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童身授|兒童行為【591期】

其他
更新時間:20:10 2021-09-24
發佈時間:00:00 2021-09-23

聽過不少父母投訴,孩子總是「講又唔聽、聽又唔做、做又做錯、錯又唔認、認又唔改」,任何事都要催促多次,但仍沒有行動,或者同一個錯誤可以重複多次,卻也是同樣地錯!筆者想在這裏跟大家分享一些小貼士,讓父母們懂得如何處理這種情況。


清晰指令
父母發出的指令須清晰並符合孩子的理解能力,例如「你可不可以畀心機溫一下書」這句話,就不及「請你現在做功課二十分鐘」清晰。清晰指令應包含「具體行動」,而不是主觀批判,例如「你要有禮貌㗎」,就不及「一陣見到保安叔叔要講早晨」。


提供選擇
有時候,完成一個任務可以有多個方法,以打招呼為例,除了開口說早晨外,揮手、點頭也可以;做功課,也可以先休息五分鐘,然後才開始。讓孩子有選擇權,他們較樂意執行指令。


不過,如果他們在承諾過後仍然沒有行動,父母便要考慮執行一些紀律行動,例如終止當前的活動(如停止看電視),或者取消隨後的享受(例如扣掉晚飯後的甜品時間)。無論選擇哪種紀律行動,家長都應該事先給予警告,並且不以傷害孩子、不以發洩情緒為目標。


注意時機及場合
父母提出要求的時間及場合也很重要。試想想,如果孩子在看電視,你在房間喊破喉嚨叫他們做功課,孩子會無視你嗎?當然會!遇到這個情況,家長可以選擇站在電視機前跟他們說話,或者告訴他們,若再沒有回應就要先關掉電視,讓孩子能夠聽到父母說話等。但要留意,選用這個應對策略時,父母的目的不是要脅孩子,也不是要發洩,而是令孩子明白,父母想協助他們專心聆聽別人說話。


了解講大話原因
有時父母的情緒爆發點,是孩子不單做錯事,更試圖以謊言掩飾過錯。但家長先要控制情緒,並了解孩子說謊背後的原因,如果他們是為了避開懲罰,父母應該預先告知後果,而後果應以撤去享受為主,例如當天不可看電視、飯後沒有甜品時間等。


若孩子是因為做錯事,心中感到羞愧、內疚等而說謊,父母則需要先協助孩子認識、處理、接納自己及相關情緒,然後才聚焦於事件上。而練習靜觀是處理情緒的好方法。


讚賞好行為
父母也可以將焦點放在孩子的良好行為上,哪怕他只能夠有一刻集中,就由那一刻開始讚!讓孩子自覺有能力、成功,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努力。如果家長只聚焦「改善」,久而久之,孩子或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人,無論怎樣做都無辦法成功,最終可能直接放棄!


作者:程衞強(Victor Ching)(香港及英國註冊心理學家、認證靜觀導師,並有多個國際認證專業資格、心理學(特殊學習需要)及管理學雙碩士學位。曾任本港註冊幼稚園及幼兒學校校監,現時為私人執業心理學家,並擔任多所大學客席講師工作。Victor活躍於傳媒及社交媒體,曾接受電視、電台、報章及雜誌訪問超過數百次。專頁: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VictorChing


延伸閱讀


【590期 感童身授】社交學習


【589期 感童身授】開學後,要留意孩子情緒?


【588期 感童身授】自理能力與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