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张粤语CD《华星镭射首选猛碟》面世38年 实体碟与串流音乐可共存

2021-04-02 00:00

串流音乐与实体CD唱片,为何不能共存,互补不足?
 
串流音乐与实体CD唱片,为何不能共存,互补不足?  

曾几何时,CD是划时代高科产物。1983年,《华星镭射首选猛碟》面世,成为香港首张粤语CD(Compact Disc),正式揭开雷射唱片攻占音乐市场的序幕!三十八年转眼过去,今天CD已不属音乐潮物,享乐形式翻天覆地改变,但是否代表CD全无存在价值呢?

1983年推出的《华星镭射首选猛碟》,是香港首张粤语CD。
1983年推出的《华星镭射首选猛碟》,是香港首张粤语CD。
《华星镭射首选猛碟》收录了十六首分别由梅艳芳、张国荣、陈美龄及陈洁灵所唱的金曲。
《华星镭射首选猛碟》收录了十六首分别由梅艳芳、张国荣、陈美龄及陈洁灵所唱的金曲。

《华星镭射首选猛碟》由华星唱片发行,日本三洋电机公司(SANYO)生产,当时这张CD产品的编号为「CD-02-1001」。三十八年前的新潮音乐产物,封面意念及设计由著名设计师陈幼坚操刀,在没有「P图」的岁月,设计构图充满科幻感,俨如迎接未来新一代音乐载体的「欢迎卡」。

笔者记得,小时候经常闲逛北角健威商场内的唱片店,忽然有一天像价值连城的珠宝般,放了几张CD在玻璃专柜内,普通客(尤其是我这类逛多过买的小朋友!)不能接触这新科产品,所以CD予我的首个印象是「无价之宝」!

有CD怎能没有播放机?《华星镭射首选猛碟》推出时,唱片店同时推销雷射唱片播放机,甚至当年曾以购买播放机附送《华星镭射首选猛碟》CD一张为噱头。售价方面,这张全港首张粤语CD当年约售$105,今天网上二手价已飙升至$12,800!

本地资深乐评人黄国恩(Ivan)忆述,当年会到公共图书馆借CD细听。「我一向爱到图书馆借黑胶唱片听,最记得当时要敲敲玻璃窗,示意劳烦图书管理员帮忙翻碟,才可听尽整张唱片的歌。忽然有天发现有张粤语CD供借,心情非常兴奋,靓声之馀,完全毋须翻碟,那份满足感委实难以形容,那张CD正是《华星镭射首选猛碟》!」

早期的粤语CD多数是精选碟,歌曲数量亦比黑胶唱片多,《华星镭射首选猛碟》就收录了十六首分别由梅艳芳、张国荣、陈美龄及陈洁灵所唱的金曲。后来就算是歌手推出个人专辑CD,亦会刻意多加几首前作或Remix歌曲,期望予人「抵买」之感,帮助销量。

相对黑胶唱片如鸡蛋般「易碎」、难打理收藏,以及卡式盒带的「食带」频仍,小巧易洁兼耐存的「高科物」CD确有其独特之处。由于初期CD产量少,本地亦未有自家CD制造厂,早期大部分粤语CD均由日本或欧洲厂印制,这类「三洋版」、「西德版」、「银圈版」,就成了今天发烧友争相抢购的头版CD目标!对此,Ivan认为是很自然的事:「买CD,尤其是旧版CD,除了是储一份回忆,更重要是储当年的声音回忆,CD是音乐界的文化遗产!」

1992年,一直坚持推出黑胶唱片的宝丽金唱片公司,正式宣布停产黑胶。自1983年面世的《华星镭射首选猛碟》起计,十年不够,CD已全面覆盖香港音乐市场。

没有永恒的光辉,今时今日,数码时代下,手执一部智能手机,音乐唾手可得。就算没有付串流平台月费,亦可随时浏览网站观赏新歌MV,当音乐变成免费娱乐,为甚么还要掏钱购买实体CD唱片?

新科技产物的出现,是否代表旧物必须消失?再讲,音乐究竟是虚无的娱乐,还是生活艺术?有人听完便算,多谢冇句;有人却对歌曲创作者心存欣赏,甚至视实体CD唱片设计为音乐的重要部分,享受触得到的听歌体验。任何享受都视之为理所当然,免费是应该的话,还论甚么市场价值、淘汰与保留?

你有你数码快按Playlist,我有我翻阅实体歌词册,串流音乐与CD唱片,为何不能共存,互补不足?实体CD,仍然有它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