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溝通】故事介入提升情商 創新法治療欺凌

更新時間:18:27 2021-04-15
發佈時間:16:43 2021-04-15

香港校園欺凌問題嚴重,去年間歇復課都已聽到不少相關事件,有些甚至成為新聞。早前有推廣閱讀文化的機構跟大學合作進行為期六年的研究,在二十三所小學推行全球首創的故事介入方法治療欺凌問題,發現能提升學生的情緒智商、社交技巧和品德素養,從而由孩童時期開始預防或減少欺凌問題出現,而這方法家長在家都能做到。


全球之冠
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馮麗姝博士,其主要研究的範圍之一包括校園欺凌。去年她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本港校園欺凌問題在前年社會事件中急速惡化 ,逾五分一受訪中學生及近兩成受訪大學生表示,曾因政治立場不同受同學或朋友的言語攻擊。而遭排擠或孤立;或網上攻擊;或肢體攻擊的中學生和大學生,每項分類都分別各有一成多。她更指出香港校園欺凌問題在全球排名第一。「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二○一七年十二月,針對全球七十二個國家及地區共五十四萬名十五歲的中學生進行調查,發現香港五千名受訪者中約三成二表示一個月內曾遭三次或以上欺凌,比例較台灣高三倍;較美國高近兩倍。」


研究為期六年
有鑑於此,城市大學跟安徒生會推動「『悅讀新視野』計劃」,於二○一五年起為期六年,期間於一七至二○年在二十三所小學,篩選出高危學童(即屬「小霸王」(操控型攻擊者)、「復仇者」(反應型攻擊者)和「綜合型攻擊者」(操控型及反應型攻擊者))共三百一十一人,年齡介乎七至十歲,再隨機把他們分為進行故事介入的「實驗組」、採用一般說故事方法的「安慰組」和作對照研究的「等候組」 。


安徒生會總幹事黃美坤指出,「實驗組會進行角色扮演和遊戲,學習換位思考。並透過運用不同繪本以故事形式,改變他們對行為及事物的認知和理解,當中建基於馮博士的社會資訊處理理論,把欺凌者認知上的扭曲,以為別人不滿意自己,或以欺凌獲得滿足感、優越感等,透過故事糾正過來。」研究評估共分三階段,包括故事介入治療前、完結後和六個月後的追蹤。


欺凌行為下跌逾三成
馮麗姝指出,研究發現「實驗組」與其他小組比較有着正面的影響:「這組別的操控型攻擊行為、反應型攻擊行為和綜合型攻擊行為均下跌逾三成。在小組結束後半年再作跟進,亦發現這組別兒童的攻擊行為沒有反彈,三種行為的指數甚至進一步跌逾四成。故事介入手法對憤怒控制的成效亦顯著上升逾十一點五倍。研究顯示故事介入治療法能建立學童正面的管理情緒方法,減少由憤怒所引發的攻擊行為,有效減少學童未來演變成小霸王或復仇者的機會,從而預防及減少校園欺凌的出現。」


故事介入好處多
黃美坤指出故事介入治療的好處是沒標籤效應,「大家都愛聽故事,小朋友都能接受。用軟性方法灌輸正確道德觀,避免用說教方式講硬道理,小朋友印象更深刻。」方法亦簡單易用、成本低,並可提升學童的閱讀及表達能力,適用於不同程度的偏差行為。「欺凌事件漸增,社會需求大,可把這方法融入學校課程,或作日常課外活動。」


 


研究雖已告一段落,但活動仍繼續。早前除了進行故事介入治療,還在學校舉辦關愛活動和家長工作坊等,不過現因疫情,活動改為網上進行,八至十人一班,黃美坤指成效不錯:「華人社會向來低估故事的力量,但故事能助培養孩子的品格,效用不低於正規教育。而趁小朋友還小推廣,不用等到長大後出問題才作輔導,到時成本會更貴。」


親子閱讀小貼士
1. 要令閱讀變開心,可配合遊戲、角色扮演、場景遊戲等。
2. 家長每天撥15至20分鐘作親子閱讀,同一本書可多看幾次無妨。
3. 閱讀時不要側重孩子學到多少個生字或甚麼的道理;更不要借故事指出孩子犯的錯,免影響共讀氣氛。
4. 家中凝聚關愛氣氛,定時跟小朋友拿故事書一起看。


處理孩子被欺凌和欺凌小貼士
1. 若發現孩子有欺凌行為,父母先要冷靜情緒,不要反應過分,亦不要溺愛為其找籍口隱瞞,要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2. 研究指孩子的欺凌行為很多時源於父母的管教,父母要多注意身教。
3. 心平氣和跟學校談,看可否讓小朋友之間修和。


想了解更多親子閱讀技巧,可瀏覽「悅讀花園 storytelling.org.hk」,內容有:
1. 繪本推介:針對不同年齡孩子的發展需要,推薦多個主題繪本。登記成會員可觀看故事影片,閱讀更多好故事書。
2. 故事活動:分享由專業故事導師設計的延伸活動,提供豐富活動教材,省卻預備故事的時間。
3. 故事技巧:故事培訓導師總結過往經驗,分享實用故事技巧,增加伴讀者的信心。


備註:另有「安徒生會 Hans Andersen Club」Youtube頻道,提供逾百條故事影片。


文:馮淑玲 圖:褚樂琪、受訪者提供




黃美坤指故事介入方法治療欺凌問題,更容易被接受和進行。
黃美坤指故事介入方法治療欺凌問題,更容易被接受和進行。
研究使用的故事書富趣味性,在公共圖書館或學校亦能找到。
研究使用的故事書富趣味性,在公共圖書館或學校亦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