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玩樂媽鄧家怡|培養情商是家庭的修煉場 【611期】

更新時間:03:00 2022-02-17
發佈時間:03:00 2022-02-17

筆者和先生各自在吵吵鬧鬧的家庭中長大,小時候未能從父母身上學習「非暴力溝通」,故很多功課都是在做了夫妻後,在跌跌碰碰中學習。

孩子出生後,他們有很多機會看到我們吵架,雖然每次我們都感到內疚和愧對孩子,可是總是重複犯錯——應不應該把書本拿到廁所翻閱、誰負責做家務、衝突時對方的言語和態度、教養孩子的方式等,大大小小芝麻綠豆的 事,也可以成為家庭中的火藥引,前一刻才風平浪靜,下一刻又可以因為誤會和自我中心而爆發爭吵。

但是自問與上一代最不同之處,就是雖然我們會吵鬧,但比較能夠真誠面對孩子,事後總會與孩子檢討和分享父母的軟弱,關心和聆聽他們處身父母衝突中有甚麼感受。

倚靠彼此無條件的愛
筆者不想只說一句「人無完人」便了事,輕輕帶過夫婦對彼此的傷害及傷害孩子的每句話,但也不想令大家害怕犯錯,事事追求完美,要求自己做對模範夫妻和爸媽。在家庭裏每人都有缺失,但大家必須學習坦誠相對,並在每次衝突後冷靜下來,謙卑對話,在另一半和孩子面前承認自我和軟弱。要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只能倚靠一家人無條件的愛,才能不斷包容和原諒對方。

有時面對生活壓力,成年人的情緒商數(簡稱情商)狀況也會高低不穩,可能最近幾個月能夠較寬容和謙卑對待家人,下半年卻因為工作或其他壓力,而對家人完全失去耐性。即使人們多麼嚮往一生一世的愛情誓言,但筆者 相信即使當下非常愛對方,沒有一對夫婦能夠百分之百肯定自己能夠與另一半共度一生。

父母也要邊做邊學
成為爸媽以後,我們為着孩子更加努力維繫家庭完整,也不能保證關係沒有危機,仍是只能謙卑地好好過每一天,努力當下,選擇愛對方和自我有成長就足夠;承認自己有時也會不夠信心,懷疑是否有足夠力量跟對方走完整個人生,這都是理所當然的,但不代表我們是失敗的父母。

相反,我們要在孩子面前坦誠相對,父母都是邊做邊學,而丈夫和妻子的角色也一樣,只要能夠天天謙卑反思,孩子才能夠感受到家庭踏實的溫暖,而不是裝作看似完整的家庭,卻有着不快樂和已枯乾的父母與孩子。

「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嗎?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這句出自《馬太 福音》的話,經常提醒着我,沒有事情解決不了,因為上天非常珍視我們,會賜給人們所需要的。我們面對的困難都是能力範圍內可承受的,只要有良好的情商、平和的心,就能幸福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