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全民收钱 赤的疑惑

2020-02-27 07:43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公布新年度《财政预算案》,最大卖点是向明年三月底前满十八岁永久居民派一万元,涉七百一十一亿元,小市民大声叫好,政党很难反对。而同样惹人关注的是,政府大开水喉,令到来年赤字升上一千三百九十一亿元。 

预算案派钱措施,主要有几个考虑。第一,全民派钱,省时省力。陈茂波在二○一八年预算案曾有限度地向十八岁以上、没受惠于预算案市民派发四千元,由于限制条件多多,政府经重重审核,结果搞了一年多才派钱,坊间怨声载道,很多市民批评「派钱都派得衰过人」。当时决策思维是一种纯理性考虑,认为有些人已因预算案其他派糖措施受惠,没理由重复派钱给他们,所以左筛右筛,筛出那些完全未受惠的人群,选择性向他们派钱。问题是要向以百万计市民派钱,加上众多条件,一年多之后能够派到,已属万幸。这是典型「思维洁净、做事迟缓」政府行为模式。今次划一向十八岁以上市民派发,较省时省力,因为入境处已有合资格市民资料库,只待政府和银行电脑系统对接,七月初接受申请,最快暑假时可发放出来。

第二,逆周期措施。听财爷表述,派钱不纯粹是让市民开心,而是一个在经济下滑中的逆周期措施。希望疫情过去后,市民运用手上的钱,在本地消费,令雪崩式的零售消费受刺激而反弹。政府当然没有办法硬性规定市民一定在本地消费,有人会出外旅游,有人会把钱存下来,但只要政府有心推动,疫情过后,暑假之时,是有机会谷起本地消费,阻截经济无底下滑的趋势。

我记得二○○三年沙士爆发那一年,时任财政司司长的梁锦松,因害怕赤字扩大,港元被追击,在预算案建议公务员减薪百分之四点八,那情景历历在目。因为就在梁锦松公布预算案前一天,我去了他的办公室采访他。事前得知公务员会减薪消息,我感到很错愕,问他为甚么减薪百分之四点八,他说《基本法》内列明回归后公务员待遇和服务条件将维持不变,他怕会受司法覆核挑战政府减薪是改变公务员待遇,所以就减百分之四点八,这是回归以来公务员累积的加薪幅度。我觉得这个情况很糟糕,会激起公务员的强烈反弹,因为公务员工资加减,主要参考私人机构员工的薪酬趋势调查,不是政府凭空决定。再者,当时香港经济正在急速下滑,公务员是香港最大雇员群体,对他们大幅减薪,会令本地消费有进一步收缩效应。那次公务员减薪,亦令公务员成为二○○三年七月一日大游行的主力。

经济学有一套理论,是在经济差的时候,政府推逆周期措施,就算有财赤,还是要花钱撑起经济,而不是在经济差时收水。

第三,赤的疑惑。今次全民派钱动用七百一十一亿元,再加其他宽减,合共用一千二百一十亿,令下年度赤字高达一千三百九十一亿元,等于本地GDP的百分之四点八,超越了一般西方国家财赤要控制在GDP百分之三或以下的要求。

回看香港回归之后的历史,二○○三年及二○○四年,香港经济快速衰退,令财政收入减少,这两年财赤都去到GDP的百分之四点八。这又回归到上面所讨论过的,如果加大财赤可以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减缓经济下滑的速度,会有减少往后财赤作用。假若不愿花钱,或者花钱花得不到位,经济衰退将更严重,财赤只会愈来愈大。

其实,财赤关键不是一次性的派钱开支,而是政府正在年年急增的经常性开支。过去五年,教育等三大开支项目累计支出增加百分之五十,上年政府经常支出增加百分之二十二点二,来年经常支出增加百分之十六点九。到政府真是无钱时,可以不派钱,但经常开支很难减下来。结论是在如此悲惨环境下,财爷对全民派钱是必要之恶,但如何长远控制经常性开支,是整个政府要面对的问题。(卢永雄)

全文刊于《头条日报》「巴士的点评」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