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必经之痛 中医药防患

2021-03-08 00:00

今日(3月8日)是妇女节欢庆好日子,然而女性其实或多或少都会有妇科病问题,症状轻微的靠药物可治,或改善生活习惯而顺利康复,严重的则影响生活。其中一个常见妇科病是痛经(俗称经痛),甚至有部分女性由月经初潮起便出现经痛。究竟如何才能防治这种难以避免的「必经之痛」?

凡在经期前后或来经期间,腹部及腰部疼痛,甚者剧痛难忍,并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作者,即为痛经。痛经一般可分为两类:生殖器官并无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痛经或功能性痛经,经常发生于月经初潮后不久的未孕年轻女性;因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所引起者,为继发性痛经,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性或慢性盘腔炎及子宫颈狭窄阻塞等病。

痛经多见于精神紧张、感觉过敏、体质虚弱或慢性疾病患者。因经血滞留、子宫内膜排出不畅,致使子宫肌层发生痉挛性收缩引起子宫出血而痛经。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和血内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是造成痛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其次也受精神及神经因素影响。

中医药学对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中医亦称本病为「经行腹痛」,治疗以止痛、调理冲任二脉气血为主。中医学认为,痛经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若经期时受寒吹风、饮食生冷,或情志不佳,使肝郁气滞,以致「不通则痛」;或气血不足,大病久病之后,气血双亏;或素体阳气虚衰,血运乏力,经行滞顿;或素体虚弱,肝肾不足;或房劳过度,致精亏血少,冲任欠缺,故行经之后血海空衰,胞脉失养,以致「不荣则痛」。

一般痛经可按体质简单分为三型:寒湿凝滞、肝气郁结、气血虚弱。寒湿凝滞者在经前或来经期间小腹有冷痛感,甚至腰脊酸痛,按揉腰腹也无法改善,使用热水袋或暖包则可缓解不适,一般经血色暗,常伴血块。对于这类证型,中医治疗以散寒利湿、温经止痛为主,平常食疗上亦可多吃温热通经的食物,倒如姜、葱、蒜、姜黄等。

肝气郁结者在经前或来经期间会出现小腹胀痛,胀甚于痛,兼见胸胁乳房胀痛,或经前烦躁易怒,这表示身体内的气机不通畅,通常与情绪因素相关,平常思虑过多、情绪压抑、工作压力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肝气郁结。对于这类证型,中医治疗以疏肝理气为主,而平常调护上除了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外,亦可以合欢花、枸杞子、玫瑰花若干,以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有助疏肝理气。

气血虚弱者一般以小腹绵绵作痛为主,按揉腰腹可使疼痛减轻,其经血淡而清稀,平常精神较差,容易感到倦怠,经常上气不接下气,这都是「气虚」的表现。对于这类证型,中医治疗以培补中焦、益气养血为主,平时亦可多食用黄芪、党参、白术、熟地、杜仲、牛肉、羊肉、胡椒等甘温益气补阳之品。除此之外,也可通过热敷或按摩关元及气海穴来改善不适,关元及气海穴分别位于肚脐正下方两根手指和四根手指距离的位置,能帮助缓和痛经症状。

痛经为常见的妇科疾患,中药和针灸结合对治疗痛经的疗效较为满意,不仅止痛作用显著,更可改善全身症状,调整内分泌功能及月经周期。

患者平常亦应注意经期衞生,避免重度的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及精神刺激,亦应避免游泳、过食生冷辛辣食物,以防止受寒。痛经原因甚多,必要时可作妇科检查,明确诊断后施治。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