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測試|17款米製麵食不符指引要求 7樣本鈉含量高於標示值

更新時間:12:05 2022-02-15
發佈時間:12:05 2022-02-15

米粉、米線、河粉等米製麵食方便烹調,亦被認為較健康,是不少市民的日常主食。消委會測試市面30款米製麵食樣本,發現17款樣本檢測出的營養素含量, 其中一款乾金邊粉樣本的鈉含量,與標示值相差逾41倍。

7款樣本檢出的鈉含量高於標示值的120%,超出《技術指引》的要求,包括「Chew\'s」新加坡米粉、「天營坊」新竹米粉、「喜越」河粉、「BichChi」的Vina Noodle和Tapioca rice sticks、「佳之選」過橋米線 — 幼滑及「特惠牌」,相差由21%至4,120%。差異最大的3款樣本為「喜越」、「BichChi」的Vina Noodle和Tapioca rice sticks,檢出量與標示值差距分別為2,050%、2,920%和4,120%。

該等樣本的成分表未有標示添加鹽或其他含鈉的食物添加劑,而標示的鈉含量皆為每100克10毫克,惟檢出量卻由每100克215至422毫克不等,消費者或因不準確的標籤標示值而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攝入較多的鈉。上述樣本的資料已交食安中心跟進。

其中9款樣本檢出無機砷(砒霜),含量為每公斤0.04至0.16毫克,均沒有超出《金屬規例》為精米所訂定每公斤0.2毫克的上限。專家委員會認為,如果每日攝入每公斤體重3微克(即0.003毫克)的無機砷,保守估計有可能使人群患肺癌的機率提高0.5%(誘發人類肺癌發病率增加0.5%的基準劑量可信限下限,BMDL 0.5)。以無機砷檢出量最高的樣本「源順」有機白米米粉計算,1名體重19公斤的5歲小童每日食用約356克(即約1.8包「源順」,煮熟後約6碗)便會攝入達其BMDL 0.5的無機砷。而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日食用1.1公斤的「源順」(煮熟後約20碗),無機砷的攝入量才會大於其BMDL0.5。一般情況下,食用該樣本應不會影響健康。若消費者同時長期大量進食其他無機砷含量較高的食品,例如受污染的貝類和白米,才可能構成健康風險。

另外,其中24款樣本檢出鎘,含量為每公斤0.01至0.10毫克,比《金屬規例》為精米訂定的上限(每公斤0.2毫克)低。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物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下稱專家委員會)為鎘訂定的暫定每月可容忍攝入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monthly intake,PTMI)為每公斤體重25微克(即0.025毫克)。體重愈輕,暫定每月可容忍攝入量愈低,風險愈高。以體重較輕的小童為例,1名19公斤的5歲小童,鎘的暫定每月可容忍攝入量為0.475毫克。以鎘檢出量最高的樣本「新豐」米線計算,該小童每月食用約4.8公斤(即約12包),才會超出攝入量上限。因此,不論成人或小童,只要不過量進食,便不會超過攝入量上限。

《頭條日報》授權轉載

圖:星島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