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童身授|孩子過分膽小?(二)【610期】

更新時間:17:51 2022-02-08
發佈時間:03:00 2022-02-10

上期提到,部分父母擔心孩子過分膽小,筆者觀察到這些家長其中一個共通點,是有很多批判性的對話。其次,不少父母都會對孩子咆哮甚至體罰。我跟不少父母談過,他們都知道這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但有時候「好好的說就是沒聽進去!大聲一喝,立即就做到了!」

咆哮的可怕
咆哮,因為沒有身體接觸,所以不少人認為沒大問題,可能只是「惡一點」而已。但早前有研究發現,經常處於咆哮環境,會影響孩子的腦部發展,甚至令大腦部分區域萎縮,增加日後患上情緒病的風險!

筆者也是父母,當然明白有時候成人亦有情緒,也不用為個別的咆哮事件感到內疚。坦白說,在育兒路上,我也試過有情緒,如果真的咆哮了(甚至體罰),父母應該在情緒平復後,向孩子說明此方式不對(但千萬不要為自 己找藉口,例如「如果你一叫就做,我就唔駛大聲啦」等),我們應該平心靜氣說話。如果有錯,家長可以向孩子認錯,這是身教,讓孩子知道,認錯是承擔責任的表現。

當前活動的引誘
有父母問,好聲好氣跟孩子說話,他們根本沒聽進去,怎麼辦?

家長要先留意孩子當時的活動。在玩積木?看電視?跟孩子說話時,應該走到他們面前的視綫水平,確保孩子能看到你;可以的話,用手輕拍他們或輕按其小手,暫停他們的活動,讓孩子知道你在跟他說話。

善用計時
當父母希望孩子轉換活動時,可以善用計時器,以倒數方式提醒孩子尚餘多少時間便要轉換活動(時間設定可以與孩子討論),例如還有十分鐘就要出門了。筆者一般會分段提醒,例如尚有十分鐘、五分鐘、一分鐘時分別提 醒,令孩子有心理準備,當他聽到計時器響起便終止活動。當然,孩子可能會哭鬧,但家長可以溫柔地堅持,關上電視或收起玩具。最初使用這個方法時,可以暫時無視孩子哭鬧的行為,但要預留時間讓孩子平靜。如果十分鐘後真的要出門,而你又只僅僅預留十分鐘,相信大人也會有情緒!

配合其他管教方法
如果孩子拒絕合作,有時候家長需採取「紀律行動」,但並不等如「惡」。要知道,「嚴格」不一定是「惡」,可以溫柔地堅持。父母在有預警下,可撤去孩子的享受,但要留意,對話不存要脅(例如「你再係咁我咁」)。舉例家長可以說:「我們現在要出門啦!剛才說好時間到就要出門了,如果食言(因為孩子有參與討論),明天便沒有『電視時間』了!」

這兩期文章,看似與題目不符,明明應該談如何處理孩子膽小,為甚麼講到管教呢?因為孩子的行為,確實受到父母的互動、對話、態度等影響。只要改變照顧者的行為,孩子便會改變!當然,若孩子過分膽小至影響社交活 動,也可能存在其他心理狀況,如果令父母困擾,或影響孩子的學習、社交生活,父母應該向專業人士求助。 

作者:程衞強(Victor Ching)(香港及英國註冊心理學家、認證靜觀導師,並有多個國際認證專業資格、心理學(特殊學習需要)及管理學雙碩士學位。曾任本港註冊幼稚園及幼兒學校校監,現時為私人執業心理學家,並擔任多所大學客席講師工作。Victor活躍於傳媒及社交媒體,曾接受電視、電台、報章及雜誌訪問超過數百次。專頁: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VictorChing

延伸閱讀
感童身授|孩子過分膽小?(一)【609期】

感童身授|主動學習【608期】

感童身授|孩子也自殘?【6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