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像的幻象世界

2021-03-18 00:00

艺术家以录像作为创作媒介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录像作品的收藏群体似乎还是比较小众,不过随着数码科技普遍,录像艺术有更多的可能性,令这个收藏类别内容更丰富,也因此吸引更多的市场关注。

一向商业与学术并重的白立方香港,最近带来近代西方著名录像艺术家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的个展《(非)在场》。这位1941年出生的美国艺术家以实验性见称,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已经尝试以不同的创作方式与媒介,是录像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曾获得多项国际艺术殊荣,作品曾在全球多家美术馆展出,英国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刚举办了瑙曼的大型个展,展出作品包括录像、声音、雕塑及霓虹灯装置等,白立方香港展出的是他五件录像作品,虽然未能看到其他类型的作品,但录像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可从中一窥这位具有影响力艺术家的创作理念。

五件作品中有三件是投影,另外两件创作年代较远的是DVD(分别创作于1999年及2001年),通过电视展示,一看就感觉到时代感,甚至屏幕画面都好想出现一点点粗微粒,这其实正是作品有趣的地方,彷佛载体本身也有物理生命,一方面记录了艺术创作,同时载体的物理变化记录了时间的流逝。

作品《打造一个好的角落(讽喻与隐喻)》创作于1999年,瑙曼在一个牧场里架起固定相机,拍摄自己在搭建一个木制的角落,屏幕展示他在打洞、固定地基、种桩,货真价实地干活,该处也是他真正居住的牧场。除了操作工具的声音,还有户外自然的风声,期间偶然进入镜头的是他太太和他们的狗。工作在进行,艺术创作也在进行,若干年后我们观看时变成另一种的参与,也是一种进程。

艺术家曾表示:「令这件作品有趣的地方,在于如何选择恰当的问题,然后当你继续下去的时候,答案就显得很有趣了。」他通过行为、劳动、语言、幻觉和延时等元素,利用一个有时间限制的媒介──五十九分十八秒是一般录影带的长度,他故意选择在有限的时间内展开和完成工作,扮演搭建的工人和艺术家的角色,就如作品名称的双重含义。

另一件作品《子弹幻象/铅笔幻象》创作于2013年,是两个(循环)投影,表现了瑙曼的手在半空中握住一对子弹和铅笔,尝试将两件东西尖的顶部相连,但因为手部摇晃未能完全接触,让这看似动态的影像有种无形的张力甚至紧张感,双频道投影并排但没有同步,双手、子弹和铅笔之间于是出现了第三个类似双头物件的错觉,更有趣的是,瑙曼在录制时不时发表评论,又会反覆检查图像或确认拍摄是否开始,表现出艺术家的一种自觉性,彷佛邀请观众一起探索创作的过程。

一直觉得录像艺术作品对个人收藏家来说有较高的门槛,画廊负责人表示目前收藏群体的确是以美术馆、基金会之类居多:「录像作品有版数之分,像《打造一个好的角落(讽喻与隐喻)》有四十版,《子弹幻象/铅笔幻象》只有一版,在保存和展示方面的要求与其他类型艺术品不大相同,像这个展览,不同作品以甚么方式、在画廊哪些位置播放,都必须与艺术家清楚讨论,得到艺术家同意,收藏家日后展出也需要依照某些要求,而且对于把作品放在其他平台上宣传也是有规定的,例如不可以把整个作品放在网上,以免被摄录,变成多了一版!」有些评论认为经过了一年多的疫情,很多艺术展览都改在网上,有利录像和多媒体作品的展示,加上观众和收藏家更习惯新形式,也许会加快这类艺术品的市场发展,看来并不能一概而论,在网上我们不会看到完整的作品,而且现场展示是作品重要的一部分,整体的效果和意义,还是需要一个特定场所和展示策略。

录像艺术已经发展了多年,今天看瑙曼的展览,实验性和创意依然强烈,大家欣赏时需要时间和耐性,慢慢感受视觉、声音各方面效果,投入录像的幻象世界,细味其中奥妙。

文:苏媛 图:白立方香港
苏媛,一位业馀艺术爱好者,早年留学英国伦敦,学习东方文化和中国艺术,曾参与艺术拍卖、展览和出版等工作,研究范围以玉器和近现代中国书画为主,经常出没香港和内地的拍卖会与画廊,游走于艺术和商业之间。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