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眩晕症 中年男士易患

2021-01-04 00:00

内耳眩晕症亦称美尼尔氏综合症,或俗称耳水不平衡,为内耳病变。临牀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常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及听力逐渐减退。因以眩晕为主症,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此症起病以中年人及男性略多。

本症的发作间隙期长短不一,多数为数月或数年发作一次,但亦有频繁发作者,其发作常随耳聋的进展而减少,至其完全耳聋时,眩晕发作才终止。

一般认为本病可能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迷路动脉痉挛继而使内淋巴产生过多或吸收障碍,导致迷路水肿。迷路水肿时内淋巴系压力升高能引起淋巴腔扩大,而变态反应和血管运动神经的机能障碍,可能是产生迷路水肿的原因。其他内耳疾病如炎症、血管痉挛、动脉硬化、出血、耳硬化症等及颅内疾病影响前庭神经时,皆可产生类似本症的临牀表现,可称之为眩晕综合症或美尼尔氏综合症。

本症中医临牀分为实证、虚证两大类。实证多由恼怒伤肝,而肝木犯胃,见于急性发作期。虚证往往见于眩晕日久不息或屡发不止的心脾气虚或肝肾阴虚型。

‧实证:恼怒伤肝,肝失疏泄致气郁阳亢,木强侮土,使中焦失运,痰湿中阻,清阳被蒙,发为眩晕。

‧虚证:素体虚弱,又因思虑过度,心脾两虚,气血生化无源,不能上荣头目,或房室不节,肾阴暗耗,无以生精补益脑髓,髓海空虚。

病人在发作前即有耳鸣及听力减退,起病为突发的剧烈眩晕,自觉四周景物或自身旋转,发作时多闭目卧牀,不敢转动头部,深恐眩晕增剧。眩晕呈间歇性、不规则发作,症状缓解消失常需一至两天或较长时间,病发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冷汗和眼球震颤。每次眩晕发作均使听力进一步减退,发作过后可有部分恢复,耳鸣多为高音调持续性,发生于患侧,常与耳聋同时存在,每在眩晕发作前加剧。

实证

肝木犯胃证

症状:眩晕视物旋转翻覆,头胀重如裹,多烦易怒,胸胁胀闷,恶心,兼呕吐痰多,不思饮食,舌质偏红、苔厚腻,脉弦滑。

治则:平肝潜阳,和胃化痰。

针灸处方:风池、内关、中脘、足三里。湿重加阴陵泉,眩晕甚加印堂,耳鸣加听宫。

穴方简释:风池,泻之平肝以潜阳。内关,通阴维,配胃合穴足三里及胃募中脘,以和胃止呕。湿重加脾合穴阴陵泉以健脾化湿,湿除则痰自化,无痰不作眩。印堂,是经外奇穴,善清头目而止眩晕,听宫则可止耳鸣。

虚证

‧心脾两虚证

症状:头重足轻飘飘然,面色少华,心悸耳鸣,纳差、乏力,舌淡,脉细。

治则:补益心脾。

针灸处方:百会、安眠、膈俞、心俞、足三里、三阴交。

穴方简释:取百会以补气升清、安眠镇静以疗头晕。心俞、膈俞,补之以补心气又养血。补胃合足三里及三阴经的交会穴三阴交,以补脾胃化生气血。

‧肝肾阴虚证

症状:眩晕,时有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午后颧红,舌红,少苔。本证多见于眩晕日久或屡发不止者。

治则:滋水涵木,即育阴潜阳法。

针灸处方:风池、肝俞、肾俞、太溪、行间、三阴交。

穴方简释:泻风池,以熄内风。泻肝俞,以平肝、潜阳。补肾俞,以补肾水。补肾经原穴太溪、泻肝荣行间,亦属滋肾水涵肝木之法,并补肝肾经交会穴三阴交以育阴。

1. 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保持足够睡眠,生活有规律,注意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适当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咏春等。

2. 保持乐观开朗情绪,避免精神刺激,维持心理平衡,心胸开阔,遇事勿忧。

3. 避免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饮食,保证足够营养,戒绝烟酒。

针刺治疗内耳眩晕症疗效显著,特别于急性发作期首用针灸或耳针针刺加用脉冲电,对控制症状颇有效果,待眩晕明显好转后,可采用耳穴埋王不留行籽,嘱患者自行按摩耳穴,每日数次。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