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教養】理解別人有助未來發展 3個方法培養孩子同理心

更新時間:19:32 2022-09-21
發佈時間:09:00 2022-09-22

網上流傳一段片段,影片中看到一名估計就讀幼稚園的學生,在魚檔的魚池中,用手撈出一隻活蝦,然後狠狠地掉在地上,並且用腳大力的踐踏活蝦兩下,之後將活蝦放回魚池中。影片引起網民大量的迴響,認為這個踐踏活蝦的行為令人心寒,而將曾經被踐踏的活蝦放回魚池中,讓其他人買回家吃進肚子裏,這個行為也極度「黑心」,甚至乎批評孩子日後可能會成為「天水圍變態佬」!

當然,單憑影片裏面的行為,我們只能夠判斷孩子的行為是不正確的,但是不能就此斷定孩子是否患上任何心理疾病。當然,在這個行為裏面,我們也可以看出孩子可能缺乏同理心,也可能是管教上出現了一些狀況。

同理心,是指我們能否身同感受的明白到、感受到對方的情緒及感覺,孩子在幼兒時期,其實就已經具備同理心的能力,當幼兒看到其他小朋友哭泣的時候,或者看到親人受傷,他們也可能會因此而感到相同的情緒,也可能會因此而哭起來,這是最簡單的同理心的證據。自小建立孩子的同理心,孩子長大之後能夠更加感受到別人的情感、明白他人的想法,這對他們的人際關係也很有幫助,同時也較可能展現出更多有利社群的正面行為。

 

先關顧孩子的情緒

究竟我們需要怎樣做,才能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呢?首先,父母與孩子的互動時,需要留意孩子的情緒,在發生事情之後,把想教導孩子的道理先忍住,首先處理孩子的情緒,例如孩子不小心打破了花瓶,可以說「媽媽知道你現在一定感到很害怕」等,而不是說「早已告訴你不要亂跑」!

 

放下批判認真聆聽

其次,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父母宜先放下自己的想法及批判,全神貫注地聆聽孩子的說法,例如哥哥投訴弟弟動手打他,父母可以先了解發生甚麼事情,而不是說「一定是你先嘲笑他,然後他才攻擊你」!

 

分享自己情緒及想法

在聆聽及了解過情況後,父母也應該說出自己的情緒及想法,讓孩子知道別人的情緒及感受,例如「媽媽知道弟弟動手打你,你一定感到很憤怒,但知道你也對弟弟還手,我也很失望呢」,這些分享能讓孩子感到自己的情緒被父母理解,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能更了解自己的情緒,但同時,也更明白別人對自己的期望,亦能夠更客觀地反思自己的行為。

研究亦發現,慣常使用體罰或咆哮的管教手法,會影響孩子的同理心培養,因此父母要加倍留意。

 

文:程衞強

香港及英國註冊心理學家、認證靜觀發證導師,並有多個國際認證專業資格、應用心理學(特殊學習需要)及管理學雙碩士學位。曾任本港註冊幼稚園及幼兒學校校監,現時為私人執業心理學家,並擔任多所大學客席講師工作。Victor活躍於傳媒及社交媒體,曾接受電視、電台、報章及雜誌訪問超過數百次。

專頁:www.instagram.com/PsychologistVictorChing

 

延伸閱讀

【育兒】面對SEN小朋友 旁觀者忌打量批評

【育兒】3招培育孩子毋須物質也快樂

家長亂po社交平台如何影響仔女自信 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