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专栏】集水墨画大师佳作融通古今 墨墨涓流水墨浮光

2021-06-17 00:00

刘佳的《爱牛仕》。
刘佳的《爱牛仕》。

近日笔者有机会与多位中国水墨画大师见面,从他们的作品之中,观赏巍峨山岭的气魄,大川随势演化的Being,始发现当代水墨浮光,在一批水墨大师的探索下,既融通古今,也跟二十一世纪互相呼应。

这批水墨画大师,包括田言华、林天行、周晋、马麟、黄孝逵、刘佳、刘炜和樊鸿宾的作品,将参与一个名为《墨墨涓流──当代水墨浮光》的展览,特邀艺术家、时装设计达人邓达智,以水墨画上的「印章」作概念,创作全新的作品。

我访问了主办机构承真楼中国文化中心创办人蒋霭玲,由她说展览之深意所在。「中国水墨画,尤其是文人画之山水,兼具精神性与象徵性。每一幅作品,不仅展现山河之秀美,也是视觉的概要,呈示个人心智与精神之灵性汇流,一种崇高的形而上体验──中国人称之为『道』。大自然是人心之所托,亦从中感悟绚丽、欢愉,寻正道,长智慧。这种信念,从远古帝王与圣贤退隐山林、修身知命的事迹中可见一斑。」温文尔雅的蒋小姐说。

她指出,宗炳(公元375年至443年)在《画山水序》序言道,「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故此,人通过与大自然神交,建立联系,使人得到提升,洞悉重要的真理和神圣之美。一个能与神性精神联系的艺术家,足以在其画作中传达精神的概念。同样,观者受自然景观所触动,也能发现潜藏于画中的讯息。

她续指,水墨与诗词有连系,「北宋士大夫苏轼(公元1037年至1101年),他的观点与宗炳互相呼应──从画中景致领悟精神之所在,至为重要。苏轼觉得,艺术家应注重于画中传达这些精神和哲学元素。」蒋小姐形容:「本质上,苏轼提倡一种全新美学,换言之,一幅佳作,在他眼中,既激发普遍真理的思想感情,令人振奋和鼓舞人心。」

「无独有偶,苏轼对画的审美观与孔子对诗词要求,产生了共鸣。《论语·为政》一章中,孔子将诗词定义为挚诚的表达,去除一切虚伪。宋代学者、哲学家程颐(公元1033至1107年)阐述了孔子给诗词的定义,论说诚恳而不虚伪,意味思想和心灵之纯洁,通过个人修养以达至完美的自觉性。」蒋小姐说:「这正是中国士大夫真正的精神传统──于追求知识和呈示之中,在学术上的追求和表现手法上,始终真诚,绝不虚伪。」展览由6月26日(六)至7月25日(日)在承真楼中国文化中心(中环摆花街29号304室)和燕誉堂(中环荷李活道72号)同时举行。

文、图:刘国业
刘国业,新闻从业员,酷爱表演艺术,常穿梭于各大场馆,以文字记下观赏感念,回味接近真善美的历程。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