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溝通|不輕易評判自己 不隨意標籤孩子

更新時間:12:09 2021-11-22
發佈時間:13:35 2021-11-20

許多父母喜歡以某些標準評定自己是好父母還是壞父母,而為了避免貼上壞父母的標籤,他們很多時候對可能會出錯的事情採取防衛心態,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不思考如何改善親子關係,而是只在人前展示被標籤為正確的一面,把做錯的事情隱藏起來,以鞏固其好母親、好父親的稱號。


父母不能像自我評判般標籤孩子的行為,例如以「文靜」、「笨拙」、「吵鬧」等詞語形容孩子,這樣一來,孩子很難得到多方面發展,也可能因此從心底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無論是父母或孩子,人隨時都在成長和改變。尤其在童年時期,若父母能夠描述及誇獎孩子某個具體行為,並說出其獲欣賞的優點,效果會比籠統的標籤和評判更好。與其根據孩子做了甚麼來標籤孩子,不如觀察和欣賞他做得對的事情,並注意描述你對這件事的感受。這樣遠比「做得好」、「太棒了」這類籠統的話語,更能令孩子清晰了解自己的優點。


練習:


與其說「你的數學很好」,不如說「我很喜歡你做題時聚精會神的樣子。」


與其說「你畫得好」,不如說「我很佩服你為這幅畫付出這麼多心血。」


結論:


停止以某些標籤評判自己或孩子,切忌把結論說得太死,描述性語言能把對雙方的傷害降至最低。


 


整理:本刊記者


資料來源:《The Book You Wish Your Parents Had Read》,Philippa Perry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