,若果人能運用個人的強項於工作、休閒技藝、家
庭生活等各方面,將容易感受到真實的快樂及幸福圓滿(2011)。在價值實踐概念中,心理學家Christopher Peterson
與Seligman將逾二百多種關於人性正向特質歸納成六種美德,包括智慧與知識、勇氣、靈性及超越、仁愛、公義、節
制,並從抽象的美德中,延伸出具體可測量的二十四個品格強項(2004)。

小二生教正念呼吸 挽回母親企圖自殺念頭

觀乎閩僑小學近年致力舉行不同活動,校長葉淑婷的出發點也是令學生玩得開心,特別疫情下,眼見學生不乏壓力,她於近月便曾租用了大型水池放在操場讓學生玩水。「任何情況下,必須先關顧學生情緒,那便是正向教育所重視的,再用校政配合,好像暑假回校,不是追功課和程度,而是關心精神健康。」二○一八年四月,她與另外四間學校校長、教師及團隊顧問救恩學校時任校長陳梁淑貞,遠赴澳洲參與為期一星期的國際正向教育研討會(PESA Conference),當中有「正向心理學之父」美國心理學家 Dr. Martin eligman,以及不同教育學者的經驗和研究分享,認識箇中實踐方法;同時造訪當地由 Dr.Martin Seligman擔任顧問,被形容為全球正向教育模範學校的Geelong Grammar School,了解該校怎實踐正向校園文化。「校長態度開放,一直說為何學校不能像迪士尼樂園般令學生覺得好玩?」回港後,她與另外四間小學可說是本地首批推動正向教育的學校。

閩僑小學校長葉淑婷與「正向心理學之父」美國心理學家Dr. Martin Seligman合照。(受訪者提供)
閩僑小學校長葉淑婷與「正向心理學之父」美國心理學家Dr. Martin Seligman合照。(受訪者提供)

栽種子種正向

由基層學校開始推動正向教育,葉淑婷坦言基層學童面對不少生活上的壓力,包括住屋及父母的經濟條件,她慶幸正向教育能加強學生心理質素 ── 曾有該校家長疑因疫情帶來壓力,企圖在家跳樓自殺,猶幸學生保持冷靜,成功勸服其母。「當時學生不過是二年級。他告訴我們,當下立即拖着媽媽的手,叫她慢慢呼吸,不要緊張……最後媽媽自行爬回屋內。該名學生有參與學校靜觀,我覺得很奇妙,是栽種了一些種子在腦中,不但幫到自己,還有其他人。」
從來學校的辦學精神,離不開培育學生品格,與正向心理學所提倡的個人性格強項類同;何以正向教育近年大行其道?葉淑婷補充,未推行正向教育前,學校的生命教育早有涉獵相關品德培育,不過,正向學說內提出不同延伸活動加強效果,像靜觀(Mindfulness)平靜情緒,現時她在校內另闢靜觀班房,內裏有角落放上各式減壓工具,粉彩畫等。「有學生考試前會做呼吸練習,幫助應試表現。」


幽默感也是強項 研究實證果效

從澳洲回港後,她定期與其他與會的校長會面,討論各自推廣的活動。「我們有着同一理念,但各自構思不同活動,像亞斯理衞理小學有『失敗周』,我們則推行『二十四項性格強項(Character Strengths)』。」
她尤喜歡Dr. Martin Seligman高徒Lea Waters的著作《The Strength Switch》。「她提出所有學生都有其強項,家長、教師不是針對性對準子女、學生弱項,而是找到他們的性格強項後,缺陷自然修復。」該校全體教師,包括她都會做二十四個品格強項的調查,了解自己的強弱個性。「我最強是幽默感,最後那項是『自我控制』,哈哈。」
龍嘉敏主任有份同赴澳洲進修,她指出,學生透過認識個人強項加以發展,心理會產生積極影響,亦是正向心理學中所提到的「幸福感」。學校的活動正是建基於Dr.Martin Seligman 的幸福理論五個核心元素PERMA: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全心投入(Engagement)、人際關係(Relationships)、目標意義(Meaning)、成就回饋(Accomplishment)。

四年前,葉校長與另外四間學校校長、教師,遠赴澳洲參與為期一星期的國際正向教育研討會,回港後成為首批推行正向教育的學校。(受訪者提供)
四年前,葉校長與另外四間學校校長、教師,遠赴澳洲參與為期一星期的國際正向教育研討會,回港後成為首批推行正向教育的學校。(受訪者提供)

