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熱話】港爸出漫畫推粵語 不再跟子女雞同鴨講

更新時間:23:14 2021-04-04
發佈時間:07:00 2021-04-05

不少家長側重英語學習,希望有助子女將來跟世界接軌,有父母更在子女小至嬰幼兒時期便讓他們沉浸於英語環境中,務求讓他們在報考學校時能說出一口流利英語。不過,亦有家長苦惱一旦孩子以英語為主要語言,要同時發展中文能力便會變得困難。港爸吳嘉嶸(Thomas)的三名子女從小就讀國際學校,並於去年赴英升學,他眼見子女的中文程度停滯不前,便決心推出首本粵語正字兒童漫畫,希望能透過有趣的讀物和生動的故事,重燃他們對母語的興趣。


「你仲死雞撐飯蓋?」大家都吵得面紅耳赤之際,情緒卻在爸爸說出這句話後冷卻下來。吳嘉嶸憶述之前跟女兒「鬥嘴」的情境,指女兒完全不明白他在說甚麼,當下也不知好氣還是好笑。後來他跟本地著名漫畫家鄺彬強合作,出版兒童漫畫《消失的十二守護》,到後期製作時忽發奇想,「漫畫內容以對話為主,豈不是很適合用粵語來表達嗎?」於是找來語言學專家邱健恩博士為對白作粵語正字翻譯,希望小朋友可透過閱讀有趣又富有教育意義的漫畫故事,重拾對中文的興趣,以及在不知不覺間學習更多粵語正字。


漫畫提升中文興趣
不少小朋友都較喜歡英文,反而覺得中文很難學,「尤其是英文底子較好的小朋友,甚至會害怕中文。」吳嘉嶸指出,由於中、英文的語文系統不同,「英文只要懂得拼音和發音,基本上已經能學到很多詞彙,加上只有二十六個字母其實很容易掌握。」相反中文文字的讀音和寫法不一定有關,筆劃複雜多變,學起來會難很多。「我的仔女自小讀國際學校,縱使我和太太會用廣東話跟他們溝通,卻仍然無助提升他們的中文能力和興趣,有時一些諺語和粵語說法他們都不太了解。」因此吳嘉嶸希望趁子女年紀尚幼,藉這次推出的粵語漫畫亡羊補牢。


粵語歷史源遠流長
吳嘉嶸表示,「作為香港人,總不能連自己的母語廣東話也不會說。」加上廣東話的歷史源遠流長,早於唐宋時期已非常流行,他希望這種獨特的語言能代代相傳。「我們一般認為廣東話只適用於說話,不能書寫,其實不然。當你用廣東話誦讀唐宋詩詞,會發現其平仄韻律比用普通話誦讀更為配合。」而他這次推出的漫畫,除了對白被翻譯成粵語正字外,每個單元故事更附有「咩字都廣」廣東話用詞註解,以及書末的「粵語雜談」專欄,有助增潤讀者的粵語冷知識。


親子共讀廣東話漫畫
在為漫畫編輯的過程中,吳嘉嶸認識了更多廣東話詞彙。「我平時都會用『爽』這個字,但邱博士指其實也可以用『爽皮』代替,會令語句更加活潑生動。」書中亦有不少由英文轉化而成的廣東話詞彙。「例如我們在日常對答中常用的英文『easy job』,也能翻譯成粵語『衣C執』。港式粵語就是如此包羅萬有,由很多不同元素所構成,我在製作這本書時亦學到了更多。」吳嘉嶸鼓勵家長跟小朋友用這本漫畫作親子共讀,一邊看一邊將對白讀出,能令故事的表達和學習廣東話的效能更加昇華。


學正面迎接挑戰
一般家長都希望子女閱讀以文字為主的讀物,而看「公仔書」似乎給人感覺缺乏教育意義。問到吳嘉嶸在出版兒童漫畫時有否此顧慮,他表示就是想藉這本漫畫扭轉這個固有的想法。「很多家長都容許子女閱讀 Marvel(漫威)漫畫,那為何港漫卻不可以呢?」他認為用廣東話寫對白,讓小朋友所讀和所講的一致,更容易吸收之餘也能為他們留下深刻印象。「若小朋友本來已抗拒閱讀中文書,強逼看文字密布的書反倒會嚇怕他們,令他們對中文更加反感。」 吳嘉嶸這次推出的漫畫,除了能讓小朋友在不知不覺中學習粵語正字、提升對中文的興趣外,故事內容亦富有教育意義。


從經歷中學習
《消失的十二守護》講述的是富二代歲星的歷險故事,某天守護世界的十二瑞獸和歲星的爸爸都忽然消失,為了尋找他們的下落,歲星與嘻嘻波踏上這趟冒險之旅。由於歲星有個富爸爸,因此他從小到大做甚麼都可以很順利,直至在旅途中發現這一切的成功都是假象。「歲星從崩潰至重新振作的過程,希望能教導小朋友 物質不是必然,而且在成長過程中失敗亦是歷煉的一部分,這些珍貴的經歷非金錢能買得到。」


「粵語」和「廣東話」的分別
「你會說廣東話嗎?」廣州人說會;澳門人說會;香港人也說會,但實際用「廣東話」交流後又會發現大家所說的「廣東話」不盡相同。其實我們所說的「廣東話」一般有三個含意。
1. 粵語
唐代於廣東一帶發展出的語言,稱為「粵語」。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廣東話,粗略推算廣東話有約一千一百年的歷史。


2. 廣州話
又稱為「廣府話」,是流行於廣州一帶的方言。而香港與廣州屬同一方言區,所以所用的語言同為廣府話。


3. 香港粵語
雖然香港與廣州鄰近,但多年來有不同的政治、經濟和生活環境,因此香港慢慢發展出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如香港人所用的潮語,這些都構成了香港粵語。


(資料來源:《消失的十二守護》)


文:王渲茼     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