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升小幼兒能力落後 幼稚園:加入小一銜接課程助適應

更新時間:09:00 2022-07-28
發佈時間:06:40 2022-07-28

協康會上海總會康苗幼稚園,特別情商毗鄰小學借出桌椅,給高班(K3)上課,先讓學生適應與幼園小桌椅分別:不再分組坐、不能自行往玩具角揀玩具,甚至要用小學的「大書包」等。校長吳莆鳳強調,要讓幼兒認識小學課室規矩,自七月上旬已安排各小學科目、體能課堂,每課約二十分鐘,且加入「連堂」,令學生對小學術科有概念,學習「坐定定」聽講。

該校「小一銜接」課程精神,非將學術內容「調深」,就算採用小一術科題型,旨在令學生有意識學習圈出、劃綫在句子重點;認識選擇題題型、學習寫日期、寫手冊等技巧。「我們有問同區的小學意見,發覺我們學生有做小一銜接適應很好,很快識聽指令。跟小學校長溝通過將哪些課堂模式放入銜接課堂內,像起立、拍椅,幼稚園的自由度始終較大,這些地方便加入在課程內。」

記者從觀課所見,老師已安排傳簿、自行執拾書包、筆盒環節;就算有學生掉了鉛筆在地上,也需要先舉手,告訴老師才可「出位」執拾;班內學生整個上午課堂表現,幾乎與小一生無異。

學生熟習小學題型,以及基本學習技巧,如圈出重點、在綫內寫字等。
學生熟習小學題型,以及基本學習技巧,如圈出重點、在綫內寫字等。

 

家校合作 加強認知訓練

吳莆鳳認同,網課、教學短片就算多完備,始終不及實體授課,就學術方面,學生認字能力較以往同齡差,唯有請外籍教師錄製聲音教材,製成QR Code方便家長與子女共讀。「疫情下,家長的角色真的很重要,校方製作教材,要先考慮家長可以處理得到,才能與子女一起溫習、鞏固。」該校採用蒙特梭利課程,在家透過教具已可讓幼兒自行練習,達到訓練小手肌之效,因此學生執筆寫字的能力如常。「家長都需要拍片給學校,讓我們知道學生的進度。就算是雙職父母,我們的練習包已有不同用具,加上短片、文字講解,家長跟着做便行。」

傳遞時學會取回屬於自己的書簿,都是K3學生需要知道的課堂常規。
傳遞時學會取回屬於自己的書簿,都是K3學生需要知道的課堂常規。

 

K3要識如廁清理

吳莆鳳聽過同區小學主任分享,亦值得家長借鏡。「不少小一學生真的不懂得舉手去廁所,最後『瀨尿』……就算學前都不應該有此情況。」她續指,要先打好自理能力基礎,才可以有效學習。「學前,工友會幫小朋友抹屁股,但上到K3,我們已要求學生自己抹,工友只是協助清理,這個過程跟洗澡、刷牙一樣,一定要給孩子試。我知很多小學老師『嗌救命』,是因為要處理小一BB如廁。」

她強調,家長總怕子女受疫情影響,令學術能力落後,因而忽略鞏固他們的自理能力。「自理是個人紀律,小一模擬要孩子學執書包,是他們要有計畫能力,怎樣放置物件先後,沒用的東西先放小櫃桶,放學要看清楚沒遺漏……現在的家長學術程度高,都不用由學校給予更多學術知識,反而忽略最重要的自理需要。」

放學背起書包的程序,在小一銜接的課堂都要練習。
放學背起書包的程序,在小一銜接的課堂都要練習。

 

難忘停課前的生日會

兩年疫情以來,升小一的學童幾乎與幼稚園生活絕緣──沒有生日會、旅行,甚至茶點環節,不少高班學生對幼稚園生活模糊。吳莆鳳憶述疫下最難忘的事件,是最近一次教育局宣布停課翌日,正是學生夢寐以求的生日會,由於宣布時間接近當日放學時段,她馬上着工友外出購買生日蛋糕,延遲放學時間,為學生舉行一次生日會:「小朋友不過想要一幅切蛋糕的照片,他們見到仍然有生日會, 開心到不得了,到現在仍然記得。」

 

文:羅惠儀    圖:黃頌偉、何建勇、部分由受訪學校提供

 

延伸閱讀

【親子教育】疫下升小幼兒能力落後 英華:禮儀、聽指令需花更多時間

【親子教育】升小幼兒能力落後 閩僑:疫情下更要花錢做課餘活動

【親子教育】疫情下孩子易焦慮、不說話 專家教3招追回幼兒黃金學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