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2021-01-14 00:00

于我,「在路上」从来都是浪漫的。不问目的地在哪里,也不问行程如何,就那样无所顾虑地出发,远望路边田野、山林湖海,甚么都可以想,甚么都可以不想。现在德国慕尼黑伦巴赫美术馆(Lenbachhaus Museum)展出的双人展《在开阔的天空下》(《Under the Open Sky》),正正呈现给我们一百多年前「在路上」的奇遇。

双人展的两位主角是二十世纪上半叶德国表现主义流派的两位知名画家,俄裔画家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与德国人蒙特(Gabriele Münter)。蒙特本是康定斯基的学生,随老师学画时间久了,竟爱上这位比自己年长十一岁的异乡人。1902年夏天,当康定斯基邀请蒙特离开久居都市、远行创作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之后大约七年时间里,这一对拍档随心自在地旅行及绘画,坦诚分享所见所感,不但成为亲密的恋人,也为表现主义流派留下众多令人称许的佳作。康定斯基画中的雪,蒙特笔下的山林,以及两人曾一同仰望的天空,均色彩丰盈,充满浪漫与喜悦。

相较于前辈印象派画家写景是为捕捉光,表现主义画家写景,实为抒写心情。他们画中描绘的景象,尤其是色彩的运用,并非全然如实,而时常加添画家本人的情绪和想像。唐代诗人杜甫在《春望》中写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名句,以景写情,移情于景,对于康定斯基和蒙特而言,亦然。他们以画笔写景、写情,写当下的感悟与未来的期盼。从这些旅行时的画作中,我们见不到愁苦与哀伤,尽是从容与希冀。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蒙特展出的一幅画作中,林间有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的尽头是一片光亮。当他们「在路上」,尽管不知目的地如何,又或前景怎样,却不觉迷惘,只觉明亮。

对于被疫情磨折的你我而言,这对艺术家恋人的坦荡与乐观,又何尝不是难得的启发?

文:李梦 图:伦巴赫美术馆
李梦,女,双子座,神经大条,不可救药的美食与古典音乐爱好者。大众传播及艺术史双硕士,专栏及艺评文章散见于北京、香港和多伦多等地报刊及网站。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