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訊】香港公共圖書館「兒童及青少年閱讀計劃」 鼓勵學生培養閱讀習慣

更新時間:17:55 2021-11-24
發佈時間:09:00 2021-11-25

常言道「開卷有益」,但現今的兒童參加不少補習班或興趣班,往往會減少閱讀時間。為了鼓勵兒童及青少年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致力推動「兒童及青少年閱讀計劃」及舉辦不同閱讀活動,深受學生、家長和學校歡迎。


 


計劃共分為四個組別,分別是家庭組 (幼稚園至小三,由家長陪同)、高小組 (小四至小六)、初中組 (中一至中三)及高中組 (中四至中六)。學生可到任何一間公共圖書館申請或經學校、團體提名參加。


 


參加者會獲發一本閱讀記錄冊,用作記錄所參與的項目,例如借閱書籍、遞交閱讀報告、推薦好書和參與「月月讀書樂」月會。今年會員人數新增超過6千人,而會員總數更突破13萬人,24位同學獲頒「每月之星」,當中有6位同學獲選為「閱讀超新星」。此外,有17位同學因積極參與「月月讀書樂」月會而獲頒「樂讀小菁英」獎項。計劃為鼓勵學校推動校園閱讀風氣,除設個人獎項外,亦設「最積極推動參與學校」獎及「最積極推動閱讀學校」獎。以下為得獎學生分享閱讀經驗與心得,以及老師分享在校推廣閱讀的經驗,望讀者能夠在其中得到一些啟發。


 


閱讀對學業成長益處多


「閱讀超新星」獎:會員在閱讀後撰寫「我的悅讀分享」,經圖書館館長推薦,可參加「每月之星」評選。年度總結時,每組最出色的三位可獲頒「閱讀超新星」獎。


 


「閱讀超新星」(家庭組) 得獎者 黃天揚 8歲)


選讀作品:《不會游泳的青蛙》


黃天揚同學自小喜歡閱讀,母親會在睡前講故事給他聽,亦會每個星期帶他到圖書館借書。他表示閱讀有助增長知識,例如看歷史書可以了解古代的人和事,寓言書則讓人體會到很多道理,更有助他學到更多好詞好句,令他在寫作時更得心應手。


 


「閱讀超新星」(高小組) 得獎者 黃穎琳 12歲)


選讀作品:《難為了班長》


黃穎琳同學表示自己每年都會參加計劃,旨在挑戰自己,而今年在疫情期間更能充實自己,可以透過撰寫閱讀心得而鍛鍊文筆。她認為每次閱讀時都會大開眼界,例如閱讀福爾摩斯等偵探小說有助發揮想像力。她指出小說除了可讓她想像另一個世界以外,同樣可以反省自身。例如其選讀作品《難為了班長》,她從小說中的角色得到很多啓發,明白到自己過着幸福安穩的生活,不應經常抱怨。


 


「月月讀書樂」月會 齊分享閱讀樂趣


「樂讀小菁英」獎:參與「月月讀書樂」月會次數最多的會員,可獲發「樂讀小菁英」獎牌。


 


「樂讀小菁英」得獎者 馮子朗 10歲)


馮子朗同學表示閱讀最大的樂趣是在小說中探索不同的世界。他回想在一次「月月讀書樂」月會討論到《龜兔賽跑》故事,從中令他明白到凡事都要堅持,不要輕言放棄,不要驕傲自滿。他認為自己能堅持閱讀是基於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從而產生興趣,所以經常會到公共圖書館閱讀和與家人分享好書。


 


「樂讀小菁英」得獎者 穆思瀚 9歲)


穆思瀚同學從幼稚園一年級便一直參加此計劃,從而培養閱讀習慣,並多看了不同類型的書,更會與朋友和家人分享好書。他表示在閱讀過程中能獲得很大的樂趣,所以經常在學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借閱圖書。他分享到最喜歡的書是《西遊記》,當中孫悟空一角讓他學會要冷靜分析,不能隨意發脾氣。


 


學校與家長帶動閱讀風氣


聖公會仁立小學與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均獲得「最積極推動閱讀學校」獎和「最積極推動參與學校」獎。


 


聖公會仁立小學 (楊詠雅老師)


楊老師指出閱讀可以讓學生的基本知識來源更全面,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和評估資訊的能力。學校會舉辦多元化的活動,例如學生之間互相分享好書,老師會在圖書館分享故事,以及家長義工到課室講故事等活動。計劃讓同學不單只在學校圖書館借書,甚至在公共圖書館和網上閱讀,並不依賴單一途徑,從而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 (陳秀婷老師)


陳老師指閱讀無疑是最佳擴闊眼界的方法,更能從故事中學習,培養同理心,學生代入書中故事的角色,從多角度思考。學校致力推動閱讀風氣,除學校圖書館外,校內設置多個閱讀地方,例如課室內的圖書館和漂書閱讀角等,讓閱讀融入校園生活。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