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秘笈|四點改變避免小孩自卑 不辱罵多鼓勵【615期】

更新時間:05:00 2022-03-17
發佈時間:05:00 2022-03-17

孩子做錯事,很多時候其即時反應是看大人的回應,雖然不少家長心裏明白不應責罵孩子,但也可能沉不住氣,致說話語氣過重,甚至用上羞辱的字眼。有註冊社工提醒,如孩子長期被羞辱,會逐漸相信自己是沒用的人、自我評價低,並形成膽小怕事和退縮的性格,故父母需要學習修飾話語,積極幫助小孩建立自尊心,令他們將來成為充滿自信又勇於表達想法的人。

女青賽馬會家庭健康促進中心單位主任、註冊社工施倩俐
女青賽馬會家庭健康促進中心單位主任、註冊社工施倩俐

 

常見辱罵孩子原因
女青賽馬會家庭健康促進中心單位主任、註冊社工施倩俐(Akina)留意到不少父母常以帶有侮辱或比較意思的話語責備孩子,甚至偶有人身攻擊。下列是她認為父母羞辱孩子的常見原因:
1. 以為「激將法」助孩子發奮︰部分父母習慣批評孩子,覺得可助他們發憤圖強。惟此種方式容易適得其反,孩子可能因遭受過度責罵而失去奮鬥動力,或惱羞成怒,演變成憤怒情緒,繼而表現反叛。

2. 感到尷尬或丟臉︰若父母因孩子的行為而感到沒面子,如孩子成績差、表現不夠出眾等,或會將不滿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Akina提醒家長,不要將子女的成就看成是自己的成就;亦要學會處理自身情緒,保持客觀,不要因為孩子的事情而反應過大。

3. 習慣將孩子與他人比較︰「為人父母當然想孩子出人頭地,因此不少家長不自覺對孩子的要求很高,也經常把孩子不足之處與別人比較,在生活中加入比賽元素。」如父母常對孩子說「你睇吓佢做得幾好」、「人哋咁叻你咁差」等,孩子接收到的訊息是他「差人一等」。若父母有特定期望,應直接告知孩子,例如「我想你寫字整齊一點」,毋須加入比較或羞辱字眼。

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針對其行為提出改善建議便足夠,語句中毋須加入侮辱字眼。
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針對其行為提出改善建議便足夠,語句中毋須加入侮辱字眼。

 

日常小改變有效建自尊
「雖然羞恥情緒與生俱來,適度的羞恥之心亦有助維護自我形象,對社交有好處,然而長期強烈的羞恥情緒會(令孩子)產生自卑感、自覺很失敗、無地自容,並形成膽小的性格,不敢嘗試新事物,只力求不做錯事。」Akina指出,孩子產生過多羞恥情緒的原因,很多時與大人的責備方式有關。

「為了令孩子將來成為自信又勇敢的人,家長除了避免羞辱他們外,也可積極建立其自尊心,通過給予鼓勵和支持,讓孩子建立正面的自我評價。」Akina解釋,有正面自我評價的人不容易為了討好別人而委屈自己,亦勇於堅持認為對的事、走與眾不同的路;另外,相比自卑的人,自尊心較強的人不輕易批評或報復他人,遭受批評時也不會過分敏感。她建議家長通過以下方式,建立孩子的自尊心:
1. 對孩子有要求
透過運用自身力量完成事情,才可建立自尊感。因此,家長可按孩子的年紀提出合理要求,讓他獲得成就感,例如要求就讀幼稚園的孩子自行穿鞋、穿衣。父母要容許他出錯或不成功,如孩子未能達到要求,可給他提示和指導;達到要求後則別忘了讚賞他。

2. 給予適切關懷
從嬰兒時期開始,父母就要給孩子安全感,包括盡快回應其需要、提供充足的生活必需品,也要給予關懷和溫柔對待,讓孩子感受到有人願意滿足其需求,從而知道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到孩子稍大,父母要在他們傷心或遇到困難時給予關懷,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持續感到受人重視。

3. 讓孩子參與家庭會議
傳統教育中,孩子必須聽大人的話,亦不鼓勵他們發表意見。其實,當孩子有說話能力後,父母可邀請他們參與家庭會議,表達己見,簡單如詢問孩子晚餐想吃甚麼、想送甚麼禮物給長者等,已可讓孩子感到獲得重視。

4. 發掘並認同小成就
即使再微小的事情,父母也要多加肯定孩子的成就和付出的努力。「成就未必是獲獎或考第一,可能是完成生活中的小任務。」家長可請孩子幫忙放罝碗碟,之後簡單說一句「多謝你幫忙」;或看到孩子自發做功課,他完成後父母可以說「你忍耐唔睇電視做功課先,媽媽見到你好自制,做得很好」等。但父母毋須過分讚賞,只要令孩子知道有人注意到其努力便足夠。

孩子透過完成任務可以提升成就感並增強自信,故家長可不時給予孩子小任務,例如要求他們自行刷牙、穿衣等。
孩子透過完成任務可以提升成就感並增強自信,故家長可不時給予孩子小任務,例如要求他們自行刷牙、穿衣等。

 

Q & A
Q: 之前一時生氣對孩子說了過分的話,應如何補救?
A: 家長如自覺罵得太狠,事後應適當地跟孩子道歉並澄清,例如生氣時說了「我唔要你」,之後要跟孩子說明:「對不起我剛才太激動,我不會趕你走。」先安定孩子的心情,然後解釋,如「不過媽媽都想你做到這件事,如果不懂,媽媽教你。」孩子愈敏感,大人說話便要愈謹慎。

如父母留意到孩子做錯事後異常驚慌,父母或要注意平日有否過分責備孩子。
如父母留意到孩子做錯事後異常驚慌,父母或要注意平日有否過分責備孩子。

 

文:周子欣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
育兒秘笈|孩子哀傷不容輕視 處理五部曲拉近親子關係【614期】

育兒秘笈|家長助孩子認清焦慮成因 耐性陪伴對症下藥【613期】

育兒秘笈|正確應對孩子怒火 注意三大常犯錯誤【6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