保持堅韌度抗逆

大人與兒童同樣會經歷生活挫折、面對生命無常,因而產生負面情緒。葉淑婷肯定的說,正向心理學非凡事都要「樂觀」面對,而是容許失落、難過。「重點是保持個人堅韌度,你有能力 bounce back(反彈)。」
她續指,外界對正向心理學有誤解,以為就算社會環境再差都要教學生保持「樂觀」。「其實是重視學生身心靈健康,正向教育不是要很『開心』去接受所有事,而是每人當下也有情緒、感受,好像從靜觀呼吸練習中察覺出來。」該校其中一項加強正面情緒的活動有靜觀,葉淑婷指,正向教育內活動效果,乃透過科學研究得出實證(Evidence-based)。「靜觀有不少研究支持其成效。過去做德育教育,大概每月一個主題,現在我們將不同性格強項,每月介紹給學生,像幽默感,普遍學校不會做這個,但這個真的是一個優點,有幽默感,面對很多事的態度都會不同。」

正向班房文化,是要教師先有正向思考才能實踐。(受訪者提供)
正向班房文化,是要教師先有正向思考才能實踐。(受訪者提供)

主任龍嘉敏表示認同。「小朋友面對任何情況都可以有抗逆力,最後發展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來對待所有人與事……不是否定情緒,而是用正向心態處理情緒,最後達至好的well-being。」最後,正向心理學目標,也是抱持正面看待事物。「有些人會是Fixed mindset(定型心態),凡事先向負面想,我們希望透過不同活動,讓學生認識人與事、動物、以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凡事都有正、反兩面,那麼應該怎樣處理?如何看得正向些?幫助自己調整一個growth mindset。」

Lea Waters的《The Strength Switch》以及M.Seligman《The Hope Circuit》是影響葉淑婷辦學精神的著作,她認同教育應從加強學生強項發揮,令他們感自信及幸福感才重要。(受訪者提供)
Lea Waters的《The Strength Switch》以及M.Seligman《The Hope Circuit》是影響葉淑婷辦學精神的著作,她認同教育應從加強學生強項發揮,令他們感自信及幸福感才重要。(受訪者提供)

經營正向班房文化

葉淑婷表示,推行正向教育需要營造整個校園氛圍,而不是單純一項活動,好像「正向班房」便是其中之一,外國教師會「攬一下」進課室的學生、上課前會圍圈談談瑣事等。「連堂之間,老師會與學生玩小遊戲;老師開大會前,又會玩個小遊戲,令大家醒神。」她特別將學生手冊重新編輯,每天讓學生以「公仔」表達心情。「如果學生圈了『喊』(公仔),班主任會了解原因,關心他們。」她補充,學校推行正向教育時都要教師認同理念才行,否則所推活動效果徒然。

圖書館另設一角,長期放置生命教育為主題的繪本,從校園不同布置滋養學生的身心靈健康。(受訪者提供)
圖書館另設一角,長期放置生命教育為主題的繪本,從校園不同布置滋養學生的身心靈健康。(受訪者提供)
閩僑小學的學生手冊,學生每天用表情符號表達心情,有助教師跟進學生情緒。
閩僑小學的學生手冊,學生每天用表情符號表達心情,有助教師跟進學生情緒。


陳梁淑貞從英國學習了一套「關顧式課室管理」

(Responsive Classroom Management)教學法,像早上入班房時,學生可以貼上代表自己情緒的貼紙,讓老師知道其情緒後跟進。「要恰到好處,否則老師、學生都會吃不消。」她過往一直保持與學生有共進午飯的習慣,用輕鬆的形式了解大家上課狀況與身心靈狀態。而正向教育中的靜觀,可以讓學生有空間靜下來。「小朋友不能長時間處於精神亢奮,必須有靜下來的時候。他們亦不能做太長meditation(打坐),最多十分鐘。」因此,單從班房布置,如課室內的閱讀角,正好讓學生可以靜靜地坐着、看書,又或栽種植物,營造舒適效果。「有些同學易發脾氣,課室需要有一角讓他們做喜歡的事及平靜下來。」閩僑小學的正向班房,當中有一角放置不同滋養身心靈的物品,如近年流行的粉彩畫、減壓瓶等,讓學生可以平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