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人工智能 传承非遗文化|公民视野
2025-03-05 14:00
相关文章:守护文化安全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然语言处理精确存档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我们通过传承,非遗文化得以保护其完整性。而人工智能可以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上扮演多个角色,通过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NLP)等技术,人工智能可以显著提升非遗文化资源整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利用数位化存档技术,如光学字元辨识(OCR)和自然语言处理,可以将非遗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理和精确存档。
在非遗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方面,我们亦可以借助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能更生动地呈现如皮影戏、剪纸艺术等非遗项目,让观众从不同角度感受其魅力。
传承与培训方面,我们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非遗文化教育平台,让传承人通过线上教育方式,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更多人接触并理解非遗文化。虚拟实境技术的应用,能为学习者提供更真实、生动的文化场景,帮助其深入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延伸阅读:「城市景昔」App扩至大坑 沉浸式欣赏今昔对比 AR呈现舞火龙
语音辨识资料数位化
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尤其是语音辨识技术,为非遗音乐的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其以数位形式更便捷、精确地传播。通过音讯转换、语音辨识及编辑工具,可以将陕南民歌的演唱录制转化为数位格式,精确记录歌词、曲调及演唱方式,确保音乐的准确保存。人工智能亦可以协助非遗文化的创作与表演,在音乐创作及表演中的应用。通过对非遗作品的深入分析,可以将民歌的资料与特性数位化,为创作提供辅助。
虚拟实境技术使观众能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深化对相关技艺的理解。截至2022年底,全中国已有50多项非遗技艺利用虚拟实境技术展示,吸引了数百万观众。人工智能技术亦能弥补传统方式的不足,由于传统的非遗文化传承多依赖口传心授,容易导致误传,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技艺传承的精确性与完整性。机器学习技术亦为非遗艺术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智慧化的教学辅助,并为艺术评价体系提供客观准确的评判标准。人工智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莫大的帮助。
延伸阅读:虚拟实境 VR、AR、MR沉浸式体验突破现实|公民社会
公民思考
- 你认为哪些人工智能技术(如自然语言处理、虚拟实境、机器学习等)最能有效地支持非遗文化的传承?请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些技术如何应用于特定的非遗项目。
- 在利用人工智能传承非遗文化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文化原貌与现代科技之间的矛盾。你认为应该如何平衡这两者,才能确保非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不失其核心价值和特色?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你预见未来在非遗文化传承中会出现哪些新的方法或挑战?请分享你的看法,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公民素养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CH)
指由特定社群、群体或个人所创造的,承载着其文化特徵、价值观和传统知识的文化表现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包括 (1) 口述传统和表达、(2) 表演艺术、(3) 社会习俗、仪式和节庆活动、(4) 传统工艺技术、(5) 传统知识和实践。
文化传承
指一个社会或社群将其文化、价值观、信仰、习俗和知识等从一代传递到另一代的过程。文化传承不仅保护了文化的多样性,还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身份认同感,让人们在快速变化的现代化过程中仍能保持与传统的连结。
相关资料:
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21年,国务院先后公布了5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名录。按此名录,大致可分为以下类别。
- 民间文学 例子:梁祝传说、澄海灯谜、牛郎织女传说
- 民间音乐 例子:梅州客家山歌、侗族大歌、唢呐艺术、南音
- 民间舞蹈 例子:龙舞、高跷、傣族孔雀舞
- 传统戏剧 例子:昆曲、河北梆子、京剧、粤剧、皮影戏
- 曲艺 例子:东北大鼓、温州鼓词、龙舟说唱、凤阳花鼓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例子:少林功夫、蹴鞠、围棋、咏春拳
- 传统美术 例子:藏族唐卡、夜光杯雕、金石篆刻、汉字书法
- 传统技艺 例子:宋锦织造技艺、客家土楼营造技艺、广彩瓷烧制技艺
- 传统医药 例子:针灸、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藏医药
- 民俗节庆 例子:春节、清明节、七夕、彝族火把节
文:仁济医院王华湘中学傅润伟副校长
(本专栏由EDUTION NETWORK统筹供稿)
图:星岛图片库、阿里云自然语言处理 NLP、是Yu欸@阿里云、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存中心、网上图片
延伸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州饮茶好去处2025|10大性价比高饮茶美食攻略 ¥88酒店自助餐/蔡澜点心/花胶烧卖/5折优惠 大湾区旅游长者饮茶推介
春晚2025|中国春节列「非遗」后首个春晚 央视今年演出节目融入更多非遗元素
佛山文化深度游|从岭南天地到西樵山 古今并存建筑群/南风古灶陶艺/体验剪纸技艺 南海大地艺术节尽现渔耕纺织文化
文化传承
最新回应