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心灵诊所」藉艺术 疗愈宅男驱心魔

2021-01-01 08:53

「艺术创作能反映潜意识,治疗着重的是创作过程中的互动和沟通,逐步发掘内心世界。」昔日热爱艺术的「文青」少女梁静韵,求学阶段致力以艺术服务残疾人士,随后远赴海外深造,成为本港为数不多的艺术治疗师,返港后让不同求助者通过艺术创作发掘内心,从而解开郁结,当中曾协助长期失业「宅男」疗愈心病,积极工作享受生活,亦帮助不少自卑的残疾人士诚实面对缺陷,寻回生活乐趣。这位摸透人心的「心灵医生」希望,随着不快乐的二○二○年过去,更多香港人得以摆脱内心困扰,感受每天生活喜乐。记者:林家希

走入北角城市花园商场地库「城市金库」的「Not A Gallery」,这家提供艺术治疗的四十三尺小店,只有一张木桌、两张椅子及一个放满不同艺术工具的书柜,但这狭小场所却成为不少人放松心灵、解脱困扰的疗愈空间。

洋名Gigi的「八十后」艺术治疗师梁静韵,毕业于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二十岁在学期间曾在东华三院「爱不同艺术」(i-dArt)从事兼职,协助推广及展示弱能人士艺术,并促进共融艺术。她笑说,起初纯粹以打工心态应徵,但获聘后首次踏足复康中心,适逢相邻庇护工场的工友前来小休,当中不少人因对她好奇上前打招呼,也有人抓起她的手臂察看手表,「令我见识从未接触的世界!」

穷人享半价毋须审查

偶遇弱能人士的经历让Gigi动容,自此立志以艺术服务残疾人士,一○年大学毕业后转任正式员工,负责为残疾人士安排展览、艺术活动及课程等,令他们享受艺术创作的乐趣,及至数年后忆起,就读大学期间已对艺术治疗感兴趣,惟当时香港院校没有相关课程,遂前往英国体验为期一周的基础课程,一六年毅然辞职,在伦敦大学皇家金匠学院修读艺术心理治疗硕士,其间曾在当地一所特殊学校及妇女精神庇护中心实习,一八年毕业后在当地注册为艺术治疗师,之后返港发展,与纪录片导演黄肇邦共同创办艺术治疗空间「Not A Gallery」,希望让基层市民接触艺术治疗,「经济有困难者可享逾半价优惠,无入息审查,全靠一个『信』字。」

画画玩黏土表达心声

艺术治疗是结合艺术创造和心理治疗的专业,有助求助者更深入了解自我,治疗师亦会鼓励对方诚实面对内心的困惑与挣扎。Gigi解释,艺术创作可避免人的自我保护机制,进入潜意识、表达真实感受,让求助者认识自我及学习应对负面情绪,治疗主要是着重创作过程,而非作品,求助者可自由选择以画笔、贴纸、布料或黏土等媒介进行创作,亦可录下各种声音表达内心所想,治疗师亦会问及价值观和以往经验,一同寻找问题根本,从而解开心中郁结。

Gigi说,至今已为近百名基层市民提供「一对一」艺术治疗服务,当中包括智障人士、盲人、脑退化症患者及其他受情绪困扰者,以及想寻求个人成长的人士,例如早前有一名因失业多时欠缺自信、终日足不出户的男子,经朋友介绍致电向她求助,惟见面前对方又来电致歉,指无法鼓起勇气出门,她闻言感谢对方告知真相,并欢迎随时再找她,事隔数日对方回电称:「你是第一个无责骂我拒绝出门的人!」此后对方不仅多次前来,每次均提前到达,经半年治疗后愿意重新求职,积极生活。

疫下求助者增逾两成

过去一年瘟疫肆虐、百业萧条,很多市民情绪低落,Gigi坦言疫情下求助者增加逾两成,不少人有惊恐迹象,亦有人因在家抗疫时间增多,多了独处和自我思考时间,积存已久的问题相继浮现,建议在无法纾解郁结时主动寻求协助,市民亦可订立每日生活的目标,或记录每天遇到的几件事情,「例如今日早餐很美味、天空很美、与亲人吵架等,这方法可以帮助你感受生活,而非为了生存营营役役。」

Gigi通过艺术治愈人心之馀,亦不忘推动残疾人士艺术发展的初心,她说计画未来两、三年推广「情绪急救」,包括协助有特殊学习需要(SEN)学童与家人沟通,并学习表达内心情感,同时会继续在特殊学校和复康中心教授艺术,也会持续进行相关倡议工作,例如相关艺术政策要更顾及残疾人士,以及艺术场地增加无障碍设施等。

每日杂志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