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丰 从作曲到声境艺术

2021-05-07 00:00

声境创作,没了短促的时间限制,对本地作曲家林丰来说,某程度上是一种解放,叫他享受其中,「多了空间让我想像。」继去年的艺术行《我们之间》,他早前再度参与艺术行《待渡》,把声境作品搬到北角(东)渡轮码头上层空间,与陶片风铃、颂钵装置、浪涛、船鸣、人声等各种声音,融贯交织,不仅叫人得到不一样的艺术体验,还像走进另一个平行时空,流连忘返。

无论作曲家、声音艺术家,还是声境设计师,哪一个身分,林丰都不在意,说到底,他要做的,都是把音乐、声音排序,「我许多音乐作品,比较梦幻、轻柔、精致,甚至想建立一种没了时间性的永恒感,而声境创作本来就有连绵持续的性质。」

他说,所谓声境,便是声音、环境、观者的扣连,「以声音营造一个氛围,跟环境建立关系,多是长时间置放在某个特定的户外空间。」创作声境之初,实地考察,很重要,「去感受那个空间的氛围。」比较他平常获委约的传统音乐创作,声境创作的不同之处,在于时间性,前者多为五至十分钟的作品,有着起承转合让听众感受,并在某个音响设计良好的音乐厅之类地方演出,但基本上乐章跟环境没甚关系,「然而声境作品则拥抱环境,也没特定时间性,你亦不会期待观者从头听到尾。」

谈到印象深刻的声境作品,林丰提到极简音乐先锋La Monte Young参与的声音灯光装置《Dream House》,他约十年前在纽约观赏,「房中的灯光设计很简约,我被多个音箱包围,虽然每个音箱播放的只得一个和弦,但聆听角度不同,却又听到不一样的声波干扰变化,整个经验很特别,叫我一个人便逗留了逾两个小时,就像跟外界分离,设换了另一个心境。」原来艺术行《待渡》筹备之初,团队也曾提出《Dream House》,作为讨论。

他上一次场域特定的声境创作,是去年《赛马会艺坛新势力》的艺术行《我们之间》,选址南丰纱厂,他的音乐创作置于天台纱厂公园,跟工厂机器声与文本朗读的录音,互相辉映。

早前结束的跨媒界项目──艺术行《待渡》,也属《赛马会艺坛新势力》项目,糅合视觉艺术、互动装置、声境、形体演出、在地书写及阅读,创作团队包括陶瓷艺术家尹丽娟、媒体艺术家伍韶劲、作曲家林丰、形体演出编舞黄静婷,以及策划人张慧婷,他们的创作,于北角(东)渡轮码头,跟香港诗人梁秉钧(也斯)笔下的《北角汽车渡海码头》,遥遥对望。

「那是一个半开放空间,虽有瓦遮头,但也是透风的,风很大,也有属于那里的声音,我创作一个可以二十四小时重复播放的声境。」他最后设计了一个四频道声境,四个频道出来的声音都不一样,也是特意不同步,「好像很熟悉,又好像有些新元素出现。」

他本有加进实地采音的打算,但除了他设计的音乐,还有陶片风铃,以至周遭的浪涛与船鸣,已够丰富,于是只端出四频道声境。「许多参与者告诉我,他们彷佛渐渐走进了另一种气氛似的。这也是我们的期望,我们就是想做到Timeless的感觉。」

此外,艺术行《待渡》还有一个较特别的环节──在偶发演出时,给参加者提供一个电话码号,电话接通后,参加者会听到一个由他设计的录音,包含十二个香港人对等候、码头的想法或联想,「我把它们串连在一起,加以一些颇细微的音乐配衬,让大家对这十二位香港人的故事,引起兴趣,然后来到窗边,看看他们的文字故事。」

林丰期待未来有更多声境创作,甚至有统筹、策划一个一整夜的作品,「拓宽声音以至五官的感受。」或许他在艺术行《待渡》的声境作品,改个面容,会在其他地方搬演?

文:水月一 图:《赛马会艺坛新势力》、受访者提供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